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文化走廊视野下的冕宁文化旅游

作者: 潘殊闲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藏羌彝文化走廊视野下的冕宁文化旅游

彝海结盟纪念碑

冕宁因为区位优势明显,历史上成为交通要冲,文化资源富集,概而言之有十,主要有三:

1、水文化。流经冕宁的安宁河,历史上曾有孙水、白沙江、长江水、长河水、沙水、泸沽水、宁远河、安宁河等名称,是凉山州的母亲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清代始名安宁河,河长326公里,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这条河上,承载了不少民族交往、交流、交通的往事。有关桥、关、渡、津等多见诸相关文献记载。更有意思的是,河名“安宁”,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寓意与美好的期待,有丰富的素材可以挖掘提炼。

2、河谷文化。安宁是四川境内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生态良好,历史悠久。中华五帝之一的颛顼还诞生在安宁河谷。其父昌意就降居若水,并在这一流域经营生息。而大禹又是颛顼的后人,大禹又降生在岷江河谷,安宁河谷与岷江河谷的这种世系传递,有非常多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密码值得深入挖掘开发。

3、红色文化。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部队司令早伯承与彝族首领小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相见,以水代酒,歃血盟誓结为兄弟,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百里彝区,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仅如此,红军还在彝海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果基)支队。那时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事实上,红军走过这片土地,留下了不少美好的传说,再加上这片土地的人文与自然风光,有相当多的空间可以开拓,就目前开发利用的情况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和提炼。

(此文系作者在“首届高阳文化与安宁河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