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怎麼投?費雪的「三賣」「三不賣」原則

成長股怎麼投?費雪的“三賣”“三不賣”原則

投資者要賣出股票,理由可以有很多,比如用來裝修房子,或者做一筆小生意。總之就是投資者急需一筆錢,手頭又沒有的時候,可能會想到賣出股票提現,但這些賣出理由都不算在金融的範疇。本文僅考慮在金融投資領域,什麼樣的股票該賣出,什麼樣的賣出操作是不對的。

費雪在這本書的第六章《什麼時候賣出,什麼時候不要賣出》中,對他的持股理念和賣出原則描述的頗為精彩。選股15原則,還有上一節課講的擇時,其實都是在講“買”。其實很多關於“買”的理論,我們在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等等投資大師的書中,都有學習過。

但是講關於“賣”的理論卻很少。A股市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既然“賣”這麼的重要,為什麼市面上沒有關於“賣”的理論和方法呢?

這可能是因為市面上,關於價值投資理念的書太多了。而這些價值投資大師,奉行的是長期持股理念,像股神巴菲特,他已經可以做到“無視旅途的顛簸”了,不管大的經濟週期如何跌宕起伏,他都會堅定的持有優質股票。

當有人問他,可口可樂準備持有多久的時候,他回答說:我想“持有一輩子”。而且他多次的表示,對於有特許經營權的優秀公司,他會堅定的長期持有。這從他持倉情況也可以看出來,很多股票他都持有10年以上,最長的甚至持有了30、40年。可見,對於巴菲特來講,只要企業的基本面沒有出現問題,他就會一直擁抱這家公司,實現財富的增長。

而費雪相較於巴菲特而言,對於賣出時機的選擇,是更加重視的,我認為這與兩位大師所處的投資年代不同有關。我們經常說“物質決定意識”,從統計數據來看,巴菲特所處的投資行情,其波動率確實低於其他幾位投資大師。

比如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是切身經歷過二戰和大蕭條的,由於巨大的市場波動,格雷厄姆尋找那些嚴重低於其真實價值的股票,所以在買入條件上比巴菲特要嚴格的多。費雪也很明顯,整本書中的研究資料,包括他的投資邏輯,以及對於商業模式的解讀,都帶著明顯的時代烙印。

所以,在波動率明顯高於成熟市場的A股裡面,普通股的買入、賣出時機的選擇,就尤為重要了。閱讀本章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發和思考,同樣的,我也希望讀者朋友們,有甄別的吸取其中營養,在考慮到我們A股市場特色的基礎上,把有價值的思想應用進去。

費雪並沒有把他在賣出時機上的思考,總結成“三賣”、“三不賣”,這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出來的。

成長股怎麼投?費雪的“三賣”“三不賣”原則

(一)“三賣”:

1.一開始就買錯了的股票。對於第一種,一開始就買錯了的股票,費雪指出,應該毫不猶豫的賣出所謂“買錯”,指的是你買入之後,公司的真實情況逐漸清晰,商業模式你也越來越看得懂,如果說這家公司和你一開始想象的不一樣,或者說它的業績比你預期的低,這種公司就要勇於賣出。

這種錯誤不可避免,而且在你所有的投資判斷中,肯定會佔有一定比例,所以沒什麼好糾結的。如果你發現了錯誤,卻不改正,有可能讓你虧損的更多,而且還浪費了資金,去投資真正好的公司。

2.隨著時間推移變壞了的股票。這種指的是,公司的領導層,在獲得了一些成績之後,膨脹了、墮落了、不思進取了。這並不怪你,因為你一開始買的時候,這家公司確實是優秀的,只是它後來它變了。

費雪在這裡又提到閒聊的好處了,如果你一直和高層管理有接觸,你就會知道哪些管理者腦子裡開始不想正事了,也不想怎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開拓市場了。對於這種情況,決策起來很容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和對方說拜拜。

3.增長多年,市場到了盡頭的股票。這種的有點麻煩,因為你已經在它身上賺挺多錢的了,而且投資多年證明,公司的管理層肯定很實幹、很優秀,或許對這家企業你都有一些感情了。只不過是大勢所趨,市場走到了盡頭,業績增速不斷走弱。

對於這樣的企業,費雪說,如果你發現了其他的更加年輕的,且符合之前講的15原則的優秀企業的話,可以考慮換股。但是費雪也強調了,這種換股的操作,要格外的謹慎,一定是建立在,你“謹慎而準確的評估當時情形下的所有要素”的前提下。

另外我認為,費雪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目前你持有的這家公司,每年仍能增長12%,而另外一家你想換股的公司,每年預期增長20%。如果考慮到美國有資本利得稅(我特意查了一下,高達投資收益的28%),換股可能就沒那麼大必要了,而且對於一些股東來說,可能12%的收益已經令他們滿足了。

這意思其實在說,對於這種增長了多年,但仍能保持12%增速的企業來說,還是有配置的價值的。其實12%的收益也不少了,關鍵還是看你的投資預期、風險承受如何,然後再來決定到底要不要換股。

(二)“三不賣”

在投資市場,有很多這樣的遺憾:原本你發現了一隻很好的股票,卻沒有賺到大錢;你認為市場即將下跌,於是賣出,等待市場下跌以後再把籌碼撿回來,結果拋出以後就再也買不回來了;股票短時間漲了很多,你已經賺了很多的錢,於是賣出手裡的,買入還沒開始上漲的。

在金融投資領域,我們不斷的作出選擇,然而很多看似符合邏輯的、看似理性的選擇,就一定是對的嗎?我們看看費雪是怎麼說的。

1.在可預見的未來,市場有一定程度的整體下跌。這種情況我們不應該賣出手中的持股。大家請注意,看一個人結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前後語境,以及基本假設條件。以我的理解,費雪所說的“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是一個長期的判斷。另外“市場有一定程度的整體下跌”,我認為“一定程度”不是在強調跌幅之大,相反,是對跌幅有了一個“限制”。而“整體”當然指的就是大盤的系統性風險了。

所以分析下來,費雪這段所指,應該是中短期內、大盤跌幅有限的情況下,不應該賣出一個基本面沒有變壞的優質股。因為買的時候,肯定是符合我們的15原則的,期間呢這家公司也沒有“變壞”(否則應該早就賣掉了)。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在跌幅有限的市場下,就賣掉一家很優秀的企業。如果你賣了,就會出現上面講的,“拋出之後再也撿不回來”的悲劇。

好了,關於費雪的賣出邏輯,我想大家已經瞭解的很清楚了。聽完之後,各位有什麼感想呢,歡迎下方留言。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