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隆昌石牌坊

阳春三月,筹备已久的同学会终于尘埃落定。几位年届半百的老美女老帅哥把地点选在了隆昌市——中国石牌坊之乡。

简短而热烈的联欢之后,热情的东道主便带领大家游览隆昌的骄傲——石牌坊。

漫话隆昌石牌坊

夜幕下的隆昌石牌坊建筑群

久闻隆昌石牌坊的大名。虽然全国各地不时都能见到石牌坊,但据说这隆昌石牌坊工艺精湛、造型端庄,最主要的是它分门别类,各种类型都有,什么德政坊、节孝坊、百寿坊、庙宇山门等等,规模巨大还相对集中,实属罕见。

隆昌自南北朝开始,就是巴蜀古驿道。因地处多条驿道的交汇点上而一直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明清以来,隆昌当地一些官绅巨儒怀着流芳千古或出于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竞相树牌立坊,而且渐渐形成为一种风气。据隆昌县志记载:这石牌坊从明弘治九年(1496年)开始修建斗拱式镇山坊,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旌表郭玉峦公建功德坊、旌奖郭光泗之母郭王氏自建功政坊结束,前后持续了400年左右。在全市范围内有据可查的各类牌坊将近七十座。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多数牌坊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只剩下十七座明清时期的石刻牌坊,大多列阵式地分布在古驿道上。这些牌坊地域特点鲜明,融历史、文学、建筑学及美学于一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座牌坊一个故事。每座石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记述着坊主的名字事迹、立坊年代和象征“善”﹑"福"﹑"寿"等的浮雕,并饰以祥禽瑞兽、奇花异草的图案和名人撰写的题记等文字,这些都是活的史料,对于了解明清时代的巴蜀文化以及民俗经济的研究等﹐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在十七座牌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郭陈氏节孝石牌坊。它是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皇帝降旨旌表节孝妇郭陈氏而建,是隆昌石牌坊中极为精美的一座。

漫话隆昌石牌坊

郭陈氏节孝石牌坊

这座牌坊位于隆昌市城北的古驿道上,当地人又叫它"铃铛牌坊"。只不过,那曾挂在牌坊上的数十个铜铃,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全都弄到高炉中熔化了,现在再也听不到那微风拂过时的天籁之音了。其实这"铃铛牌坊"就是我们平常挂在嘴上的贞节牌坊。

这坊主郭陈氏十九岁出嫁,二十三岁丈夫去世。为让丈夫在九泉之下安息,她没改嫁,废寝忘食,日耕夜织,供老抚幼,不仅让两个儿子都考中了举人,还将年幼的小叔子抚育成才。

在一百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我面对这座石牌坊时,依然不禁对这位郭陈氏肃然起敬,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女人的骄傲!更是男人应敬若神明的偶像。很难想象,要把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培养成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水平),并且还以嫂代母抚育年幼的小叔子成才,她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很多人在游览这座贞节牌坊时,只是一厢情愿地说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得她几十年面对冷月清辉孤独苦寂,白白葬送了一个女人数十年的青春。

但是,近百年来,我们对于封建传统道德的否定,到今天或许应该更加冷静和理性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贞节,是对爱情的升华。古往今来,无数的女人因灾难事故、疾病战争而守寡,但是立有贞节牌坊的屈指可数。这就说明,从古至今,丈夫离世后所谓的"守节妇女"还是极少数,用我们现在的观点说,多数妇女还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由是观之,即便在封建社会,我们的先辈对于妇女是否在亡夫之后"守节"并没有强制规定。所以,我认为,贞节牌坊从形式上讲,是对更高境界爱情的一种推崇,从社会层面上说,更是对这种难能可怪的牺牲精神的一种褒扬。具体到郭陈氏是否白白葬送了青春,是否是牺牲品这个问题上,作为局外人,谁又敢说郭陈氏不会因为培养出了两个举人、抚育小叔子成才而觉得意义非凡、甚至倍感荣耀呢?难道她非得舍去嗷嗷待哺的几个孩子再嫁,才是完美无缺的结局?才能给人以正面的形象?虽然现代社会不提倡从一而终,但是,该怎样抉择,那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总是以师爷的口吻站在那里品头论足,凭想当然做她们幸福的代言人。其实,即便放在当今时代,郭陈氏也完全可以评为贤妻良母,评为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我们又怎能说她是牺牲品呢?

望着一座座雕刻精美、饱含沧桑的石牌坊,我陷入了沉思。

2018年8月8日于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