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2010年5月20日,美国学者J·克雷格·文特尔宣布实现首个“人造生命”——“实验室支原体”,培育出由人造基因组控制的,可自我复制的细菌细胞,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突破了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界限,打开了从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这个“人造生命”的父母是一台电脑,项目组用了十年时间花了4000万美元,从一个个字母开始书写生命的密码,一段由电脑设计、人工合成的染色体,被移植到一个去除了遗传物质的细菌中(被偷梁换柱了),然后通过分裂和增生,逐渐控制了这个细菌,最终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五月是一个神秘的月份,生物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生长速度在一年中并不相同,长得最快的是在5月份。正是在生长万物的神奇五月,诞生了世界首个“人造生命”,它被项目组负责人克雷格·文特尔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他表示:“‘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也是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的可以自我复制的生物。”这仅仅是一个更宏大工程的一小步,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人类有望在人工设计并合成生物分子、生物线路、细胞器等“人造生命”方面取得更为重大的突破,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尔,也许是目前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人,他一人单挑美英法德日中6国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组,疯狂冲刺人类对自身密码的终极探索,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要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是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伟大工程。他是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连续两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榜单,2013年被《前景》杂志评为“最伟大思想家”。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人造生命实验成功的消息公布后,招致许多人的批评,有人称无论如何人类都不可以充当“造物主”,更没有资格像“上帝”或诸神一样创造生命;更多人则担心此研究成果会被用来合成大量生化武器,造成恐怖威胁。更有人预言,这项技术如果运用得不好,可能导致一场人类浩劫。反对者认为人造生命的科研, 正是在“打开潘多拉魔盒”。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曾经是人类走出丛林几百万年来的生存法则,而现在全新的生命伦理正在重构。往后看历史,向前看大势,我觉得这种技术的飞速前进是根本挡不住的,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够更多地探求生命、生活的外延和内涵。充满好奇心的人类还想继续知道,我们还能继续往哪个方向去演化,实现人类潜力的扩张,从而变得更强大?当人类开始对自己的DNA动手动脚,未来似乎已不可阻挡。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当前科学的发展迅猛到超乎想象,我觉得,已经平息了有关生命到底需不需要特殊力量才能被创造和生存下来的争论,甚至已经颠覆了人类长久以来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在狂飙突进的技术路口,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身和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也许在未来回头一看,2010年人造生命的横空出世,其深远意义堪比伽利略、哥伦布、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先贤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

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千年变局当中,这个所谓千年变局是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也许,人类终将超越生物身体的所有限制。扩展我们自身——这便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所在。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宇宙万物无不服从一个不断熵增的规律,秩序化为混沌,生存化为死亡,没有什么人和物质可以完全违背这一规律。因此,所有的秩序、结构、思想、话语和美都是反熵现象,或者说,所有的人造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属于反熵现象。它们逆潮流而动,像突兀地挺立在滔滔江河中的中流砥柱,因处境危殆,更显其壮美。尽管如此,这些美好的人造物最终也将归于混沌,也最终不能抵御熵增的结局。看过discover频道的一个节目《world after man》,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只需要5万年,人类的一切将被时间粉碎成一干二净,不管什么建筑,著作,甚至人造电磁波都将消失,就像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而对于地球来说,在亿万斯年之后的热寂之时,一切将重归混沌,包括地球这个星体本身在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反熵现象,反熵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在当下这个科技的盛世,自然演化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显得太过缓慢。人类开始手动参与自身的演化。科技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生物体自然演化的速度,人们跃跃欲试在原生基因组上打造更大的奇迹,这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反熵杰作,这难道不令人欢欣鼓舞吗?在科幻思维泛滥的美国,有一派“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便主张人类使用科技超越自身肉体局限。野心和科技狂飙起来,人类正在创造新的生命繁衍方式,同时也对生命的伦理提出一个全新的挑战。未来人的情景实难揣测。

记得科学狂人克雷格·文特尔为了将“人造生命”加以区别,在人造DNA里加入了四段“加密水印”,他用氨基酸对应英文字母给DNA设计了一套密码系统,书写了自己的名字和邮箱,还替这条人造染色体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甚至把网址也写在遗传序列之中。在其中一段水印中,项目组非常文艺范地写下了三条颇具诗意的名言。其中的一条是:

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