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擀面皮温暖一座城

一碗擀面皮温暖一座城

——赵恩强(随笔)

每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岐山的大街小巷里总会有这么一群人,拉着小车,摆个小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小产业——擀面皮出摊了。

无疑,在岐山我是最感谢擀面皮的,大多数人从事擀面皮只是养家糊口,赚钱。而我是擀面皮救赎了我,成就了我。一碗励志的擀面皮情怀时刻提醒我关注着擀面皮的一举一动。

这些年,前前后后,擀面皮从最古老的手工搓洗面筋,手工糍面团,手工擀面皮,一直到机器加工,批发销售,分工合作,再到网络销售,连锁加盟。这个行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从零八年介入这个行业,整整十年。从当初的一碗擀面皮三块钱到现在刚刚涨价又被声讨的四元钱,我只能呵呵的看着。

纠正几个关于擀面皮的谣言和谬论吧。

1,添加食用胶的谣言。由于岐山地区是小麦的优生区,当地小麦质地优良,面粉本身就具有劲道的特性,擀面皮面水经过发酵后,面水粘性增大,为了面水稳定性和稠度,适量添加小麦淀粉就已经很不错了,小麦淀粉足以让擀面皮劲道的你咬不动。小麦淀粉是面水烘干粉碎的,不是添加剂,成本低。谁还添加食用胶啊,成本又高,做出的面皮粘牙。

2,面皮调料添加罂粟壳,敌敌畏。无稽之谈,国家对食品,药品监控之严,很少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那些都是同行竞争编造出来的。殊不知毁了整个行业毁了自己。

3,面皮机器做的不好吃。试问一下,厨房里用柴火和电磁炉做熟的饭区别大不。相反我觉得机器做面皮用电,划算,成本低,干净卫生,大小,薄厚,成熟度都非常稳定。相反的是手工的火候大小不稳定,面团生熟不均匀,手工擀制力道不同而薄厚不均匀,大小不一致。这几年擀面皮在网络的催动下一下子名声大噪,直接间接带动整个岐山乃至宝鸡地区整个行业的大投资,大就业,大发展,大繁荣。擀面皮成了富民大产业离不开机械设备,离不开物流快寄,离不开网络平台,最关键的是离不开所有从业人的开拓创新。

4,面皮从一碗三元涨到四元。涨价是好事,大家都能容忍房价从十年前的八九百一平方到现在的三四千一平方,对一个每天起早贪黑,十年了,涨了一元钱的地方小吃就不能接受嘛?相邻县城早几年就四元了,还有宝鸡五元,西安六元。一个行业的繁荣必须有足够的利润值得人去坚守。

5,当然岐山人从事面皮行业也有很多诟病。不讲究卫生,小摊从业者不戴口罩,直接用手抓,不穿工作服,不戴帽子,一是形象不好,最主要是岐山人早就习惯了,外地人接受不了。小气,抠门,舍不得。批发过来的面皮一张就是一碗,非得扣出几条,多凑一碗,这一点在蔡家坡火车站那一块尤为严重。萝卜快了不洗泥啊。还有一些经常用皮子粘辣子油搅拌,舍不得用底辣,糊弄外地人,看起来红的很就是不辣,不香。更有甚者,把那个小碗,小盘用塑料袋撑起来,看起来量很足,实际上就两口。

6,网络销售更离谱,常年的促销搞活动,一袋真空面皮包邮两块多亏本相互砸价,前几年走量还勉强可以,这两年销量下滑,竞争加剧,作死的节奏挡也挡不住。做的越大,卖的越多,死的越快。其实也好,上帝让谁灭亡,就是让他先疯狂。

回想起零八年炒股失败后就是靠一张擀面皮负债起家,培训技术,销售机器,做微商,直到前两年转型农业,也算顺风顺水,聊以欣慰。衷心的祝愿岐山擀面皮越做越好,也高兴的看到了好多年轻的后起之秀正持续不断的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御京粉赵恩强戊戌年于蔡家坡2018.10.10

一碗擀面皮温暖一座城
一碗擀面皮温暖一座城
一碗擀面皮温暖一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