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

在5月4日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致辭時,北大校長錯將“鴻鵠志”念成了“鴻hao志”!

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出自司馬遷的《史記 陳涉世家》,這句話是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勵志名句,更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也就是說,讀完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都學過這篇課文。

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


99年前,這裡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愛國的學生們在這裡慷慨激昂的演講,為的是家國情懷。

101年前,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引經據典,談古論今,號召學生“抱定宗旨”“砥礪前行”“敬愛師友”。

120年前,嚴復在這裡成為首任北大校長,提出“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的辦學思想。

今天,北大校長林建華在這裡,要求學生“要立志,立鴻浩志”!

說到北大校長,就不得不提這位來自福州的北大第一任校長——嚴復。

嚴復,字幾道,福州人,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嚴復是開眼看世界、引進西學第一人,他創立了近代譯學理論,倡導全民素質教育,翻譯講授西方邏輯學,倡導著作權和版權保護。嚴復先生的《天演論》、《國富論》等八大譯著和評論,在思想界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許多人知道嚴復,是因為他在歷史課本里常被提起,翻譯了《天演論》《國聞報》。但其實嚴復還有更多的事蹟很成就,不為大眾所熟知。

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1912年2月,嚴復被袁世凱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3月8日到任,5月3日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嚴復成為大學堂歷史上的第十任、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

嚴復接任時,大學堂處於辛亥革命後的癱瘓狀態,經費所剩無幾。嚴復極盡所能各方化緣,從華俄道勝銀行借來了7萬兩白銀,仍是杯水車薪,只好忍痛歸併科目,精簡機構減少開支,才使學校能在5月15日開學上課。


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嚴復墨跡

7月7日,教育部決議停辦北京大學,嚴復憤而寫出《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和《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說帖》直呈教育部,提出“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的辦學思想,得到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同情支持。

7月10日,蔡元培主持“全國臨時教育會”撤銷了教育部的原決議。嚴復再次從華北銀行借得20萬兩銀子,使北大渡過了難關。他在教學上還進行了一些改革,將原經科合併到文科,積極推行外語會話,很多課程用外語講授,7月29日,英國教育會議宣佈承認北京大學及其附設的譯學館,倫敦大學也宣佈承認了北京大學的學歷,奠定了北大的國際學術地位。


北大校長讀錯字!讓首任校長福州人嚴復情何以堪!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

“嚴復至關重要。他做了三件對北大有深遠影響的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歸併了科目;規定在校教員須專職教學,不得在政府內兼職;開設外語和西學課程。二是辦學方針上他提出“兼收幷蓄,廣納眾流 ”,開啟蔡元培辦學思想之先河。三是頂住了教育部停辦北大的壓力,保住北大存在。”

為了保住北大的存在,嚴復不僅僅是頂住教育壓力那樣簡單,寫文反駁,東奔西走籌集經費,嚴復用盡了全力。

相信嚴復在120年前提出“兼收幷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時一定沒想到,120年後,他的一位繼任者,居然在校慶這種重要時刻,用這種方式引起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一個錯別字,像是一巴掌打在了中國人的臉上,這個國家文科最高學府的領頭人,讀了一個初中生都難讀錯的錯別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