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准,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2018年10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貨幣政策邊際繼續放鬆,釋放流動性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本次是今年以來我國實施的第四次降準,前三次分別於1、4、7月份實施,所釋放的流動性規模分別約為4500億、4000億和7000億元。本次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除去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MLF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釋放的流動性規模較大,表明我國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中性基調的基礎上繼續邊際放鬆。

本次降準有利於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降準可以為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有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同時傳導至實體經濟,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釋放的增量資金也增加了中小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第二,本次降準置換MLF是貨幣政策框架的完善,有利於優化流動性結構,並且穩定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

MLF作為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可增強央行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但也具有明顯的侷限性。

其一,因MLF需要質押品,往往大型商業銀行才能從央行獲得MLF融資,加劇流動性分層現象。本次降準有較大一部分資金用於置換M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有利於優化流動性供給結構。

其二,由於MLF有時間期限,存量MLF需要央行不斷對沖,央行續作MLF又存在不確定性,這會引發市場對流動性的不穩定預期。而通過降準則可以為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

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第三,穩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主要考慮,但仍需高度關注跨境資本流動情況。

本次降準考慮更多的是當前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中美貿易戰升級帶來壓力有所增大等情況。與之相對的是,回顧美聯儲2015年以來的歷次加息中,我國在今年6、9月份均選擇了不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這表明,我國貨幣政策更重視自身經濟的運行情況,穩增長是政策主要考慮,政策獨立性日益明顯。中美貨幣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不同的方向。

央行強調,考慮到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適度的,本次降準並不會形成人民幣貶值壓力。但考慮到隨著加息、縮表的推進,今年美聯儲大概率仍有一次加息,中美利差壓力較大,需要高度關注跨境資本流動情況,必要時可加強對資本外流的管控。

如何看待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中小企業高興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