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要知道张作霖可是土匪出身,被清廷招安前专门干打家劫舍绑票的事,然而,就是张作霖都没好意思去抢紫禁城,反而是冯玉祥没有下限把这事给干了,你说老张能不生气吗?

溥仪被为何会被赶出紫禁城?

要说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这个冯玉祥,和清廷还真就是有着深仇大恨,尽管清朝还在时,让冯玉祥做了官,辛亥革命爆发后,冯玉祥毅然决然发动滦州起义,发动反清的大旗,即使失败也并未受到处罚,但是冯玉祥却一直将反清做到了底。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正是直系和奉系夺取北洋领导权的关键时刻,谁胜谁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这个时候张学良带着五十万银元买通冯玉祥,让冯玉祥倒戈,实际上以冯玉祥和吴佩孚的关系,即使没有张学良这些钱,也照样会倒戈,首先是冯玉祥和吴佩孚长期不和,其次,冯玉祥就是吃倒戈这碗饭的,不倒戈就不是他了。

冯玉祥这个人厉害之处并非就是阵前倒戈,而是倒戈之后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当时的大总统和直系的首领曹锟,又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可以说是冯玉祥一直以来都希望将反清进行到底,这下终于有机会了,另一方面,在袁世凯死后,张勋拥护溥仪复辟,也让人看到皇室的存在对于共和体制的威胁,当然,主要原因在纵横看来,还是冯玉祥看中了紫禁城里面的宝贝。

关于紫禁城里面的宝贝,那真是数不胜数,清朝国祚将近三百年,搜刮多少民脂民膏,那都是钱啊,但是皇宫在冯玉祥洗劫之前,就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都派兵把手故宫,也就是说,像张作霖、洋鬼子这帮专门从事抢劫勾当的人,都没干出的事,冯玉祥就给办了,要说秀下限,冯玉祥能秀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你说这么多大一座财富被别人抢了,你说张作霖会作何感想,那肯定是一蹦多老高啊。

关于冯玉祥抢了多少宝贝这个不得而知,尽管冯玉祥死不承认,但是李宗仁在回忆录里面说了一个关于冯玉祥的笑话,就是北伐完成后,冯玉祥请李宗仁、阎锡山等大军阀吃饭,吃饭间来了一群人,在冯玉祥的问答下,这些人齐声回答“我们都知道冯总司令没有偷东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岂是浪得虚名。

但是后来冯玉祥到苏联一趟回来,部队就扩编到四十多万人,这里面有没有当年从故宫抢的钱就两说了。

除了钱之外,当然最令张作霖生气的,本来主角应该是张作霖,最起码直奉大战后,奉系应该主导北洋政权,然而,冯玉祥却打起了反清的口号,势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但没让张作霖掌管北京,反而请出了段祺瑞担任总理。

最可气的是冯玉祥还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这对北洋政权来说都是一种背叛,因而,尽管冯玉祥帮助张作霖打败了吴佩孚,但是对于以后奉军主导北洋政府则带来很多困难。于是,没过多久,张作霖就集结各方势力开始讨伐冯玉祥了。

很多人说张作霖是因为有清朝情怀,对清朝皇室有感恩之心,这个不能说一点没有,张作霖出身绿林,能够发家,也是清廷的扶持,从张作霖后来对溥仪的态度来说,张作霖的确有一些怀情情怀的。

但是绝对没到能够决定张作霖乃至整个奉系军阀的政策走向。


史论纵横


宣统皇帝被驱逐出皇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事实上,溥仪被驱逐的这个事件本身,只是当时的军阀混战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因此要搞清楚溥仪被驱逐,张作霖为何大怒,就要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

民国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的主力,分别是奉系杠把子张作霖率领的十五万奉军和直系二当家吴佩孚率领的二十万直军。


正当直奉双方陷入胶着之时,身为直系,却总是想自立门户的冯玉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那么冯玉祥为什么会有决定战局的胜败的能力呢?这还要追溯到两年前,也就是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

第一次直奉大战后,直系杠把子曹锟因为当总统的问题跟直系的二当家吴佩孚起了矛盾。乘曹、吴相互怀疑对方这个时机,原本只是边缘人物的冯玉祥对曹锟大献殷勤,在曹锟当总统这件事上,冯玉祥忙前忙后,大肆张罗,赢得了曹锟的信任。因此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冯玉祥已经成为直系中很重要的一号人物了。

身为直系二当家的吴佩孚跟冯玉祥一向都有矛盾,总想搞倒他。岂不料,冯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也在暗中策划搞倒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冯玉祥为了搞倒吴佩孚,干了三件事:

第一、拉拢同为直系边缘人物的胡景翼和孙岳一起反曹、吴二人;

第二、暗中联合张作霖,企图借助奉系的力量推翻直系,并与奉系联合控制北京;

第三、联络南方的孙中山,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制约张作霖,并将自己和胡林翼、孙岳的部队改为国民联军;

完成了前期部署后,冯玉祥于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临阵倒戈,在10月23日夜,在古北口放奉军入关,并连夜杀回了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曹锟。




北京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前线,搞的吴佩孚很被动。他一面部署防线,严防奉系突破长城;一面部署兵力,准备回救北京。但是防守长城的直军被奉军击溃,奉军打进关内。回救北京的部队也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最后奉军和国民军南北夹击,将直军在华北的十多万主力全部消灭(主要是吴佩孚的嫡系部队),曹锟被软禁,吴佩孚只身逃亡南方。

先后搞倒了曹锟和吴佩孚后,北京和天津都被国民军占领了。而当时张作霖还没有进京,因此在张作霖进京之前,当时的北京政府就是冯玉祥一个人说了算的政府。

11月5日,也就是吴佩孚在天津兵败后的第三天,冯玉祥就派人把溥仪给赶出了紫禁城。他为什么要驱逐溥仪,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冯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但是实际上,冯玉祥的动机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冯玉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霸占了京城。他的实力弱,跟张作霖共同执政,他是吃亏的一方

。所以他要乘张作霖没有来之前,先发展自己的实力。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小站系出身,他入主北京,京城哪个大佬会鸟他?于是冯玉祥进城之后就给自己改了一个形象:进城之前是军阀冯玉祥,进城之后是革命者冯玉祥。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拢别人对他的支持。

革命者,自然要激进一点。那么干什么事是最激进的呢?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于是,溥仪就成了冯玉祥改头换脸的牺牲品。

其次,冯玉祥驱逐溥仪,废掉了之前袁世凯签订的优待条件,重新签了一份。根据新拟定的合约书,紫禁城里的所有资产要公私分开,不能全归溥仪所有。属于公的部分必须留下,属于私的部分溥仪可以拿走。但是,分出公私只给了溥仪两小时的时间。这对溥仪来说,实际上就是收拾几件衣服,把最贵重,也比较好携带的文物带走。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这明显就是公家财产,但是溥仪就带走了,而且冯玉祥也没有追究。

由此也看的出来,冯玉祥的目的很简单,他给溥仪两个小时的时间让溥仪搬,溥仪也搬不了多少东西。最后紫禁城里面那些值钱宝贝,大多数还是落到了冯玉祥手里。

那么冯玉祥到底有没有搬呢?据当时在现场看热闹的曹汝霖回忆,应该是搬了!溥仪被驱逐后,国民军趁机在紫禁城劫掠宝物,以军用大卡车,运载而出,万目睽睽,人所共见,无可掩饰。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因此,这便是张作霖听说溥仪被驱逐后勃然大怒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张作霖的眼里,姓冯的这厮借着铲除封建余孽的名义,明目张胆地偷东西,还他妈的背着老子去抢!你抢完了,老子还能抢什么

?一直等到冯玉祥抢了大半个月后,张作霖才赶到北京,这个时候,张作霖就算想抢也下不去手了。大伙都看着呢,老张还是要脸的人。

另外,张作霖一直想利用溥仪,借着讨好溥仪以拉拢前清勋贵。之前张作霖在北京都是二把手,先后屈居于段祺瑞和曹锟之下。现在好不容易混成老大了,没想到冯玉祥横插一杠,坏了张作霖的好事。

那么张作霖之前是如何讨好溥仪的呢?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一直就想当东北王。但是东北的满蒙势力很大,经常在东北搞一些独立运动,背后还有日本人的支持,让张作霖很苦恼。于是张作霖决定拉拢溥仪,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第一次是在民国八年,张作霖给溥仪的爸爸载沣汇了一笔巨款,以资助溥仪的日常开销。那时候正是紫禁城比较苦难的时期,开支全靠民国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盗卖文物国宝度日。张作霖在这个时候资助溥仪,让溥仪对他顿时起了好感。之后,张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张景惠再次进京巴结溥仪,又让溥仪对他非常感激。当时甚至有传闻,认为张作霖会支持溥仪在东北登基,让张作霖在东北的满蒙区域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由于段祺瑞和曹锟闹掰了,直皖战争爆发。大战爆发后,北京城外炮火连天,张作霖立刻派人入宫向溥仪通报了军情,并且表示要保卫皇室,让溥仪放心,有他在,没人敢动皇室一根毛,此举再次博得了小皇帝的好感。直、奉联军获胜后,紫禁城内得知张作霖立刻要进京,立刻派出内务府大臣绍英前去迎候。当传闻张作霖要入紫禁城内给溥仪请安时,整个紫禁城都为之欢腾了。溥仪的近亲重臣们还特意到醇王府开了个小会,商量怎么赏张作霖。但是由于业务繁忙,张作霖并没有进宫见到溥仪,这让精心预备的紫禁城大为绝望。

不过,张作霖虽然没去。但是奉系的各大将领却跟北京的前清的那些王公大臣们,也是打得火热,他们常常在一起集会、打牌、吃饭。乃至醇王府的总管张文治还和奉系将领、张作霖的把兄弟张景惠结拜兄弟。奉系将领张景惠和张宗昌还被授以紫禁城骑马的殊荣。

第三次是民国十二年,溥仪大婚,张作霖此时由于跟直系闹掰了,去不了北京,但还是给溥仪送去了贺礼。作为感恩,第二年张作霖嫁女儿,溥仪也给张作霖送了两份大礼包。当年的三月,张作霖大寿,溥仪又送了一份大礼,并命人在大红礼单上写道:张总司令二月十二日生辰,宣统皇帝致赠:福寿条一件、寿画一轴、满意一柄、彩色瓷瓶一对、洋烟一匣、衣料四件

民国十四年,张作霖生日,溥仪再次送去了一份大礼,包括:无量寿佛一尊、三镶玉满意一柄、彩色九桃瓶一对、彩色双象耳瓶一对、彩色小瓷盘一对、青玉大吉葫芦小插屏一对、打簧洋钟一对、洋烟一匣、红雕漆圆盒一对、绮霞缎衣料八端。此外,溥仪还在一个星期后补送“万古英风”匾额一面,并福寿字及古玩等多件。

由此可见,张作霖是在放长线,钓大鱼。眼瞅着就要钓鱼的时候了,冯玉祥居然把溥仪给赶走了。如果让溥仪跑了,特别是跑到日本人那里去了,日本人会不会扶持溥仪在东北搞点小动作?这是有可能的。因此,张作霖怎么可能不恼火!

事后张作霖一面派人跟冯玉祥进行斡旋,撤走了驻扎醇王府外的国民军。一面赶紧进京,找人跟溥仪疏通,表示冯玉祥干的这事跟他没关系,让溥仪宽心。当他听说溥仪溥仪潜往日本使馆后,张作霖立马找人跟溥仪搭线,前两次都被拒绝了,张作霖并没有放弃,仍然要求面见。最后溥仪答应了,两人在天津曹园见了一面。当张作霖走到溥仪面前后,毫不犹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给溥仪行了一个大礼。

随后张作霖大骂冯玉祥,说冯玉祥那厮是为了要拿宫中的宝藏,而他是十分留意维护国宝文物的,他不光把奉天的宫廷维护得极好,并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要弄去,博得了溥仪对他夸赞。最关键的,张作霖要搞清楚溥仪为什么要潜入日本大使馆,他最担心溥仪被日本人利用了

于是张作霖话题一转,对溥仪直言说: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了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满足力气维护你的。溥仪连忙解释说:其时冯玉祥戎行还在,我实是不得已才进日本使馆的。听溥仪这么一说,张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愿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宫廷里,有我在,怎样都行。溥仪最爱听这话,因此在张作霖主持北洋政府期间,他跟日本人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



因此总的来说,张作霖并不是真的关心溥仪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仪溜了,最怕溥仪被日本人利用,成为日本的棋子坏了他的大事。而他对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件事,恼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冯玉祥和张作霖是合作关系,冯玉祥驱逐溥仪,应该跟他商量,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偷偷的干,这明显就是瞧不起自己;

第二、张作霖在溥仪身上钓了很久,就是想利用溥仪。现在冯玉祥赶走溥仪,让张作霖很没面子,也让他在溥仪面前很被动;

第三、把溥仪留在北京,是圈禁溥仪成本最低的办法。现在溥仪跑了,再想把他请回去,圈在宫里可就不容易了。后来日本关东军为什么能利用溥仪侵占东北?还不是因为国民政府没有限制溥仪的人身自由,给了日本人一个利用溥仪绝好的机会。

所以说,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事干的很二。驱逐就驱逐呗,为什么要放他走呢?您都以革命者自居了,干嘛不革命到底?怕就怕以革命者自居,但实际上是在沽名钓誉。


Mer86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有人说张作霖勃然大怒,因为老张对大清国那是死忠粉,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奉军后来打了冯玉祥,把老冯打得屁滚尿流。还曾有人云,张作霖打算搞个二次复辟,把大清国再招摇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国”(之前张勋复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国)。事实究竟如何呢?首先咱们来看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汇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张作霖。

老张为什么要给末代皇帝寄钱呢?因为他是东北王,而宣统虽然已退位,在东北的满蒙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老张搞定了皇室,对他称霸东北,自然是大大的好处。

当然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所捕捉,天津的《华北每日邮电》报,立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这种新闻标题,溥仪立马就打了鸡血,他曾说:“我从心底感到了欢喜,也理解了为何奉军领袖对紫禁城那样热忱”。次年,老张又托人给溥仪进呈了两棵东北人参。1920年,老张甚至还通告溥仪,说俺要“巩卫皇室”。京中甚至传闻张作霖要入紫禁城内给“圣上存候”,溥仪那帮人简直要乐颠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宝刀”,作为给老张的赏赐。

哈哈!但老张并没有来见溥仪,人忙着呢!事实上,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也不会逆历史潮流,为无权无势的落魄皇帝而丢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仪大婚之际,张作霖打了一万大洋的红包给溥仪。而两年之后,便发生了冯玉祥把溥仪撵出紫禁城的事件。这个时候,老张确实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派头,就在这一年年底,他还曾约约小皇帝身边的红人庄士敦见面,而这一次溥仪送给老张两样礼物:一张溥仪签名相片,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张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时许诺将设法“协助皇上并拯救残局”。

然无论如何,张作霖都不会真的帮溥仪复国,玩什么第二次复辟,他曾公开发表声明:“作霖以爱国为天职,凡有破坏我共和政体者,将挺身而击之”。只要你不复辟,其实都是小问题。张作霖此后曾与溥仪见面,甚至磕了一个头,喊一句“皇上好”。但纵然如此,老张还是不会支持搞复辟。所以最终溥仪还是潜往日本使馆,最终走上了叛国之路。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张作霖一直充当着溥仪小朝廷保护神的角色。

虽然溥仪退位了,但备受皇恩的张作霖仍旧是晚清的坚定支持者。虽谈不上复辟封建统治,但优待皇室还是北洋的认知。张作霖一直是溥仪的保护神,不仅给溥仪经济支持,溥仪大婚时,张作霖献上巨礼,而且直皖战争期间,表示要控卫皇室。

但北京事变后,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却是张作霖万般没想到的。张作霖进京后,立马安抚溥仪,并和庄士敦密谈,愿意恢复皇室特权,可是要小心谨慎,共和深入人心,不能给别人落下复辟封建专制的口舌。

可溥仪很快发现,张作霖只是给他口头支票,并没有实际行动,这就有了后来溥仪潜往日本大使馆,并被利用。


五味社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共和风暴遍布全国,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封建帝制结束。但清帝退位之前曾经和民国政府签订了“优待条例”,其中除了每年给银子,保持皇帝的尊号以外,还有就是让溥仪居住在紫禁城内,这样紫禁城内在辛亥革命以后仍然还是封建帝制的天下。但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以后,下令把清逊帝溥仪驱逐出宫。


当时“东北王”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生气,并且马上进行了斡旋,国民军对醇王府的管制马上放宽,等到张作霖进京以后,立刻便撤离了醇王府门前的国民军队,并且亲自前往朝见溥仪。当时不少清朝的遗老遗少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还上书张作霖希望他能恢复“优待条例”,不过张作霖没有答应。

张作霖为什么愿意“震怒”,并且觐见溥仪呢?因为他看中了溥仪的名号。溥仪虽然退位,但并不是一点用没有,

首先守旧的人,比如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就还看重宣统的名号,张作霖“震怒”一下,自己不会损失什么,还能结好于他们。其二,宣统皇帝在满蒙地区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张作霖这么做无疑能够得到这些地方人的好感。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张作霖虽然尊崇溥仪,最终还是为了自己考虑,他不过是为了利用溥仪而已,真要他出兵出钱那是不可能的,但张作霖对于溥仪比别的军阀要好多了,所以张作霖皇姑屯事变身亡以后,溥仪还派人送去了挽联,也算是尽了自己的

心思。


一树梅花一放翁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作为直系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突然倒戈,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而一直呆在紫禁城做着小皇帝迷梦到溥仪,被冯玉祥赶了出来,同时,冯玉祥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

溥仪被驱逐出宫的消息传遍全国后,有人称赞叫好,也有人破口大骂。然而,听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奉系军阀张作霖却勃然大怒,这关张作霖什么事?他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第一,冯玉祥突然发动的北京政变,破坏了张作霖一直以来拉拢溥仪,以谋取满蒙地区的计划。张作霖土匪出身,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东北三省的土皇帝,他对皇帝的认识不同于其他人,他一直认为溥仪及其皇族在满洲及蒙古地区仍存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幻想利用溥仪的影响力,将奉系的势力范围扩展至蒙古。

早在1919年,民国曾有报纸报道过一篇名为《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的新闻,因为当时张作霖与溥仪频繁交往,奉系军阀们也与溥仪的王公大臣们打得火热。当时已有人担心:有实力远强于张勋的“东北王”张作霖的支持,是否溥仪将再次复辟?



但事实上,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十分清楚,溥仪已完全无可能再登上皇位,他绝不可能支持溥仪复辟,之所以与溥仪打得火热,只是利用他的影响力罢了。但冯玉祥突然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彻底打断了张作霖的谋划。

第二,张作霖为了防止溥仪投靠日寇。根基位于东北的张作霖,始终处于日本的兵锋之下。他更加深刻的明白日本对东北的贪婪之心。而溥仪虽然只剩了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但毕竟在中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更对遗老遗少及别有用心之人有号召力。这样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作霖担心日本人利用溥仪的影响力,在东北,也就是满洲兴风作浪,扶持傀儡政权。这对于张作霖而言,涉及根本利益,绝不容妥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张作霖极力拉拢溥仪,希望溥仪在紫禁城的状态保持现状。因为任何变动都可能导致变数的发生,而冯玉祥将其逐出紫禁城的行为,显然增加了这种变数。

张作霖与溥仪多次“礼尚往来”,互送贵重礼物。溥仪希望得到张作霖的支持,达到自己复辟的迷梦。1924年,张作霖率兵进入北京后,溥仪曾经与张作霖会面,张作霖面见溥仪时行跪拜大礼,似乎对溥仪十分尊重,但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对溥仪说到:“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足够力量保护你的。”显然,张作霖不希望溥仪与日本人接触,更不希望他们走得太近。



第三,张作霖的大怒则出于对冯玉祥的轻视和不满。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占据东三省,成为民国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而冯玉祥不过是直系内并不受重视的小军阀罢了,和张作霖的地位相差悬殊。张作霖之所以冯玉祥结盟,也不过是利用他的倒戈击败吴佩孚而已。在张作霖的内心深处,从未把冯玉祥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


而冯玉祥到达北京后将溥仪逐出紫禁城,不但完全出乎张作霖的意料,而且张作霖认为冯玉祥也从中捞取了大量财富,张作霖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屈辱感,因此愤而大怒。而最终,张作霖也撕毁了与冯玉祥签订的不出关的盟约,率兵进入北京城,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退往西北。


鸢飞九天2018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受损失最大的是吴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张作霖,张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当中。


一,北京政变的背景分析

1,北京政变发生时,正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这时直奉两军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对双方都不利。这时的直军第三军冯玉祥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与张作霖暗中联系,要求和平解决问题。

2,北洋系内部打成一团,南方也没有消停。国民党已经在广东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政府,并且联合苏联一起反对北洋军阀。黄埔军校的建立,新军队已经成型。

3,东方强大的邻国日本,国内矛盾重重需要发动侵略战争转移视线。尤其是华盛顿合约后,日本扩张受到压制。在中国,北洋政府已经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强大的邻国苏联,从各国干预战争中走出来恢复了西伯利亚的统治,想要用“革命”名义继续在华扩张势力。


二,北京政变的影响。

北京政变表面上看,是军阀内部的进步势力,呼吁和平,请求各派成立联合政府,这也是冯玉祥政变的公告开声明。事实上,单从冯玉祥来看,目的恐怕没那么简单。

1,冯玉祥需要名气。

冯玉祥个人来看,在北京政变前,已经发动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这些革命大都以失败告终。吴佩孚在护国运动时期,和冯玉祥都是旅长,而现在吴佩孚是仅次于曹琨的直系领袖,冯玉祥只是第三军司令,这种际遇,主要在于冯玉祥没有更深的后台。

2,冯玉祥需要金钱。

大凡军阀混战,都需要大量军费,清末民国以来的那些大企业,基本被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等人私吞或者卖给外国,到吴佩孚冯玉祥这阶段,基本就靠外国借款满足军费需求了。

冯玉祥看到了紫禁城里面的金银财宝,还看到了民国财政每年无偿给清皇室的赡养费。这笔钱如果拿在手上,扩充军力完全不在话下。

后来冯玉祥对东陵大盗孙殿英说,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们是革命兄弟。把抢钱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3,冯玉祥需要扩军扩地盘。

冯玉祥呼吁和平的同时,把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都请进北京,共商国是,表面上看是组织联合政府,其实是浑水摸鱼,暗度陈仓。

冯玉祥以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渔翁得利,万万没想到,这些人一开会,就决定先灭了冯玉祥。

北京政变后没多久,冯玉祥就被赶走了!

但是那些钱,真带了不少!

仅仅2年多以后,冯玉祥举旗响应国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万大军,比当初直奉战争双方军队总额还要多,冯玉祥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三,张作霖为什么大怒?

1,张作霖感觉到自己被冯玉祥出卖,冯玉祥除了邀请张作霖,还邀请了段祺瑞和孙中山。张作霖坐拥20万大军,当然瞧不上北京的一个虚职了。

2,冯玉祥在故宫搜刮财宝的行为让张作霖很眼红。张作霖是土匪起家,最了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现在全中国最有钱的人家被冯玉祥打劫了,张作霖表示土匪白干了。

3,冯玉祥驱逐溥仪,给张作霖造成了大麻烦。张作霖虽然是东北实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来基本是土鸡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仪,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张作霖踢到一边了。

今天的人观察历史,都是上帝视角,随便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冯玉祥的行为贻害无穷,可是冯玉祥自己,有选择吗?


历史知事


溥仪作为曾经的天下共主,张作霖作为后来的民国一哥,两人交集不但很多,而且很好,张作霖对溥仪来说有感情,既有上辈子未报的恩情,又有现世的特殊关切!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说张作霖与溥仪有交情,是因为张作霖虽然崛起于草莽之间,但身份转变却是在溥仪时期完成的,别人觉得帝制不好,皇帝坏,可张作霖不管,他只觉得溥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其他的都是扯蛋,这就是时代机缘巧合下的例外,纵使天下人都认为某个人不行,还是有人会念他的好。

虽然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与冯玉祥一定程度上属同盟关系,但他并不看好冯玉祥,不是不看好他的发展前景,主要是不看好冯玉祥的人品。

在张作霖看来:“这瘪犊子看着是在行义举,引得天下人为其击鼓狂呼,实则内心阴狠歹毒,肯定是看上了故宫满屋子的珍贵文物,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真要人搬家,能给两个小时?就是普通人家,收拾下家当都不止两天,更何况溥仪这样的大户人家,有人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乾陵遗臭万年,其实冯玉祥逐溥仪出宫这一招,比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孙殿英盗掘的是死人的,死人是不会作恶的,冯玉祥抢的是活人的,溥仪还有他的影响力和价值存在,即使溥仪无心,肯定也有很多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把他弄出故宫,好事的人拿他做文章,不是恶心她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吗?

张作霖气的是冯玉祥目光短浅,没有政治头脑,只会政治投机,看着精明实则傻缺,哪壶不开提哪壶,因此即使做为盟友,张作霖对于冯玉祥逐溥仪出宫,可以说也是气愤不已。

无论从政治还是从文化瑰宝方面,溥仪都不能动,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故宫文物由于缺少了象征意义上的主人,被偷的偷,抢的抢,卖的卖;而溥仪则被日本人掳去东北。

张作霖之所以让人敬佩,不仅仅在于此他身份的转变,更在于他在处理事情上的政治眼光,这一点是只会投机的冯玉祥不具备的!


历史三日谈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不仅如此,还撕毁了北洋政府曾经承认的优待条件。这时候,张作霖刚刚和冯玉祥战略配合,算是准盟友,但是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是勃然大怒!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冯玉祥威胁到了张作霖,而是张作霖和溥仪有私交,溥仪对张作霖还有用处!

冯玉祥的所作所为使张作霖感到威胁。

直奉大战开始,张作霖和吴佩孚不相上下,正在僵持,然而这时候冯玉祥临时倒戈,从背后捅了吴佩孚一刀,于是张作霖在这场战斗中大获全胜!那么,为什么冯玉祥要临时倒戈呢?大家想一下,他们都是军阀,为的肯定是利益,那么,冯玉祥的倒戈也一定和利益有关!原来,张作霖许诺冯玉祥,战争胜利后,奉军不入关,新占领的地盘都给你冯玉祥,于是冯玉祥临时倒戈,使得吴佩孚大败!


但是,乱世之中,这些许诺,尤其是军阀之间的许诺在接下来的利益面前没什么约束力!冯玉祥在得到北京后,实力肯定不断扩张,而他竟然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让张作霖深感不安!毕竟,张作霖也在清朝做过官,而他又是个讲义气的人,对于清朝他可能没什么感情,但是突然这么做,违背了当时北洋政府的初衷,这让他难以接受!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冯玉祥赶走溥仪,只给他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其余的属于国家。想一下,两个小时能收拾啥?这就是变相的霸占紫禁城,也就是说冯玉祥窥伺故宫宝物,张作霖知道了很生气!

不仅因为张作霖和溥仪有私交,张作霖还考虑到后果。

早在1919年的时候,张作霖就通过各种办法和溥仪取得联系,并且暗中相助。张作霖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当时,虽然溥仪已经不是真正的皇帝,大清朝也已经灭亡了,但是,即便如此,溥仪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他在那些清朝遗老遗少的心里还是至高无上的!虽然不能够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至少能够利用他给自己带来不少好处!


张作霖和溥仪之间,一直礼尚往来,互相寄礼物。直皖战争期间,张作霖专门派人入宫,告诉溥仪让他宽心。溥仪大婚时张作霖送来厚礼,张作霖嫁女儿溥仪也送来厚礼。凡此种种,张作霖越来越得到溥仪的好感和信任,就算是日后溥仪彻底失势,住在天津时,张作霖依旧秘密会见溥仪!

除了和溥仪有私交的原因,张作霖还考虑到了后果,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他的顾虑!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但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那溥仪以后去哪里?以他的身份,如果被人利用,对于国家将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张作霖闻讯大怒!

果不其然,后来溥仪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无笔史官


二次直奉大战,直奉两军对决的关键时刻,属于直军阵营的冯玉祥在背后狠狠地捅了直系吴佩孚一刀。

战局由此扭转,奉系张作霖大胜,直系吴佩孚败北。

冯玉祥之所以又临阵倒戈,一来因为他和吴佩孚积怨极深,借机搞倒吴佩孚的算计早就在他心里酝酿了;二来张作霖为收买他开出的条件极其诱人,啥条件呢?奉系只为报仇,事成后,奉系绝不入关,关内赢下的地盘全归冯玉祥。

既泄私怨,又占大便宜!有这样的好事,倒戈老油条在背后当然要朝吴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战胜负分定后,张作霖翻脸不认帐了。

在乱世枭雄看来,你姓冯的不过是收买来敲敲偏鼓的,一个变节之人哪有资格登堂入室。至于此前谈妥的约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乱世枭雄的江湖规则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后都是可以撕毁,都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认账的。

在这一点上,张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对盟约看法。

君子谈到一定境界就是枭雄。当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蒲地,公孙氏正在蒲地叛乱。蒲人拦住孔子,开个了过路条件,如果你不去卫国,我们就给你放行。孔子二话没说,立马与蒲人订立了盟约。

于是蒲人礼送孔子出东门。哪知道,孔子一出东门径直就去了卫国。为此,子贡就问,难道盟约可以背叛吗?言下之意,老师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对子贡洗脑道,要挟而定的盟约,老天是不会管的。

圣人如此,何况枭雄!

然而,虽然张作霖极度藐视外加强势不认账,冯玉祥还是近水楼台,抢先霸占了京城。

始一进城,冯玉祥激进无度、沽名钓誉的一面随即就暴露了出来,他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清廷废帝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赶溥仪出宫的条件在此有必要说一说。冯玉祥下令,此前签的优待条件作废,最关键一点,紫禁城里的资产不能全归溥仪所有,要分出公私来,属于公的部分必须留下,属于私的部分溥仪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给两小时。

在别人的枪口下,还两个小时,对溥仪来说,这实质上就剩简单打打包,然后乖乖走人的份了。

对此,有社会经验的一眼就能品出味来,冯玉祥此举目的不单纯,有抢夺紫禁城财产的嫌疑。

而这也正是张作霖对此勃然大怒的一个主要原因。

照张作霖的说法,铲除啥残余,姓冯的这就是明目张胆地偷东西。

除此之外,张作霖勃然大怒还有权力博弈下的深层次原因。

在张作霖的枭雄棋牌上,直奉大战后,执中央政权牛耳的应该是他张大帅,冯玉祥此举无疑是一种示威,一种造次。

果真认为京城就是你姓冯的私家地盘了,想怎么来怎么来!

要知道,优待溥仪是北洋政权的传统,是北洋正统人物的共识。冯玉祥此举不仅大大地坏了规矩,更给张作霖在今后的博弈中带来了某种不确定因素。

看待溥仪,虽说谈上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也是“困废帝以稳天下”。草率地将溥仪扫地出门,你知道这废帝会做出何种举动?又有何种险恶势力对这废帝加以利用?

论政治智慧,张作霖远在冯玉祥之上。

所以,张作霖大怒实在是因为,冯玉祥此举不仅坏了他的权威,也坏了他的棋盘。

正因为如此,张作霖随后提出要和溥仪见面。

关于乱世枭雄和清廷废帝的见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说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张作霖派密使约溥仪私人老师庄士敦与张文治到帅府一叙。庄士敦立刻与溥仪商量,张大帅有请,溥仪想了想,让庄士敦带了两样东西交给张作霖:一张由溥仪亲手签名的相片,另一样则是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

张作霖热心接待了庄士敦,并独自与之密谈了数小时。当庄士敦把溥仪的礼品拿出来,送给张作霖时,张拿着那帧相片,打量好久并深思着。

最后决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与庄士敦密谈的时候,张作霖彰显了乱世枭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张作霖这里得加上一句,见废人要会说漂亮废话。

张作霖告诉庄士敦,他有意协助皇上并收拾残局。

听到张作霖这句话,溥仪果然产生了天真的幻想。

给别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实乃最聪明的玩别人于股掌。

有了这个前奏,很快,张作霖跟溥仪见上面了。

这一历史会面,张作霖依旧是拙中藏锋。

一见面,乱世枭雄直接给溥仪来了个君臣跪拜礼,嘴里还说,皇上好。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在庙堂博弈上,真枭雄是没有膝盖的。

坚硬如山的人终究要让柔软若水的人淹没。

根溥仪后来自己回忆,“我在天津的七年间,拉拢过一切我想拉拢的军阀,他们都给过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拢最力,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注意两个关键词,幻想最大,拉拢最力。

站张作霖的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吊着的双赢。

然而,在表面的谦恭下,张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仪说了一句话,此话即是质问又是宣示实力——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为何你还要往日本使馆跑?

透过这话其实是能看出张作霖心思的,置溥仪这个废帝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让其他势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进一步说,溥仪只能为我所用,为我贴金,绝不能为他人所用,为他人贴金。

而像冯玉祥那样在火候没到的时候就打烂、扔掉泥菩萨实在太愚蠢——

聊到这里可以为张大帅的勃然大怒做个小总结了——偏激如冯之辈,太丑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