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活的瀟灑又糾結


阮籍何許人也?竹林七賢的代表性人物。 一個狂妄不羈 瀟灑風流的翩翩公子。在歷來的印象裡 嵇康和阮籍總能被並列提及 確實,他們同樣的瀟灑任性同樣的 風流倜儻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性人物 因為竹林七賢在這歷史上存在的特殊意義,阮籍好像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使命 他所做的事一定是放蕩不羈的 但是 歷史上的阮籍 真的就像嵇康一樣嗎 他真的不在乎一切只追隨自己的心中理想嗎 他的那些看似任性的做法,真的就是隨性而為嗎?

阮籍  活的瀟灑又糾結

想要知道這些阮籍這個人的真實所想,光看一件兩件事情肯定是片面的,所以要想了解阮籍一個人的全貌,當然是要從他的一生來了解。阮籍,出生於漢建安十五年(210),三歲喪父,由母親把他撫養長大。阮籍自小就酷愛文學,不僅擁有對於文學有天賦而且勤奮刻苦,在他少年時期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在少年時期的阮籍就能領悟儒家經典的核心意義並且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痴,惟族兄文業每歎服之,以為勝己,由是鹹共稱異。我們可以看出,阮籍是明顯的年少有成,自小也對文學有自己的理解,自小的文學培養讓阮籍有了與眾不同的和超乎同齡人所有的氣質。不僅如此 阮籍更是有著高雅的志趣,不願和權勢之人來往,並把歷來的古代賢者尊為榜樣。更有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的評價,可見,年少時期的阮籍就已經表現出來自己的與眾不同成年後的阮籍也是他這一生最出名的時刻《晉書-阮籍傳》曾經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司馬紹因為讚歎阮籍的名士風骨愛惜的才氣,想要和他結姻親,但因為不想和司馬家結姻親,甚至於可以大醉十六日。其實我們從這裡也可以明白阮籍的立場,對於司馬家的統治,阮籍顯然是不滿的,要知道,當時的司馬家已經是怎樣的至高無上,所以他可以做出拒親這種事情,這是何等的不屑,瀟灑如阮籍,他從來不在乎那些所謂的條條框框, 休息時躺在小媳婦的大腿上,

阮籍  活的瀟灑又糾結

不在乎旁人的流言蜚語,只因他知道自己行的便行了。為母親服喪期間,肚子餓了,蒸了一隻乳豬,喝了四斤酒,在自己母親的葬禮上,大哭大笑,喝酒吃肉,《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對於母親,他的孝道也足以表現 對於欣賞的人青眼示人,自己不爽的人白眼以對,這也是青白眼的由來。這樣的阮籍在當時是不可理喻的,無視法度這種罪責在那時又是何其的大!但對於阮籍來說,所謂的禮法又有什麼用?遵守它,自己的母親不能活過來,自己的孝道並不能通過這樣形式的禮法就體現,自己的孝,是痛苦的眼淚,是對母親的不捨,而不是那些,為了讓旁人看到的所謂的孝道之舉。遵守它,這個社會的現狀不會被改變,後面他又成為了竹林七賢之一,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精彩的一點併成為 了其中的代表性人物,這裡是有著共同志趣的人,他們在竹林裡談論人生理想,盡情的宣洩著自己,讀到這裡,其實對於阮籍的一個最初的印象想必大家已經形成,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件裡總能讀出一些豪放不羈出來,但其實,這些豪放的背後,同樣可以看到有多少在他心中無法釋懷的愁苦

是不是真的有愁苦,詩文中自然有體現。阮籍也定將自己的很多情緒隱藏在自己的詩文裡。阮籍的詩風悲憤哀怨,隱晦曲折”注重煉字,看似語言樸素,不事雕琢,其實意境旨遠,用詞貼詞的風格我們可以看出來,阮籍的心思並不是那麼豪放,不在乎一切。反而我們可以知道,在這個社會上,其實阮籍是很小心的生活著的。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阮籍其實有他心中無法釋懷的愁苦。阮籍的論說文,都是闡述其哲學觀念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這裡需要著重說明的就是阮籍寫的大人先生傳。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嘆,假雲霓而應之曰:“若之雲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與造物同體,天地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變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內,而浮明開達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將為汝言之。

“往者天嘗在下,地嘗在上,反覆顛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動,山陷川起,雲散震壞,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擇地而行,趨步商羽?往者群氣爭存,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為泥土,根拔枝殊,鹹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絕,進求利而喪身,營爵賞而家滅,汝又焉得挾金玉萬億,只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先生從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終極。蓋陵天地而與浮明遨遊無始終,自然之至真也。鴝鵒不逾濟,貉不度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區域,又況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為卵耳。如小物細人慾論其長短,議其是非,豈不哀也哉!

這個類似於阮籍自傳的散文,表面上好像是閒情雅緻,悠然自得,深入來看,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愁苦抑鬱。前面也說到過,阮籍他從心裡並不服氣司馬的。但對於司馬家,阮籍顯然無能對抗。到了三十三歲阮籍已經看透了當時那個社會太多的事情,以他的勢力,卻不能撼動這個社會的黑暗秩序,因此,明哲保身的想法也就在他心中產生了。我想,這個時候的阮籍,一定是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吧,又有多少的事件讓他失望,讓他恐懼,最後才做出了這個讓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的抉擇。《晉書阮籍傳》記載了他兩次辭官:“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闢之……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復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裡。歲餘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上面的那些豪放舉動其實就是他的一些不滿的釋放,是痛苦的一點點宣洩。可是喝酒避親不能讓司馬家的政權土崩瓦解,他能做的不過就是釋放自己小情緒,泛起一個又一個不大的波浪,他沒有像嵇康一樣 大膽反抗從來不管結果旗幟明顯而剛烈, 對於不滿能夠聲嘶力竭的吶喊。即使是被判了死刑,即使已經無路可退,他 依舊瀟灑的赴刑場,就宛如去一場盛大的聚會 ,生命的最後還用一曲廣陵散讓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另一個也是最後最壯烈的高潮 。他也沒有想山濤王戎一樣 ,真的沉浮於這個社會, 把一切的不滿都藏在自己的心裡 ,從來不會外露表現,表面上依舊是司馬家的好臣子 ,是百姓眼裡的好官。 這兩條道路他都沒有選擇。他選擇了一條最為糾結的道路可這樣的生活態度讓他在兩個夾縫之間痛苦著。一面是自己的理想與人生準則一面是能活下去的現實思考,這樣的阮籍是痛苦的 選或者不選一樣的痛苦,於是他在這個夾縫中生存,然後在越來越大的愁苦之下 所以我想,所以,當阮籍一路駕車行走,當看到了路已盡,那一刻的阮籍恐怕看到這末路就好像看見了這社會,這制度一樣,他無法改變,卻也無法選擇,所以他只得窮途而哭。那哭聲中,又該隱藏了自己多少的無奈痛苦。

阮籍  活的瀟灑又糾結

說到名士,好像怕死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好像所有的名士就應該像嵇康一樣,活的時候酣暢淋漓,死的時候毫無畏懼,從容赴死,但其實怕死不才是人之常情嗎?這樣的阮籍,撕掉了以往的標籤,但卻真的讓我感受到了他是一個一個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有理想有原則卻也稍入世俗貪生怕死,有時候,但其實,貪生怕死才是活在那個時代,或者每一個時代太多人的真實寫照。我能感受到他真正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過,他也為自己的處境黯然傷神,為自己的理想抱負不得而抑鬱,也許對他來說,在竹林的日子裡是最快活的,在哪裡沒有的是現實的條條框框各種的阻礙,有的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信條,是一群和自己一樣的朋友,可這畢竟是伊樸園一樣的存在,在竹林之外,是看不見終結的黑暗,是戰爭,是死人,是白骨連天屍橫遍野易子相食,其實,這樣的阮籍其實是太多人大多人的表現了,我從阮籍的身上,就好像看見了很多個形形色色的的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選擇了和阮籍一樣的夾縫的人,完全拋棄自己的理想他做不到,完全追求理想依然做不到,前兩天看了電影熔爐,這就是一樣的糾結,正義告訴自己要反抗,可是現實告訴自己,反抗,生活就活不下去。在阮籍那個時代,這是一個最糾結的選擇,也是太多人唯一的選擇。這些選擇與糾結都是最為真實的,畢竟,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嵇康一樣,不畏懼一切,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模樣。


阮籍  活的瀟灑又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