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在中国古代讲究十八般兵器,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在这里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了刀在战斗中地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战功赫赫的三大名刀。

间接造成欧亚民族大迁徙——环首刀

环首刀诞生我国商代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环首刀

环首刀在西汉开始普及使用、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成为了衡量军力的重要指标,《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蒲元”这个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剑录》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从这可看出,剑在这时已成为玩赏用兵器,而刀则为士卒实战的兵器。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现在锻造的环首刀

在三国之后,环首刀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近300年时光直到唐代中期。环首、窄身、长刃、直背,这系列特征的环首刀在华夏武功最灿烂辉煌的一千年里扮演了主角。

白江口之战完胜日本——唐刀

根据历史记载,中日两国之间的第一次交战是发生于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有士兵四万两千人参战,战船1000余艘;当时的唐王朝派遣士兵一万三千人,拥有战船170艘。当时的唐军将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围住日军。日军胆子也肥,竟敢冒着唐朝军队的火器和箭雨,登上唐朝的战船。然而,就在登上甲板的一刹那,他们顿时和唐军交手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现代铸造的唐横刀

只见一个个绽放着寒光的东西向他们快速劈来,日军躲闪不及,有的被直接斩杀,有的则跳海而死。这场战役最终以日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日本方面的战船被全部焚毁。白江口之战也成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唐刀有四式,分别是仪刀、横刀、陌刀、障刀,其中,陌刀更是有“陌刀出手,人马俱毁”的说法,杀伤力十分恐怖。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唐朝陌刀阵型

将倭寇打得望风而逃——戚家刀

明代的火器发展已渐成熟,远射的火炮已基本上取代了炮与床弩,但单兵使用的火器如鸟铳等,因装填费时,未至完全实用的程度,所以刀、矛、弓箭等传统兵器仍为步兵之基本装备,并因倭寇的侵扰而有重大的变革。当时的军队在接战倭寇,时手中的兵器常遭精良的日本刀磕折,死伤极重,尔后发展出厚背砍刀相抗,虽不再易断,但一经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甚至不能伤敌,况且器又沉重,远不如日本刀的灵动沉猛。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戚家刀

于是,戚继光借鉴了倭刀的弧度样式,再结合明朝腰刀的自身特性和中国人的用刀习惯,改良出一种战斗力强悍的全新战刀,即戚家刀。在抗倭战争中后期,戚家刀在以毛竹削制的狼筅配合下和藤牌的保护下大显神威,将倭寇打得落荒而逃,戚家军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就是戚家刀战斗力的最好说明。

中国古代三大最强战刀,一把造成民族大迁徙,一把打得倭寇

电影《荡寇风云》中的戚家刀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