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他們的魅力,絲毫不亞於電影明星。他們的財富,已經成為創業

精神的象徵。他們的名字,也早已為世人所熟悉。對如今的投資者來說,“92派”的崛起充滿了時代的誘惑和神奇。

誠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我要給“92派”做文章,已經不止一兩天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難免回想起鄧小平20年前視察南方時的場景,這 足見我不是一個“立言”的人,因為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究竟誰靠誰傳,漸漸的不甚瞭然起來,而終於歸結到傳“92 派”,彷彿思想停了似的。

正是這樣一批快速富裕起來的企業家,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改變了人生的道路。膽量和智慧並存的他們,紛紛成為各自行業裡的江湖大佬。今年是鄧小平視察南方20年,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說,“92派”的故事裡有著太多的經驗可以學習。

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人物:潘石屹

行業:房地產

現任職務: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功秘訣:信任、簡單、透明

“要是每天都能吃飽該多好!”40多年前,甘肅天水縣一個身材瘦小的農村孩子揣的是這樣一個憧憬。20年後,這個孩子大學畢業,到河北廊坊原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吃上了公家飯。

他,就是潘石屹。去年他因微博調侃喬布斯而引發“潘幣事件”,最近又因為美全置業抄襲望京SOHO一事而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對這個一時風光無限的地產大佬充滿了好奇:從暴窮到暴富,他是怎麼賺錢的?

1992年辭職下海到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和馮侖等幾個人創立了萬通公司,但起步艱難,他們只好成天混跡於海口的街邊排檔、沙灘浴場。

在海南窮困潦倒的遊蕩了幾年之後,潘石屹決定北上。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一舉攫取了數億元的利潤。

後來,潘石屹用這部分資金開發了萬通新世界廣場,單單是正式銷售的5天內,就收回了5億港元資金,就連幫他做銷售的香港利達行老闆鄧智仁,都賺了1億港元佣金。

1994年4月,潘石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同年10月兩人結婚。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SOHO中國的大局面。

縱觀潘石屹崛起的十幾年時間,中國正處於取消福利分房,而轉向商業地產的飛速起步階段。當然,機遇是很多人都能碰到的,但潘石屹能有今天的成功,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秘訣有三:夥伴要信任、做事要簡單、投資要透明。

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人物:陳東昇

行業:拍賣、保險

現任職務:泰康人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成功秘訣:一定要專業

說起來,“92派”這個名詞還是陳東昇給取的。

33歲時從副局級的位子上下海經商的陳東昇,每一步都走得很“精英”。1983年,26歲的陳東昇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83年7月至1988 年,就職於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發達國家研究室;1988年至1993年5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副局級)、 中國500家大型企業評價協會副會長。

1993年陳東昇創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6年組建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現任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國際MBA項目客座教授。

時至今日, 嘉德拍賣已成為本土最大的拍賣公司,2011年營業額超過百億;泰康人壽則已是擁有25萬員工、6800萬客戶的中國第五大保險公司,2011年資產規模3500億元。

陳東昇在介紹自己的經歷時,曾這樣感慨1992年的創業浪潮:當時海南島有一句話,說“如果椰子掉下來砸著兩個人的話,那麼,肯定一個是董事長,一 個是總經理”。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創辦嘉德拍賣,還是創建泰康人壽,陳東昇的思維都是很前衛的。要知道,藝術品拍賣和保險市場,這兩塊蛋糕不是那麼容易 吃的,而且在1992年的時候,市場經濟剛剛活躍起來,陳東昇將目光投向於此,需要足夠的勇氣。

“ 用計劃經濟的餘威, 搶佔市場經濟的灘頭!”當初說出這句話的陳東昇,充滿了豪情壯志。如今,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不知眼光獨到的陳東昇還會開拓出什麼局面。

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人物:俞敏洪

行業:教育培訓

現任職務: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成功秘訣:努力做好一件事

“我這輩子什麼都可以離開,就是不可以離開講臺。”

如果說潘石屹和陳東昇等人的創業經歷頗為傳奇,那麼俞敏洪則一直“規規矩矩”的在老本行裡打拼。

1962年,俞敏洪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葫橋村。1980年,18歲的俞敏洪兩次高考失利後,終於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大學期間患病(肺結核)休學一年,因此他用了5年時間才從大學畢業,接著便留校當起了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

為了讓自己從“一棵草”變成“一棵樹”,1991年9月,俞敏洪從北京大學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後在北京市一些民辦學校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創辦了新東方,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業歷程。

1992年的時候,俞敏洪招的學員越來越多,別的培訓機構的學員就越來越少。競爭對手急了,先是大面積覆蓋廣告,後就變成了與俞敏洪的學校互相爭 執,最後就乾脆拿著刀子,在那個廣告柱(電線杆)邊上等著,俞敏洪一貼(宣傳單),對方當場就撕,還把俞敏洪手下的廣告員給捅了幾刀。

為了發展業務,俞敏洪到公安局門口一蹲3天,好不容易才拉到一個警察。然後請去吃飯,最後把自己喝酒喝到送醫院搶救了6個小時。“活過來以後,我明白了,原來我應該這麼做。”

有了這種喝死都不怕的精神,俞敏洪的事業風生水起,2001年他就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然而,俞敏洪卻以自己那種特有的坦白說道:“我的一些朋友掙到了更多的錢,我妻子希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覺得,與他們相比,我是個失敗者。”

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人物:馮侖

行業:地產

現任職務:萬通控股董事長

成功秘訣:毅力和耐心

萬通公司的創辦人潘石屹帶著他的“SOHO”系列,成了地產新貴,王功權轉行創辦“鼎暉創投”,易小迪搞起了陽光100集團,王啟富成了“海帝地板”的總裁,劉軍重歸農業高科技投資,只有馮侖一直留在萬通。

1959年,馮侖生於陝西西安,他的父親是企業工會負責人。在他的印象中,出身於破落地主家庭的父親,在新的社會制度下,一輩子謹小慎微,軟弱,守規矩。

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的馮侖,先到中央黨校學習了兩年,之後便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可以說前途無量。然而,他卻選擇了下海經商。

“1991年我們到海南創辦公司,那時根本沒有制度上的依據,臨時從街上拉了幾個人,給他們穿上乾淨的衣服,就是員工。工商局的人來了,一看有幾個人在,這就行了,執照就這樣拿到手了。”馮侖坦言。

1993年, 馮侖在北京組建萬通地產,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華聯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使萬通集團在幾年內,總資產增長逾30億元。

然而,萬通總資產達到70億元時,潘石屹、王功權等人先後離開萬通。馮侖對於這次轉變的評價是:“以商人方式退出的遊戲規則,促成了我們組織進化,我們後來完全商業化了,公司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才進來,萬通又活了過來。”

經過痛苦而又艱難的改革,2002年萬通成為上市公司先鋒股份大股東,2003年先鋒股份更名為萬通先鋒,2007年萬通先鋒更名為萬通地產。如今的萬通,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馮侖本人也被媒體封了個“房地產界教父”的稱號。

創業故事:抓住時代機遇的“92派”

人物:王功權

行業:創投

現任職務:自由投資人

成功秘訣:與其規劃自己的未來,不如調整自己的現在

藍色襯衫, 棒球帽, 碩大的電腦包,眼神專注而友好,鼎暉投資的高級合夥人王功權這樣評價自己:一個商人加半個文人。作為文人,他對古詩詞到了“痴迷”的程度;作為商人,他曾 經是潘石屹、馮倫的領導,被周鴻禕尊為老師,在IDG主導投資了易趣、3721、金融界、萬網、框架傳媒、中華學習網等,在鼎暉主導投資了奇虎網、華道數 據和一起髮網絡廣告聯盟……王功權身上有著太多的商業神話和傳奇色彩。

因“私奔事件”而惹來不少爭議的王功權,1961年出生於現吉林省公主嶺市響水鎮灣龍村,大學畢業後在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企業宣傳處工作。 27歲時,他辭職下海,先後擔任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老城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海南省海口市秀港工業公司總經理,以及南德集團天津投資公司副總 經理。

萬通成立後, 王功權一直擔任領導角色。1995年,王功權為給萬通引入國際管理經驗、尋找合作伙伴,到美國去學習考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美國,硅谷的發展日新月 異,滿大街的人講的都是風險投資,大大小小的聚會也都是在講這種商業模式。那時候,中國大陸在硅谷沒有投資機構,但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都有。王功權開始琢 磨著要做點什麼了。

從美國回來,1998年王功權接受了周全、林棟樑的邀請,正式加入了IDG,辭去了萬通總裁身份,只保留了名譽的董事局主席職務。由此,他完成了一個由政府公務員到創業者再到投資者三個身份的轉變。

2005年,王功權加盟鼎暉投資,負責創辦鼎暉創業投資基金,直到去年的“私奔事件”,他才辭職。

除了以上幾人, 還有陽光壹佰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小迪、“愛國者”品牌創建人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慧聰網董事局主席郭凡生、中國期貨協會會長田源、復星董事長郭廣 昌、河南建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胡葆森等一批業界大佬,同樣是藉助鄧小平視察南方的機遇,開始獨自創業。“國家的夢想有多大,決定企業家的天地有多大”是他 們共同的心聲。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同馬化騰、馬雲、李彥宏等“後起之秀”相比,“92派”所獨有的時代記憶,令他們更有危機感,也促使他們不斷的拓展自己 的商路。

92派紀事

1990年,俞敏洪離開北大英語系,創辦“新東方”。

1991年,馮侖和合作者分頭借錢,籌錢3萬塊,成立海南農業高技術聯合開發投資公司。

1992年,郭凡生被下海,創辦“慧聰”。

1992年,田源下海,創辦“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1992年,原深圳蛇口工業區常務副區長武克剛被下海,創辦“通恆”。

1992年,副縣長熱門人選朱新禮下海,創辦“匯源”。

1992年,胡葆森離開河南省外經貿委,創辦“建業”。

1992年,苗鴻冰離開石油部辦公廳,創辦“白領”。

1995年,黃怒波去職中國市長協會副秘書長,創辦“中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