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盗墓这一历史社会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盗墓在西周时期就曾出现过,这一现象持续至今。古代的盗墓行为可能只是违背仁义道德和礼仪礼法,在现在来看,盗墓是违法的,但是在墓里埋藏着巨大的利益牵动下,还是有不少人偷偷去盗墓,考古和盗墓不同,考古是是合法的。一般是考古学家为了研究历史和保护文物,进入古墓挖掘墓中的陪葬品进行考古分析,并收归国家某个博物馆进行保护,考古是带有国家性质的活动。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考古

最近电视剧沙海的热播,把盗墓又带上了热搜。是南派三叔《盗墓笔记》后传的又一力作。那么历史上的盗墓和小说中有哪些区别呢?作家天下霸唱与南派三叔曾经表示过,他们的盗墓小说基本是三分来自自己的虚构,三分是史书上有相关记载的,剩下四分来自民间的俚俗传闻。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盗墓笔记

其实,真实的盗墓远没有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描述的高大上,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找到墓的位置,并把墓成功打开就行了。当然了,历代一些皇家或者达官贵族修建的比较复杂庞大的古墓另说。在古代历史上,团体组织或者个人盗墓的都大有人在。普通的盗墓的工具也没有那么的神秘,基本上盗墓的人什么工具使的习惯就用什么工具,凿、锹、钁、铲、斧等等都是盗墓者常用的的工具,至于大家比较熟悉的洛阳铲,是属于铲的升级版,在近代盗墓用的比较广泛。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古代盗墓

盗墓始于西周,盛行于春秋。西周时期重视周礼,一来当时的社会风气良好,二来随葬品都比较简单。或没有随葬品,地位高有钱的一般都是普通的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到了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的实力日渐强大,周天子王权衰落,周天子的影响力日益下降。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遭受了各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论语·阳货》中记载:“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随葬品

社会风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會纲纪荡然无存。厚葬之风开始兴起,埋在底下的宝贝多了,盗墓者也就多了。从那开始,历史上就出现了大量的有名的古墓被盗。

被发现于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大墓全长近300米,面积达5334平方米,埋藏深度达8层楼高,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可惜的是,陪葬品早已经被洗劫一空,所发现的盗洞就有247个,创下了盗洞最多记录。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秦公一号大墓

慈禧的墓所在地东陵被盗,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盗墓事件。慈禧葬于同治十二年,史书上记载的陪葬物品多的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都价值连城,算是埋在了珠宝堆里,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死后的陪葬物品价值量最大的女性。在慈禧死后20年,军阀孙殿英将其地宫东陵一扫而空,连慈禧的衣物都被盗走,只剩下了一条内裤。后溥仪又遣人在东陵重新进行了安葬。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慈禧墓

梁孝王陵,是西汉梁国梁孝王刘武之墓。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其未死时,财以聚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梁孝王本不是皇帝,但是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葬制享用了汉代皇帝的埋葬规格。生前没有做上皇帝,死后也要圆了自己的皇帝梦。他的墓被谁盗的在历史上存在着争议,史书上仅有陈琳的《讨贼檄文》中有记载: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说的是曹操为了战争,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务大肆盗取古墓来扩充自己的财富。其中就包括了梁孝王陵。由于陈琳写的《讨贼檄文》是袁绍正与曹操开战时袁绍命令其写的,目的是为了讲究个名正言顺,顺带打击一下曹操的士气。虽然曹操并没有坚决否认自己盗墓充实军备一事。但是说曹操为了盗墓,公然的设立官职来专门去掘墓挖坟的说法,加之曹操生性多疑,为人古怪。历史学家对是不是曹操盗的墓存在着争议。

还原历史真实的盗墓,此墓被摸金校尉所盗引争议

梁孝王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