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你這廝裝醉

在曹魏時期的嘉平年前後,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事件,奪得了政權,並不擇手段地剷除異己以鞏固政權,使朝野內外的有識之士強烈不滿。於是,就有一些名士在河內山陽一帶聚會散心,避世談玄,逐漸形成以嵇康、阮籍為首的經常雅集的名士群體,史稱“竹林七賢”。

阮籍,你這廝裝醉

竹林七賢喝酒圖

“竹林七賢”在文學上負有盛名,更有趣的事,所謂的賢人們幾乎個個好酒,喝起酒來昏天黑地,閒適得很。因為不滿當朝昏聵統治,所以常常“飲酒昏酣”,“遺落世事”,頌揚老莊學說,縱酒清淡,藉酒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糾紛,且經常做出怪誕癲狂之舉,尤以劉伶、阮籍、阮咸為最。

七賢雖皆能飲,但因酒量不同、情感個性的不同以及有著各自的處事態度,也因此形成他們之間在酒量、酒品和酒德上的差異。比如《世說新語·任誕》對阮籍任誕之言行的記載在七人之中就最多,所以要說七賢的詩酒氣象,不妨先從阮籍開講。《晉書·阮籍傳》載: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阮籍,你這廝裝醉

喝酒尤以劉伶、阮籍、阮咸為最

面對兵荒馬亂、政爭殺戮、危機四伏的黑暗現實,阮籍他老人家很會裝醉,這倒也不失是一種文人智慧。為了避禍,他經常酣飲酒遁,沉醉不起。懷抱匡時濟世之壯志,遭時不遇,有志難伸,內心彷徨和苦悶,這才是他不得不醉酒、登山長嘯,駕車無目的之前行而遇窮途大哭的重要原因吧,當然好酒且有很深的酒癮亦起到強烈的催化作用。

司馬昭為了籠絡知識分子,曾為兒子司馬炎向阮籍女兒求婚,試圖做成兒女親家。阮籍不願被捲入政治是非的漩渦中,就大醉六十天避談聯姻之事,司馬昭只好作罷。鍾會(當時的著名書法家鍾繇的兒子)很奸詐地想設陷阱謀害阮籍,有意向他詢問敏感的時事問題,阮籍仍然採用酣醉必達的酒遁避禍法。後來,司馬昭要阮籍替他寫篇奪權篡位的勸進表,阮籍又照葫蘆畫瓢,故技重施,不過這次失靈了,司馬昭把他揭穿了,最後,老阮同志不得不在酒醉中敷衍成文。

阮籍,你這廝裝醉

阮籍大醉六十天避談聯姻之事

阮籍本人也確實也是非常痴酒,當年他得知步兵廚營善釀酒,而且藏有美酒三百斛,竟然向司馬昭求步兵校尉一職。如願以償,並得以日日開懷暢飲,這就是他那個“阮步兵”稱謂的由來。如此美差,自然得顧及詩酒知己劉伶。某日,他與劉伶酣飲,見鄰家有一美少婦,正當壚沽酒,便欣然前往。據說酒多之後,乾脆睡在了那位美婦身邊,好在美婦的相公知道阮籍素常之為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視而不見了。另有《世說新語·任誕》亦說: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司馬昭)坐(通座),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名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故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阮籍,你這廝裝醉

司馬昭說:阮籍你這廝,裝醉,繼續裝

何曾是當時禮法之士的樣板,所以對阮籍的行為自然不解。阮籍居母喪期間赴司馬昭的酒宴,飲酒食肉,就是公然對名教權威諸如何曾等挑戰,司馬昭所以為他解難,是因為阮籍對司馬昭政權的威脅在其可承受的壓力範圍內,也可以認為主要是阮籍對司馬昭有重大的政治利用價值。所以,司馬昭後來要“勸進表”,阮籍是不得不寫。可不嘛,步兵廚營的美酒都快讓你喝完 了,還篇“勸進表”我司馬昭要求過分了?不寫文,拿頭來,看你沒了頭怎麼喝酒!——阮籍雖然習慣性裝醉,但這次是不得不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