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治疗精神病?

布萝紫


中国古代对精神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统一的整体,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将神志异常归结于五脏病变。

中医在很早时便有“五脏藏七神”之说:“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肺藏魄,肝藏魂,肾藏精与志也。”还有“五脏生七情”之说:“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思,肺生悲,肾生恐也。”

在整个中医古代史中,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无不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精神活动的影响。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精神疾病学萌芽阶段,不仅创立了部分中医精神疾病名称如癫、狂、百合、脏躁等,而且分别从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和症状表现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基本形成了中医精神病学的大体构架。

魏晋至隋唐时期,丰富了精神疾病的种类,增加了自缢及外伤性精神病,提出五脏痫、六畜痫、五癫等病名,对药物、酒精中毒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精神失常有所认识。

宋元时期,中医精神病学得到较大发展,具体表现为精神疾病分类更加条理化,精神疾病从其他内科疾病中分离已初现端倪。

明清时期,中医精神疾病学的构架基本定型,癫、痫、狂三证得到了明确的区分,精神疾病已经从其他内科疾病中独立分出,部分精神疾病名称确定,如癫痫、郁证、痴呆等。

建立在这样不断细化的认识基础上,古代中医对于精神病的治疗主要有这几种方式:

1、药物治疗。对于癫症的治疗,从秦汉时期的笼统的安神法,到唐宋元时期细分的安神法、祛风法、祛痰法,再到已形成治疗体系的明清时期,增加了活血化瘀法、补心养血法和滋阴养血法的同时,将祛痰法细化为清热祛痰、理气祛痰和温化寒痰法。而狂症的药物疗法,也是从秦汉时期的镇心安神法和清热泻火法,发展到之后陆续增加了祛风养血法、活血化瘀法、祛痰开窍法以及补脾养心法。

2、针灸治疗。《内经》中首载癫狂症的治疗经脉和施治手法,晋代《针灸甲乙经》提供治疗的具体穴位,到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发明“十三鬼穴”,癫、狂症有了较系统的针灸方法,再到明代《针灸大成》采用多穴配伍,形成针灸治疗体系。

3、食疗。比如,治疗狂证的食物疗法:“用白雄鸡两只,煮熟,五味调和,作羹食。”可以治狂症“不欲眠,妄行不止”。

4、精神疗法。比如,华佗的顺情从欲疗法,朱丹溪的情志相胜疗法等。

5、偏方。比如,熏鼻法“用炉贮炭火,时时沃醋,以熏其鼻”,据载“治癫狂最佳”。

总之,我国古代,对于精神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认识,并不断更新细化,治疗上也是有多种手段的。


麻辣一加一


由于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大脑又是至今为止人类所指最为神秘的器官,今天尚不能完全解析,那更别提古代了。但是在古代人也会疯,也会发癫,那古人是怎么治疗的呢(除去跳大神、驱鬼、驱邪等迷信方式以外)?

中医:

在中医里精神病的学术名词叫做“痰迷心窍”又称:痰阻心窍、痰蒙心包。

是指由“湿浊内留,久而化痰,或情志不畅,郁而生痰所引起神志不清、精神抑郁和举止失常。”换句话说,中医认为精神病就是人体内有“痰”啦。

治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蒙出汗、催吐和泻药,用白矾和人中黄(大便,越臭越好)煎服,等到病人出了汗,吐都吐不出,拉不出,中医就认为这病好了。意堵塞人心智的“痰”已经被化解,自然就没精神病了。

西医:

相比于中医单一的治疗方式,在西医历史上治疗精神病就五花八门了。

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名医希波拉底认为精神病是脑袋里有恶魔,所以使用“环钻术”打开人的头盖骨,恶魔就可以逃出来了。这个办法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到了18世纪,奥地利医生弗朗兹•安东•麦斯麦提出“植物磁性学说”,认为精神病人事因为磁场受到了搅乱,所以他发明了催眠术令病人安眠,由此调整磁场。

19世纪初达尔文(达尔文的爷爷)提出“向心力旋转治疗法”,让病人不停旋转来治疗精神病。除此以外,古代的西医中还有“闻臭疗法(针对妇女)”、“品德疗法”、“颅相学”、“炎症切除疗法”、“胰岛素休克疗法”、“化学诱导癫痫疗法”和“生命力疗法”等来治疗精神疾病的办法。

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脑叶白质切除术”,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精神外科手术,由于精神病人在切除脑叶白质后不再有癫痫的症状,这个手术曾经风行一时,更使得莫尼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是人们逐渐发现经过手术的人全都变成了“植物人”,由此才知道这个办法是错误的。当然了,不管西医曾经多少荒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医是一直都在努力,不断进步和探索的,但是中医就原地踏步,没有新尝试了。


三观粉碎机


古代医术把精神病称作“癫症”、“狂症”,而在民间,精神病则被统称为“心病”。古代很多医书讲到了对“癫症”、“狂症”的治疗,相比今天的西医治疗手法,中医对精神病的治疗更早、花样更多、效果更惊人。

在众多医学典籍中,《黄帝内经》对狂病发作时的证候观察是最细微的,这本书对感知、思维、情感、记忆、动作与行为障碍等都有记载。书中对狂病的阳性证候与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相似。

阴性证候与精神分裂症中的紧张型、单纯型、抑郁性神经症和躁狂抑郁症的抑郁状态等相近。

但在治疗上,我国古代并没有出现西方大规模收容院的模式,精神病人都采取家庭护理。一般,在古代,如果家里有人得了精神病,富裕家庭会采取在家中请人看护并请医生治疗的方式治病。而贫穷家庭,则只能将病人囚禁在家中。

在治疗方式上,传统中医治疗精神病主要使用药物、针灸、推拿三种手段,只是根据病理不同和各家经验差异,药方、针灸、推拿手法和穴位等方面有所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使中医治疗也诞生了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意疗法”,根据情志相生相克和形神理论,通过语言疏导、暗示和音乐舞蹈等手段,用于调节情志和治疗精神障碍。

但与此同时,因为中医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有限。很多人会按照“巫医同源”的说法,采取中医治疗➕巫术(包括法师驱邪等)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上,就因人而异了。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还有对中举后高兴过度而得精神病的范进的治疗记载。书中记载范进看到自己中举的喜报,因欢喜过度疯了以后,大家商量法子,最后让胡屠户煽范进耳光致其清醒了,当然,这是夸张的文学写法,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同是文学作品,《女医·明妃传》中提到的神秘祝由术,就是用的中医治疗➕巫术结合的方式。这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曾让无数观众感慨:原来,精神病在古代竟然可以这样治疗,而且还可以被治好。

剧中,“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当这些方法不起作用时,往往还会启动禁术等并配合一定药物进行治疗。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精神病症的治疗开始进入新阶段,此时,有很多医生甚至开始尝试将精神病从内科中独立出来。也是在这时期,“癫痈”、“郁症”、“痴呆”等精神疾病名称被首次提出,李时珍、王清任等开始意识到大脑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奇扒公式


中国古人根本无法判断精神病,更无从治疗了。只是近代,西医才区别出其他病,定义并细分了各奖精神病。特别是现代,又定义和细分出心理障碍。

中医只粗略地说有种病表现为神志不清,算是与精神搭扯上一点边。中国古人是如何治疗神志不清的呢?说来好笑,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认为人是用心来思考的,所以治疗也要治心。更好笑的是中医认为大脑是装鼻涕的。哇哈哈哈。

如何用药呢?中医用心想出的药五花八门,不下几十种,算上各种组合,可以达到近万种。当然,毛用也没有。最邪恶的治疗方法是用含汞的朱砂治疗小儿惊厥,实际作用就是维持中毒状态,吃后昏昏沉沉,达到安静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了,传统西医虽然毛病部位找得准,但古代欧洲医生用斧子砸开脑袋是为了驱逐魔鬼。

精神病得到有效冶疗,也只是近70年的事。当时用于唤醒术后麻醉的病人,后被用来治疗狂躁病。



希宇坡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12cfb75685ee2e3b91e9dbc493d156d\

春天的力量bg


骨不见种子熟,目的当天柔。精神慌乱不守,寸走之肉。茫然世间人生,过客匆匆忧。古人不知常乐苦,面对苍天毅长受。端正心中茫由出,结构出现恍惚入。那时恐慌世界堵,坚决受苦人不出,慢给苍天缓做悟,留结万古明白抒。


手机用户65077449099


西医是从物质层面认识疾病,知道神经病变,但不知道精神层面的疾病。

七情太过不及和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和谐,引起思维停留在无序状态而出现的异常行为,才是精神病。

燥狂为阳症,抑郁为阴症。

无情的草木难医有情的疾病!

以情胜情辅以调节阴阳之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精神病!

以此法治愈西医治疗无效的湖北和广东的患者多人。

失恋后症见上树登高歌唱,夜不入眠,打骂亲人,不认亲疏,时轻时重。


净水与健康


先説精神“人若精气失調則无神,精神由心生,然,有五勞和七傷即七情所致,即喜傷心,怒傷肝,大飽傷脾,久坐傷腎,等行為皆可致病,一般冶療中分癲狂和癲癇,打駡行跑為狂,气逆上閉,休克牙関緊吐白沫為癲癇,癲癇以去風開竅為主,狂者以理气除濕化痰為主,得此病都屬心里情緒壓力超負不能釋緩的原因,應祛風邪,開心竅,化痰醒腦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