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古代十二種交情

以下這十二種交情,你認識幾個呢?

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古代十二種交情

刎頸之交

就算是割脖子、掉腦袋,我們依然是好朋友。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膠漆之交

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東漢時期有兩個書生:陳重和雷義。二人關係很好,情如兄弟,相約進京趕考。誰知陳重名落孫山,雷義便和主考官商量,認為自己學問不如陳重,希望能把功名讓給陳重,考官不允。於是雷義放棄做官的機會,和陳重在幾年後的科舉中一起被錄取,而且還在同一個地方當官。《鯁直張千替殺妻》有云:“膠漆自謂堅,不如陳與雷。”

雞黍之交

形容兩位好友極為守信。典出《後漢書·獨行列傳》,範式,字巨卿;張劭,字元伯,因此又稱元伯巨卿之交。

二人讀書後,同歸故里,範式對張劭約定:兩年後去府上拜訪。並且約定了日期。快到約定日期,張劭將此事和母親稟告,母親認為兩年的時間,又相隔千里,這事不靠譜。張劭卻肯定範式是個守信之人,果然,,範式如期而至。

就算這樣也是“守信之交”,為何是“雞黍之交”?

原來這則故事在元朝被改編成劇本《死生交范張雞黍》,由於劇本比《後漢書》流傳更廣,就用雞黍之交了。

竹林之交

比喻友誼親密。指魏晉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齊聚竹林之下。語出《晉書·山濤傳》:“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忘言之契: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跡。

杵臼之交

形容交友不計貧富身份。典出《後漢書·吳祐傳》:東漢時期有個叫公沙穆的,沒錢學習,就在當時陳留郡官員吳祐家做舂米僱工,他的學問讓吳祐極為欣賞,與其交朋友,並資助他學習。公沙穆不負期待,成功考取功名。

車笠之交

指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太平御覽》卷四〇六引周處《風土記》:“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手巾,解腰間五尺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總角之好

指童年時期就已經結交的好友。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兒童稱為總角。這時候的他們把頭髮分兩邊,並在頭頂紮成一團,就像兩個角。語出《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理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烏集之交

指因利益而在一起,沒有誠意的交情。《管子·形勢解》:“與人交,多詐偽無情實,偷取一切,謂之烏集之澔。”

再世之交

指與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朋友。典出《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

金石之交

指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堅固的朋友。典出《漢書·韓信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擒矣。”

縞紵之交

指交情篤深。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之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晉·杜預注:“吳地貴縞,鄭地貴紵,故各獻己所貴,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

君子之交

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義的朋友。典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