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深圳燈光表演「夜太美」背後的故事

揭秘深圳灯光表演“夜太美”背后的故事

9月28日,主題為“輝煌新時代”的深圳中心區燈光表演進行正式首秀,主要內容包括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等四大篇章。表演最後呈現“深圳歡迎你”,展示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海納百川、兼收幷蓄,體現了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特質。

這次燈光表演首秀共安裝了150多萬套(盞)燈具,九成多由深圳本土企業提供。燈光秀四大篇章採用了中國古典風及波普藝術等不同表現手法。平安大廈採用了功率最大的民用激光,是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全世界最大的激光。

創意揭秘

四大篇章展現深圳的精神和內核

深圳燈光秀自開啟以來就引起市民們強烈興趣和關注,中秋節當晚的燈光秀匯聚數萬市民欣賞。南都記者近日採訪了負責創意設計及燈光安裝的主要負責單位,全面揭秘一場燈光秀的創意及技術。

“燈光表演的四大篇章是由不斷的頭腦風暴產生確定的,設計師、政府部門、媒體人士及文化界人士一起進行了兩個月六七次頭腦風暴。”清華同衡規劃院照明所副所長、清控人居光電院副院長陳海燕介紹,燈光表演確定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等四大篇章,展現深圳的精神和內核。

用了不同的創意表現手法

為展現四大篇章,此次燈光表演用了不同的創意表現手法。陳海燕介紹,第一篇章的“山海之城”,從古代傳統的深圳講起,深圳最大的地貌特徵是山和海,用“千里江山圖”的畫風去體現、重構深圳的山和海。接著展現深圳的城市建設,畫面最後又切回到海,這次是現代的海,借鑑國外的波普藝術,“從中國古代的海到現代的海,展現的是滄海桑田的變化。”

在最後的“和諧之境”這一篇章,展現的是深圳人與綠色的和諧,選用了深圳特色鳥類黑臉琵鷺。“畫面用的是擬人化的人,表現手法抽象。”陳海燕解釋,樓宇的屏幕分辨率比較低,不適合具象的圖案。

內容會不定期更新

陳海燕介紹,每一個篇章都有不同的顏色,會盡量控制讓飽和度不太高,讓上牆的顏色和電腦上的顏色儘量接近。此前一些網友評價燈光表演中大面積的紅黃綠等顏色,看上去有點土。“這個工作比較複雜,就比如不同顯示器擺在一起,也會有色彩差異。”陳海燕解釋,在調試自檢中,確實有綠色切換到紅色,這樣大面積顏色刷過去,觀感效果會有影響。但那只是調試,和實際燈光表演會有很大差距。而且在相片及視頻中看,和現場觀看會不一樣,自己看一些網上的視頻片段,也會感到特別失真,顏色很跳躍。陳海燕說,有些場景需要比較大的色彩反差對比,有些場景則需要顏色的對撞、衝擊,但會盡量避免使用飽和度特別相近的顏色。

“燈光表演也相當於一個城市建了一套展示系統,每個人看片的感受會不同,有的人會喜歡好萊塢大片,有的人更喜歡文藝小清新,每個人心理期望不同。”陳海燕透露,這一次的表演是四大篇章,是為了深圳改革開放40週年而製作的,以後內容會經常更新。

技術揭秘

參與聯動表演的樓宇共43棟總共使用燈光150多萬套

此次深圳燈光秀是以深圳中心區燈光表演以中軸線、深南大道等重要視看角度為展示界面,形成以市民中心為核心、平安大廈為地標的夜景大格局。本次參與聯動表演的樓宇共43棟。

負責此次燈光安裝施工的是深圳凱銘電氣照明公司。這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安裝了市民中心、大運中心等重要政府部門的燈光工程。凱銘電氣照明技術總工程師陳志文介紹,整個項目建築部分安裝燈具80多萬套,廣場則安裝75萬套,總共使用燈具150多萬套,90%都是由深圳本地企業生產提供。還有6個玻璃盒子顯示屏都是深圳企業生產的。

“市城管局主要負責人去工廠盯生產進度,深圳的燈具質量不錯,受颱風影響損壞的燈具多數是被颱風吹走了。”陳志文解析燈光秀的技術時提到,最大的亮點是用了兩款燈,一款小點光源,還有一款是大點光源。小點光源2瓦,由深圳一家燈具企業提供。大點光源15瓦,由廣州一家企業提供。

“設計創意就是由大小點光源組合成畫面,這在全國也是首次,由清華提供內容,然後再由我們在燈光上實現畫面內容。”陳志文解釋,大點光源使用數量和小點光源使用數量差別很大,大點是6米一個,大點小點進行明暗變化,比如出亮度畫面,大點光源亮度很高,形成爆閃效果。

小點光源燈具安裝時內置在鋁型材的燈槽裡,是由內部走線。大點光源裝在鋁型材裡,鋁型材的安裝方式根據樓的情況來定做。幕牆結構不一樣安裝就不一樣。比如,平安大廈安裝幕牆,燈光分兩次安裝,原來一部分裝在室內,主要運用平安本身的燈光。其他樓則使用吊籃,還有蜘蛛人下吊繩等。陳志文說,有1200多名工人安裝所有燈具,安裝了一個月。

視頻文件對照轉化成上牆動畫

裝完燈具後如何實現畫面?陳志文解釋,就是實現燈具的點位圖,現在的樓是不規則形狀,每一個燈都有一個點,所有樓的點位圖要畫成一個圖紙。公司要把清華方給的視頻文件對照轉化成上牆動畫,把清華的畫面分解成每一個樓的視頻文件,先實現每個樓的單個表演效果,然後對照點位圖,使每一棟樓形成畫面,再把畫面轉化成歐司朗控制系統能接收的程序。再通過聯通的雲平臺,把每個樓控制系統集合成控制平臺,終端就在市城管局的燈光中心,通過總控室發命令給每一棟樓,同步播放時形成整體畫面。

“不可直接播放文件,必須轉化為上牆動畫。”陳志文解釋,大家看到的畫面由小點光源實現,從顯示屏看到的一個個畫面是由一個個點光源裡的燈珠組合而成,由於密度密就會形成像素屏,遠看建築立面就是完整的畫面。實際上,所有燈具都是安裝在建築上,通過燈具自身發光形成畫面。但需要把視頻源文件轉化上牆動畫的程序,然後由系統執行程序,系統控制每一個燈,在不同時候亮不同顏色,組成畫面。

還有平面變成立面,是由於樓的起始高度、方向不一樣,要看成一樣的畫面,就得調整高低左右方位,所有的程序命令集成好後儲存在總控室控制檯,一點開關就啟動。

陳海燕透露,此次技術創新體現在燈具發光方向,從遠處看,這些點光源很亮,但在近處並不刺眼,這是採用了特殊的控光技術。平安大廈採用了功率最大的民用激光,這是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全世界最大的激光。

據瞭解,為確保市民安全有序觀看錶演,2018年9月28日至2018年12月31日,每天安排表演。具體安排為:週五、週六及國家法定節假日每晚三場,時間為19:30、20:30、21:30;週日至週四每晚二場,時間為20:00、21:00。(2019年1月1日以後的表演安排,在徵求市民意見後再製定方案,另行公佈)

為了確保觀看錶演的安全、有序,公安、交警等部門會根據現場的人流情況,採取管控措施,希望市民、遊客理解並配合。市民中心廣場周邊停車位緊缺,請市民前往觀看時儘量選擇公共交通、綠色出行。

南山“最美深圳灣”燈光秀所有燈具都進行了柔光處理

記者從南山區城管局方面瞭解到,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南山區政府組織實施了主體為“輝煌新時代,最美深圳灣”的燈光秀項目建設,項目從8月26日開始調試,目前,調試優化已接近尾聲,每場燈光秀時長約8分鐘,包括“春啟南山”、“科技南山”、“生態南山”、“時代南山”四個篇章,擬於今年國慶前後正式亮相。

後海中心景觀照明項目的統籌設計師杜健翔告訴記者,將燈光秀的主會場選擇在後海中心區,並將人才公園定為最佳觀賞點是經過多番考量的。“‘和而不同’是南山燈光秀在設計之初的一個重要理念。相較於在福田市民中心上演的燈光秀,南山的這場燈光表演更多地是在展現的南山的發展特色。”

為了營造一個舒適、優美、安全有序的燈光環境,項目設計小組從硬件設施,燈光配色等多方面入手。據悉,“春啟南山”、“科技南山”、“生態南山”、“時代南山”四個篇章分別有不同的主題色。

杜健翔告訴記者,以往說起燈光秀,市民們褒貶不一,在美麗的燈光背後折射出的是城市的光汙染問題,他透露,在項目開展之初,就對選用的燈具做出了要求,本次燈光秀所有的燈具都進行了柔光處理,為的就是讓老百姓在享受美的同時,生活不受到干擾,此外,設計團隊在燈光的閃爍頻率方面也提出了要求,除了部分轉折點的表演節奏略快,大部分的燈光表演節奏都是舒緩而悠揚的,“這種融合是我們追求的,從開始調色以來,我們很在意在人才公園周邊鍛鍊、散步、工作的市民的看法,看看這些燈光是否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是否有收到投訴,但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 封面:深圳特區報

揭秘深圳灯光表演“夜太美”背后的故事

為了不與LEDinside走散

趕緊星標LEDinside微信公眾號吧

揭秘深圳灯光表演“夜太美”背后的故事揭秘深圳灯光表演“夜太美”背后的故事
揭秘深圳灯光表演“夜太美”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