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外祖父門下學藝爲瓷器復原,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2018年4月19日,很少有人知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句俗語來自鋦瓷。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一件瓷器破碎後,向來惜物的百姓人家覺得棄之可惜,於是,古代匠人們發明了“金剛鑽”與“鋦釘”,將破碎的瓷器復原,鋦瓷這門手藝便產生了。

在南昌市新建區,就有這樣一位藝人,用祖上傳下來的鋦瓷技藝重塑殘缺的美。在熊昊陽的家中,擺滿了自己淘來的明清時期的殘缺陶瓷,其中也有不少經過他的手,已經完全縫合,甚至比之前更美了的瓷器。

一件瓷器如果壞了,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成了一件廢品,而在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的熊昊陽眼裡,一些破損了的瓷器卻是“掌上寶貝”——找碴對縫、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經過熊昊陽鋦瓷技藝的十多道工序後,破損的瓷器以殘缺美的氣質“完美”得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驚歎不已。


“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其中蘊含的,是歷經六個朝代,一千多年曆程的文化積澱。是一種民間絕活,更是民間靜態文化傳統的體現。

熊昊陽的鋦瓷技藝是從外祖父那一輩傳下來的,他少年時期就對鋦瓷這項傳統技藝十分好奇,常常幫著外祖父打下手,聽老人講些鋦瓷背後的奇聞趣事,漸漸對鋦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由於求學、參加工作忙,一度顧不上鑽研鋦瓷。十多年前,出於"內心的召喚",他一頭扎進鋦瓷的研究當中。圖為一件破損的瓷器,經過修復後重返光彩。

目前,熊昊陽掌握的鋦瓷技藝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也是非遺傳承人,如何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成為熊昊陽關注的話題。

熊昊陽正在指導徒弟鋦瓷。他說,他想開辦一間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項傳統技藝,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瓷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