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目前在印度的社会地位如何?

孤独王子青蛙


说华人目前在印度的地位,其实可以先了解下目前华人在印度的情况。

前段时间,印度的商业报纸Business Standard 在周末用一个版面来介绍在印度的华人(具体可参考2018年8月18日的报刊),标题便是“ Ni hao, India"。其中的几个重要的内容想要先分享给大家。

1、文中提到,目前在班加罗尔生活超过4年的中国人至少已经达到500人,另外还有1000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往返。古尔冈大约有1000-1200个中国人,金奈粗略估计约有1000人。在金奈的中国人也着眼于安德拉邦,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工业和港口城市——斯里城。总体来说,几个城市加起来就有超过5000个中国人经常性生活在印度。很多人说道,现在很像第二次中国移民浪潮。


2、大家都普遍提到加尔各答中国城,近年来越来越萧条。18世纪末,第一次的中国移民浪潮发生在加尔各答。这个印度唯一的中国城历经蓬勃发展后目前人口日益减少。新一代的中国人是年轻的,有进取心的中国人,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开发有前景的印度市场。卡纳塔卡邦的班加罗尔,哈里亚纳邦的古尔冈,泰米尔纳邦的金奈,安德拉邦的斯里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和浦那,这些都是他(她)们选择定居的地方。如果说班加罗尔的科技和天气非常具有吸引力,那么安德拉邦清晰的政策非常适合发展商业。


3、Business Standard 在报道中也提及,中国人目前对于印度市场的兴趣日益上扬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趋于饱和,特别是电子商务业务。除了阿里巴巴(投资Paytm)和腾讯(投资Flipkart和Ola),许多资产雄厚的中国投资者也将目光投到了印度。


除了在印度寻找商机的中国人,还有一部分人聚焦于帮助解决中国人在印度生活、工作的问题,也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中印双方彼此不偏不倚、真实的了解。Business Standard 在报道中采访了各行各业的在印度生活工作的中国人。

例如来自四川的Qiguo Mark Su 是印度班加罗尔香格里拉酒店Shang Palace餐厅的行政主厨。他每个月都会从中国进口至少5斤的花椒,用于烹饪正宗的中式菜肴。很多中国人会来到这家餐厅感受家乡的味道。

同样来自四川的Forrest Chen Yukun在2013年把他的第一家公司Umeng出售给了阿里巴巴。三年之后,他来到印度开始Newsdog,这是一家腾讯支持的内容聚合软件,覆盖多种印度语言。


当时采访一位对于印度相对了解的中印恋人Emma 时,她便有说道华人在印度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便是因为婚姻生活等家庭关系选择定居印度。目前中印之间的通婚并不少见。Emma有一个微信群,群里基本都是中国的女孩子嫁给印度的男孩子,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选择定居在印度。嫁居印度的女孩子,对于印度并不发达的基础设施,接受度会相对好一些,而且有家人的帮助可以尽快融入当地。

第二种,便是因为工作原因,或长期或短期来到印度。他(她)们在印度,最大的动力就是工作。如果在印度获得成绩,相对来说会感到比较欣慰。但是在印度的总体环境下,工作的进展并不会很快。如果不像中印通婚那样,以感情因素为主导,初来印度时的冲击往往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绪。来到印度之前他(她)们可能觉得中国是个市场相对饱和的地方,跑到新的地方去开拓疆域会比较有成就,但实际却未必那么简单。印度文化的差异性、语言沟通的不顺畅、食物的不习惯、印度人工作效率的不积极,这些都会影响他(她)们在当地的情况。

第三种,便是纯粹的对于印度感兴趣的人。例如瑜伽、音乐、宗教,或是文化交流访问。他(她)们天生对于印度带着喜爱的感觉,有些可能同时做些小生意。这些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度,心态会比较好,比较平和。



在政治上,印度政党繁多,关系复杂。初到印度的中国人也很难融入其中。

在经济上,中国的企业在也读落地、从事中印贸易等方面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也是近年来促使中国人来印度的重要原因。

在旅游上,印度旅游局近几年来每年几次会前来中国做推广会,无论是针对于旅行行业的专业交流会议还是针对于大众的嘉年华活动会,都旨在促使更多的中国人赴印旅游。目前在德里,能说中文的注册导游就有100多位,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文化上,印度瑜伽、舞蹈、冥想等促使中国人前往。但总体来说,中印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互不理解。

所以如果说经济上的地位,华人通过自己的拼闯,可以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如果说是政治和社会地位,很难融入,也很难说。


至印Zhind



从华人开始移居印度到现在,加尔各答一直是其最主要的聚集地。在加尔各答西北郊的塔坝甚至形成了唐人街(中国城);在 1949年之前,印度华人的数量在 3万人左右。

20世纪 50年代, 印度华人人口达到最高峰, 有 5万人左右。据钱峰的报道, 20世纪 50年代印度华人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的人口一度达到 5万人, 仅加尔各答西北郊塔坝一地就有 2万多人,这些人按籍贯可以分为两支, 一支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 另一支为来自湖北的天门县人。后来由于中印关系恶化, 印度华人遭到各方面的排挤和刁难, 人心思走, 其人口开始不断下降。 1961年 2月— 1962年 9月,有 200多名印度华人被以各种名义驱逐出境。中、印两国之间爆发边界冲突后, 印度政府颁布法令, 大批冻结华人的财产。印度西孟加拉邦政府甚至规定,被捕获释的华人不准在该邦北部定居, 必须居住在加尔各答。当时, 印度华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 许多人被投入监狱, 财产被抢或充公,许多由华人开办的商店、工厂、作坊被封或无法开张,华文学校也被迫关门。

印度华人的祖籍地主要为广东、福建、湖北、山东、浙江和东北三省,其中祖籍地为广东省的人最多。实际上,尽管印度存在着华人受排斥的情况, 但由于华人的经济状况相比较而言还算好, 因此也能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同时他们也能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阿尔法军事


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但我师傅广州冯老先生是60年代从印度”鸡脚答“(就是加尔各答)回来的归侨,我记得他在90年代是这样描述华人在印度的情况:华人在印度很受当地老板欢迎,工资比当地人高一倍以上,虽无国籍,但可以在那里长期生活,生活习惯也可保留,也不受排挤,只是感觉印度本土人在他看来比较笨,华人很努力,基本不受当地人影响,他们举家回国是因为60年中印战争。他称当时如果不回来,也不会受到暴力迫害,他有一些亲戚后来才去了南非,总之印度对他来讲是从事船运工作的地方,住在华人圈,他的童年至青年工作时段在印度过的,除了吃咖喱外,其他也没有过多接触。


逸能


印度的华人主要位于加尔各答和孟买的中国社区。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加尔各答住有约2000人,孟加拉国还有400名中国印度家庭。(2015年统计)。加尔各答的客家华人往往是内生的,但同时通过学习孟加拉语来融入加尔各答社会。

这个中国社区主要集中了制革商,酱料制造商,鞋店老板,餐馆老板,美容店主。 新一代人口大量涌入,其中以牙医居多。 位于Dharmatolla附近的Bentick街的许多鞋店由中国人拥有和经营。 在这里的中国菜是中国人(特别是客家人)和印度烹饪传统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印度中国菜。 印度的“侨乡商报”出版了一份中国报纸,2005年的数据显示,销售额已经从500张下降到300张。这从客观上说明,印度的华人进一步融合到了印度社会,而对于祖国的文字,已经不太熟练了。但随着印度华人的不断壮大,很多中国的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元宵节,都在印度的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可以看到庆祝的场景。同时,加尔各答的恩典灵良英语学校90%的学生是中国人。加尔各答的许多中国人是基督徒,因为是受到他们学习的学校是教会学校的原因。

在当地的华人的地位始终受到中国和印度关系的影响,当两国关系缓和或者比较好的时候,当地华人的生意也会比较好做。但如果两个关系紧张,当地的华人很有可能受到人身威胁或者是印度其他族裔的人故意刁难华人的生意。


本来世界观


华人在印度的总人数不多,大多集中在孟买和加尔各答两城市。华人两大种,一种是加人印度国籍的华人,一种是没有加入印度国籍而是在印度留学工作经商旅居的中国人或者中国人后裔。

加入印度国籍的华人,人数很少。他们没有任何代表性。在印度留学求学的中国人,受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帮助,他们大多不辜负祖国个人民的期望,埋头学习,增长本领。在印度经商的华人,多数熟悉印度所住地区的风土人情,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但是印度国家民族众多,宗教信仰泛滥,生活习惯奇特,只有华人包容精神强大,与当地居民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只是由于人数不多,尚没有政治人物出现。同时印度原来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国内民族特别多,所以人们不特重视其他民族的事物。

加入印度国籍的华人,多数是女性朋友,因为在当地生活多年,与当地印度朋友结成伉俪,所以申请加入该国国籍。

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经济技术越发广发,中印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华人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参与当地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多,华人人数也会增多,华人会从无关紧要变成当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华人的地位一定会上升的。


锦绣中华一捧土


总之,印度的社会制度不变革,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不改变,华人永远只是印度的看客或过客。


l湖湘客


  华人遍及全世界。与华人在其它国家“人丁兴旺”的现象不同,印度华侨华人越来越少,从半个世纪前的5万人减到目前的6000多人。数十年来,在印度人口飞速增长的同时,华侨华人的数量却在持续下降。

  一、印度华人的历史与现状

  (一)印度华人由鼎盛时期的5万人降至目前6千人。17世纪末,一位来自广东的天主教徒成为最早在印度定居的中国人。清朝中后期,一批以广东客家人为主的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当年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首都——加尔各答。他们在距离该城市65公里的钻石港落脚生根,繁衍生息,使之成为印度第一个华人聚居地点。此后,来印度的华人持续增多。20世纪50年代,印度华侨华人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的人口一度达到5万人,仅加尔各答西北郊塔坝一地就有2万多人。这些人按籍贯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另一支为来自湖北的天门县人。

  近年来,大批华人华侨向海外移民。到目前为止,在印度的华侨华人只有6000多,其中4000多人在加尔各答,1000多人在孟买,500多人在首都新德里,剩下的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和班加罗尔等地。据了解,在印的华侨华人几乎每家都有人移民海外,留在当地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当地甚至有华人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华人可能会在印度销声匿迹。

  (二)印度华人的减少有很多原因。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恶化。从1961年2月到1962年9月,有200多名印度华人被以各种名义驱逐出境。中印爆发边界冲突后,印度政府颁布法令,冻结华人的财产。印度西孟加拉邦政府甚至规定,被捕获释的华人不准在该邦北部定居,必须居住在加尔各答。一位孟买的老华侨说,1962年,他的爷爷、父母都被关进监狱,当地政府还关闭了所有中文学校,封了许多商店,让华侨人人自危。从那时起,华侨华人开始陆续离开印度,移民到香港、台湾、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华人数量连年锐减。不过,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针对华人的限制和歧视措施早已成为历史,留下来的华人逐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除了历史原因,印度目前尚处于向外移民时期也是造成印度华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一方面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不像世界上一些新的移民地点那么有吸引力。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华人小伙子认为,印度失业率太高,薪水又非常低,留在当地,前途实在一般。另一方面,印度在移民和吸引海外投资方面采取的是欢迎加限制的措施,这客观上影响了新移民的进入。此外,当地实施的一些经济措施也动摇了华人留在印度继续发展的信心。在华人最多的加尔各答,政府为发展经济,整合当地制革行业,要求华人制革行业搬到其它地方,导致许多人举家迁往海外。

  (三)华人依然是印度人数较多的外国人。印度华人人数不多是事实,但他们在当地的生活还算富裕也是事实。印度华人目前大都从事家具、皮革、餐饮等行业。虽然无法与东南亚的华人巨富比肩,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高于印度当地平均水平。在孟买的华人,大都有房有车,雇着司机。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市有一个印度最大也是惟一的面积不到1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塔坝华人聚居区”。总体来说,华人在印度过得还不错。别看印度华人比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华人都少,但比起其它在印度的外国人来,还属于比较多的。

  在印度最有名的华人聚居地塔坝华人社区,随处可见的红漆大门和高悬的大红灯笼,让人感觉就像来到了中国的南方小镇。五花八门的中国饭店广告牌,从“广东酒家”、“金陵饭庄”到“北京饭店”,不一而足。在中国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见一些骑着摩托车的华人子女,他们基本上都穿着T恤衫、牛仔裤,女孩子也没有身着传统的印度服饰。当地的华人学校“培梅中学”是印度目前惟一的汉语学校,学生却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印度华人文化摇篮”,学生最多时有上千人。学校还专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聘请教师。但是随着中国城华人华侨人口的下降,加上现在许多华人子女到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就读,目前培梅中学只剩下60多名学生。此外,当地华人还有一份自办的中文报纸——《印度商报》。

  逐渐在印度扎下根来的华人也盼望着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去印度发展。印度水牛皮资源丰富,当地华人皮革加工水平较高,他们非常希望能与中国的同行进行更多合作。

  (四)皮革业成为印度华侨华人主要产业之一。目前,华人制皮厂生产的成品革,占印度全国成品革的约百分之十。在加尔各答市制皮业是当地华人的传统产业,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大小200多家华人皮革制品厂,每天处理皮革的数量,占全国的1/5。

  在加尔各答市以华商李志雄的皮革制造生产最具规模,被称为“皮革大王”。李家的祖辈从广东梅县到印度经营皮革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50岁出头的李志雄从事皮革生产加工工业已经有27个年头了。当他从父辈手中接过皮革厂时,工厂才40多人,如今他经营的合盛制皮厂已经发展到260多人,其各种皮革产品远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近2000万美元。

  李志雄的皮革产品三分之一以上都销售到欧美国家。外国的品牌厂商带样品到他的工厂来订货,他的工厂根据外国厂商的要求和授权进行生产,然后贴上外国名牌标签销售到世界各地。由于质量好,他的产品总是供不应求。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李志雄说,他收购国内一流的牛皮,用进口的先进皮革设备进行加工制作,而且还同国外的先进制皮行业同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到欧洲和美洲去了解行情和洽谈业务,所以他工厂生产的产品始终是国际流行的优质产品,以价廉物美受到西方消费者的青睐。

  近几年来,加尔各答市政府认为,华人比较集中的塔坝区因皮革工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勒令所有的皮革厂都迁到20公里以外的皮革工业园,否则课以重罚。许多小规模的华人皮革厂因无力进行再投资,只好改行,甚至申请移民,远走他乡。

  但李志雄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他果断地抓住机会,用政府的部分优惠贷款在指定的皮革工业园进行巨额投资,以开创他皮革生产的新天地。到目前为止,他在新工业园区投资300多万美元,其中包括建造两个大型厂房和进行设备更新。他先后从意大利、中国和德国等地进口皮革加工设备,使自己在皮革工业领域始终保持优质高产,成为当地最大的制革企业家之一。

  李志雄除了经营皮革业外,近几年还将业务扩大到贸易和房地产业。他已经在加尔各答市中心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准备修建一个类似深圳“世界公园”的旅游景点,吸引全国各地的游人到加尔各答来参观游览。

  他表示,随着印度与中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华人的地位和生活状况也不断改善。印度皮革业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厂也逐步走向正轨,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二、印度华侨华人的政治态度

  近几年,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当地的华人华侨深感腰板硬了,以往那种忍气吞声、受歧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华侨华人地位提高,不堪回首1962。一些当地的华侨华人透露,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大国,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在印度华人华侨的工作和生活。当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冲突时,有大批军警在中国城外巡逻,出入中国城的人员都要检查身份证明。如果冲突再延长一段时间,有些华人就可能被送往喜马偕尔邦大吉岭的集中营,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华人朋友还有一个深刻体会,那就是中国的强大是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强后盾。以前由于中国贫穷落后,在印度的华人也被人看不起,甚至有些华人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印度华人华侨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他们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走在街上也感到扬眉吐气。

  (二)印度华侨华人渴望中印友好,对祖(籍)国怀有深厚感情。年愈七旬的加尔各答华侨商会会长刘国赵表示,他是一个生意人,对政治不太关心,但是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两国团结起来,必然会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每当来自祖(籍)国的亲人们出现在印度华侨华人面前,当地华人华侨便纷纷摆酒设宴,款待远方来的亲人。华人华侨们说,要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和亲人们拉拉家常,了解祖(籍)国发生的变化,向亲人们倾诉久居海外的酸楚经历,表达渴望祖(籍)国更加强大的迫切心情。

  一位1956年孩童时代来到加尔各答的华侨谢应兴说:“我做梦都在想着家乡,梦着祖国。每当祖国传来好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另一位仍然保持中国籍的华侨说:“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我们渴望平静安祥的日子。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搞好与当地人的关系,争取让他们多了解中国。”中国驻印度使馆文化参赞杨林海表示,文化交流能够很好地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真诚地希望中印两国能够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他同时也希望当地的华人华侨能充当实现这一神圣使命的友好桥梁。


海天壹色



东方智慧之星


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人目前在印度的社会地位是不思想的,政治上是难以插足,经济上是利用,华人和印度人很少通婚的,华人和印度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人改变了不少对华人的看法,华人制造的东西大受印度人的欢迎,也有不少印度人想嫁给华人了,这都是由強大的祖国作后盾带来的作用。



四方有贵人


那边的华侨不太清楚,但是印度人很喜欢中国的商品和商人,物美价廉,不过现在有一部分商人已经不怎么去印度那边经商了,一部分原因是印度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词,比如他只想买一件衣服,确告诉你他要买1000件,当你给他成本价的时候他还要砍价,最后告诉你就要一件。还一部分原因是结账难、首付款低,结账拖个几个月在和印度人的交易里都不叫事,半年以上都很平常,最经典的一次尾款10多万印度人拖了两年才给结清,所以现在和印度人做生意大部分都要求印度人全款,最少也要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