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的疮疤万万揭不得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闹出人命也不鲜见。中国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在官场尤其常见。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还能平步青云。

上司的疮疤万万揭不得

明太祖朱远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份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吃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上司的疮疤万万揭不得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亦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们儿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触犯了“逆鳞”,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原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这些经历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卑微的。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璋便对这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最具有代表性例子是,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宇,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

上司的疮疤万万揭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最要紧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伤害上司的尊严,同时注意替上司保守秘密。

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了一个秘密已婚的上司竟与某女同事大搞婚外情。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只需装聋扮哑,也就是说一切装作不知,三缄其口。

例如,你本来约了朋友在某餐厅吃晚餐,当你踏人餐厅,却赫然见到他俩,你可扮作一派镇静,先环视一下四周,若你的朋友未到,事情就好办得多,就当做找不到人,离开那里,在门外等你的朋友。即使朋友已坐在餐桌前,你也可走上前,当做有急事找他,与他一起离开那地方,再作详细解释。

要是你与友人先到,正在用餐,他俩才走进来,那就不妨在四目交投的情况下淡然地打个招呼,但不要与友人闲聊太久,研好比他俩先走,离开时记着不必打招呼了。

次日返回办公室,当做若无其事,只管埋首文件堆。就是有同事私谈有关两人之事,还是绝口不提为妙。对此等暖味之事避之则吉。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并不是件好事,尤其是上司的隐私千万不能透露出去,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如果能够及时替上司遮掩其“痛处”或“缺处”,则有可能被对方引为知己,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