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電子郵件依舊經典丨企服專訪

“穿越長城,走向世界。”

這是1987年,從北京經意大利向前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的,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距今已30年有餘。

這封電子郵件的發出,標誌著中國人邁出了探索互聯網的第一步。

20年前,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電子郵件系統,在丁磊和陳磊華的努力下誕生。

這套電子郵件系統被丁磊掛在163.net電子郵箱上,供當時的網民們免費使用。當年年底用戶數便突破40萬。

不誇張的說,丁磊依靠著電子郵件,實現了後續網易發展壯大的最初積累。而這也拉開了中國電子郵箱的發展大幕。

1998年到2001年期間,網易、新浪、搜狐、中華網等門戶網站紛紛涉足電郵業務,開啟電子郵箱大戰,這也是郵件普及化的階段。

當時,網易、263、中華網、Tom網等使用的是同一個電子郵件系統——Coremail。該產品的創始人,正是當年和丁磊一起創業的陳磊華。

隨後幾年間,電子郵件市場開始探索盈利模式,以及打響容量戰:2004年,G級郵箱出現;2005年,騰訊收購Foxmail,在已經過億的QQ用戶基礎上推出QQ郵箱;2007年,網易宣佈推出無限容量的免費郵箱,引發電郵行業大地震……

到了2009年,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大家的注意力開始從PC轉移到移動端。於此同時,各種IM工具層出不窮,電子郵件在C端市場開始呈現飽和的趨勢。

彼時大家紛紛猜想:

“電子郵件是不是快不行了?”

“對於這個問題,10年前就有人問過我。但是10年過去了,電子郵件市場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在我看來,可能未來10年,電子郵件仍然還是辦公的剛需。”Coremail 副總裁吳秀誠在接受企服行業頭條採訪時談到。


30年了,電子郵件依舊經典丨企服專訪


Coremail論客副總裁吳秀誠,電子郵件及郵件安全行業資深專家、ICANN UASG國際化郵件項目組成員、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華南理工大學MBA校外導師、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CIO協會安全專委會專家。

被網民寵愛的“伊妹兒”,轉身進入企業郵箱市場,開拓新的市場藍海。如今,距離“伊妹兒”時代已經過去20年,而E-mail也成了為辦公場景中不可或缺的“國際化助手”。

根據CNNIC的一項互聯網應用使用率調查報告顯示,電子郵件在互聯網應用中國年排名第12,用戶規模大約在2.8億,在2018年半年間,仍然保持7.5%的增長率,僅僅落後於網絡遊戲9.9%的增長率。

30年了,電子郵件依舊經典丨企服專訪


現在,網民的生活被雙微、支付寶、美團、滴滴等移動工具所包圍,企業辦公市場開始湧現各類辦公協同工具、SaaS服務平臺。電子郵件雖然在很多人眼中已步入“中年危機”,在互聯網賽道上不能高速衝刺,但仍保持著穩步前進的姿態。

- 1 -

無法被取代的經典


如果簡單回答為什麼電子郵件不死?那答案就是:它的應用太廣泛了。

電子郵件除了是一款辦公交流的正式工具,還作為原始的互聯網身份認證ID,已經成為名片上不可或缺的通信地址。

在互聯網世界中,電話、微信,或者是獨一無二的身份證ID都敵不過電子郵件在全球範圍內的溝通影響力。

目前為止,電子郵件仍然是全球單一產品形態用戶量最大的應用。

想當年,聲稱要顛覆電子郵件的Slack、Quip等互聯網產品,曾經在宣傳中自稱:“不用電子郵件即可交流”。

但諷刺的是,例如Quip仍然需要輸入工作電子郵箱進行註冊才能使用。

迄今為止,Apple ID,微軟ID,Google ID,依然選擇使用郵箱地址進行登陸。

在吳秀誠看來,電子郵件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是全世界範圍內最通用的互聯網應用,而且是具有唯一性的互聯網‘身份證’。”

作為一個最基礎的工具存在,跟網站幾乎是同一時代的發明,電子郵件已經成為互聯網的底層應用。

電子郵件的基本功能早已被複制,卻無法被取代。基於電子郵件的基礎技術,可以延伸設計出不同的產品。

眾所周知,張小龍在做微信之前,就是Foxmail的創始人。他有做電子郵件技術的經驗儲備,加上社交屬性,做出瞭如今幾乎影響全國網民的微信。

“現在的互聯網交互產品總的來說都是信息交互,從用戶認證、信息儲存等,這些都是從電子郵件延伸出的基礎功能。”吳秀誠說道,

“只有電子郵件是任何國家,任何語言,任何監管背景下都能被普遍接受的一款應用。”

協同辦公類軟件只是在“寫信”上豐富了場景,對於“送信”、“存信”、“過濾”、“安全”等場景過程,還是無法觸及,“寫信”也從來不是電子郵件核心的應用場景。

“域名多語種化、多節點鏡像部署,反垃圾郵件和傳輸安全加密的等技術門檻,是協同辦公軟件不願意花這麼大力氣進入這個領域的原因。有這麼大投入,他們可以做更掙錢的業務了。” 吳秀誠認為。

- 2 -

企業級剛需應用


電子郵件已經成為國家級信息安全戰略性產品。不管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國有企業工作人員,都需要使用電子郵件進行辦公聯繫和業務交流。

但由於電子郵件收發端口幾乎是企業單位內網唯一與互聯網連接的網絡端口,很容易被人用郵件系統漏洞、郵箱盜號、暴力破解、釣魚郵件等手段攻擊電子郵件系統,進行網絡入侵、竊密、控制等。

所以出於安全考量,國家和企業都需要自建或購買的企業級郵件系統來對垃圾郵件、病毒郵件進行過濾,保護內網的安全。

另外,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只有郵箱是全世界通用的低成本、覆蓋廣的互聯網工具。“在B端市場,全球化溝通,電子郵件是更容易接受的應用,而不是釘釘、微信或者其他通信工具。國內公司全球化進程顯然在加快。”吳秀誠認為。

尤其是在國外,電子郵件仍然是一款能夠用來進行“約飯”的國際化社交工具。

“從這些角度來看,電子郵件市場還會持續增長。因為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的比例越來越高。以前企業對電子郵件的預算很少,能用就行,現在已把電子郵件當作一項重要的IT預算來做投入和維護。”吳秀誠說道。

但是,電子郵件還是必須面對其他創新型辦公社交、溝通、協同類產品的競爭。對於這個問題,吳秀誠認為,它們做不到壟斷市場,但是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普及是有幫助的。

因為一旦中小企業長大了,就不一定會滿足原來的租用型模式。

“就像吃飯一樣,土豪和屌絲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有一些深度和重度的需求。互聯網公司對教育市場,還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吳秀誠說,“平臺型的產品,不能做得特別重,也很難在大型企業級的應用中紮根。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最終人類社會還是屬於叢林法則,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食物鏈”,沒有哪種生物能夠替代整體群落,“食物鏈”中國也有高端、低端不同層次的生物組成。

電子郵件在企業級應用中的地位,已經成為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必備的辦公軟件之一,用戶習慣早已養成,是一款帶有互聯網基因的傳承性應用。“當然,這種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郵件本身的革新。”

- 3 -

與時俱進


但“不思進取”總是危險的。

如果電子郵件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去研究安卓、IOS移動終端系統的適配性問題,以及郵件病毒對信息安全的影響問題,電子郵件也很難被廣泛使用。

比如以前通過路由器是能夠截到電子郵件信息,進行反編譯就能看到電子郵件內容。但通過對傳輸加密技術的研發,已經能夠做到哪怕電子郵件系統被攻擊,也能保障電子郵件信息不被洩漏。

據吳秀誠介紹,Coremail 在技術、產品層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研發, 比如底層協議上保持跟進國際標準;領先開發出中文版郵箱域名;在郵件客戶端基礎上增加討論組的功能等;在故障排查上,接入了微信小程序能夠實時跟進工作動態……

30年了,電子郵件依舊經典丨企服專訪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各種雲企業郵箱發展迅速,Coremai更多的精力是在私有云和混合雲上。

至於企業是選擇租用電子郵件產品,還是私有云的模式,在吳秀誠看來這跟企業的屬性相關,比如中小客戶更強調快速部署,價格低廉等,租賃公有云企業郵箱更合適;而大型客戶比如政府、央企、事業單位,更強調數據安全,自主可控,更適合私有云模式。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也是電子郵件市場未來需要跟進的方向。首先還是會應用在安全領域,來監控電子郵件系統的穩定性、垃圾郵箱的分揀等。”吳秀誠說道,“另外電子郵件用戶本來基數就大,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供了發展的土壤。包括微信在內,大家都在移動互聯網的風潮上進行衍生,主要在‘移動’和‘智能’兩個方面。”

Gmail在四月份的改版中,就增加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例如重要未處理電子郵件提醒,Gmail 會自動提醒你處理一些未查看的電子郵件;通過分析發件人、是否含有特定內容來判斷電子郵件的重要性;也會分析電子郵件內的關鍵詞,並在回覆中顯示一些基本的回覆等。

“電子郵件用戶畢竟全球範圍內基數太大了,下一個10年在以電子郵件技術為核心的範圍內深耕,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除非有革命性的技術產生,直接把互聯網的底層技術給顛覆了。否則僅僅是應用層的變革,我覺得電子郵件還是有很好的前景的。”吳秀誠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