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杨官寨遗址地理位置图


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位于泾、渭河交汇处的杨官寨遗址是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隐藏着中国农业数千年的历史。己经碳化的粟米粮食,大量完整精美的陶器,数百件石斧、石球,土层中极为丰富的曽骨,众多的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遗物展现出人类祖先的农业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从而为探讨关中地区5500年前农业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从这里可以追溯到髙陵农业的起源、高陵原始家畜饲养、探源城市发展历史,从而填补了高陵农业发展史上非常关键的空白。因为高陵农业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既缺乏资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杨官寨遗址农业调查对探讨高陵乃至关中地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区的形成和变迁、以及农业生产过程的规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发掘区航拍图

杨官寨遗址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现泾河河道仅约1公里,东南约4公里处即为著名的泾渭交汇景观所在。2008年、201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遗址考古新发现。遗址区地势平缓,略呈北高南低,海拔在375~380米之间。根据南区考古发现的古泾河冲刷形成的自然断崖判断,杨官寨遗址南侧应紧邻泾河古河道。遗址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为关中地区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的一处特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以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两大阶段为主。考古调查表明,杨官寨遗址分布在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的范围内,可分为南、北两区,大致以陕汽路为界。北区主要为庙底沟文化遗存,是具有完整环壕的大型聚落遗址和同时期的大型墓地。这是目前所知庙底沟时期唯一一个发现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也是一个大型人类聚居地,面积24.579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这可能是5500年前的原始城市,从中能看到“城镇”的雏形,被认为黄帝都邑所在。南区主要为半坡四期文化遗存,是由成排分布的房址、陶窑及储藏窖穴等组成的制陶作坊区。杨官寨遗址的挖掘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目前已发掘出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大量遗迹,出土的各类文物达7000多件,主要器类包括瓶(尖底和平底)、罐、盆、钵、釜、灶、瓮、杯、盂、器座、鼓形器、器盖、漏斗、刀、环、纺轮等,其中半坡四期文化的陶轮、浮雕人面饰陶器及大批量成组出土的尖底瓶和庙底沟文化的动物纹饰彩陶、镂空人面饰陶器、联体釜灶、巨型陶祖在同期遗址中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考古现场出土的陶器文物


这个特大聚落遗址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失为一种超级工程,这些高度文明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管理。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立足丰富的农产品作支撑才能够繁衍生存,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聚集大量的人口。


杨官寨遗址是最早步入“城镇”文明的聚落实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福地,为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之一。这里创造了周、秦、汉、隋、唐灿烂文明、至今仍是关中平原的富庶之地的高陵区农业文明必然有个源头,杨官寨遗址被发现后,答案终于找到了,6000年前的传奇,如今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未完待续

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二)

渭河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

敬请期待【发现高陵】明日再叙


高陵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探源(一)!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概况


1、本文是笔者年初按上级统一安排,于六月底完成初稿的调查报告《杨官寨遗址农业文明调查与思考》,大多结论为考古专家多年辛勤研究成果,自己仅作一些通俗解读。由于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有些分析和观点还不够成熟,欢迎拍砖。

2、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官寨遗址考古队的给予了大力支持,特表谢意。

4、参考文献:

(1)、陕西高陵杨官寨环壕西门址动物遗存分析--胡松梅、王炜林等

(2)、仰韶文化的谷芽酒:解密杨官寨遗址的陶器功能--刘莉王佳静赵雅楠杨利。

(3)、简报(一)陕西高陵杨官寨仰韶时代遗址--杨利平

(4)、简报(二)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胡松梅

(5)、试论中国粟的起源、驯化与传播--卫斯

(6)、杨官寨遗址保护规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