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的學生為什麼再也考不上清華、北大?

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每年的這個時候關於高校的錄取率都會有很多的討論。而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知名的兩所高校,每年這兩校錄取的7000人幾乎是全國各地的精英。然而,最近曝光的一件清華、北大招生事件卻讓大家對高考公平有了更多的擔憂。根據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官網介紹,其國際部36名外籍學生裡有16人考入北京大學、15人考入清華大學、3人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另有一人棄考,三所名校錄取率達到了100%。後面的圖片更是讓大家大跌眼鏡,這些同樣長著黃皮膚的同學真的是外籍嗎?

小縣城的學生為什麼再也考不上清華、北大?

在全國各省份為一個清北名額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人家卻能輕輕鬆鬆上清北,最差也是人大。難怪很多人就說了,十年寒窗苦讀不如一紙國籍。與國內高考不同的是,這些新華僑由於擁有外國國籍只需要參加華僑生聯考。華僑生聯考專屬試卷難度比高考小很多,滿分也是750分。而2017年清華、北大對於華僑生的錄取分數線是400分,而參加高考的同學們錄取分數線多少呢?2017年清華、北大在全國多數省份的錄取平均分是688分,差距是如此的明顯。

小縣城的學生為什麼再也考不上清華、北大?

可能上面這些人鑽了制度的漏洞,國內高校在華僑錄取方面確實存在要求不高的問題。他們畢竟還是少數,30多個人和7000個錄取名額相比確實算不了什麼。真正拉開差距的是高校的自主招生,2017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錄取人數佔據其錄取總數的20%左右。國內高校自主招生看重的是學生的奧賽成績,這說到底還是資源的競爭。比拼資源的時候,小縣城甚至農村地區的學生們來說這具有天然的劣勢。當前中學教育的趨勢就是優質教育資源向大城市集中,甚至向少數幾所中學集中。以前大家比拼的高考裸分,城市和農村地區孩子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當前憑藉高考裸分能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越來越少,而小縣城裡普通高中的孩子們還有多少機會呢?

小縣城的學生為什麼再也考不上清華、北大?

​曾經有機構對考取清華、北大的同學家庭背景做了一個調查,父母為公務員、教師、科研工作者的比例佔據了70%以上,這些職業都代表了當前社會里中上層的階層。家庭背景對孩子升學的影響逐漸顯現了出來,就像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所說的那樣,能考取北大、清華這類高校的學生無一不是大城市、中產階級、重點中學的學生。這些話雖然聽起來讓人不喜,卻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雖然當前有很多批評衡水中學的聲音,說衡水中學軍事化管理是泯滅學生人性的,但為何還有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衡中呢?辛苦三年為自己奔一個前程,這是迫於無奈卻非常現實的選擇。最後,祝願各位同學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高考裡取得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