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大裁員 持牌系卻招人 瘋狂坐地撿錢

摘要

互金行業正處在寒冬期,行業大裁員,很多公司都裁員30%左右。但持牌系消費金融卻逆勢而上,開始批量招人,全力拓展業務。

互金行業正處在寒冬期,行業大裁員,很多公司都裁員30%左右。

但持牌系消費金融卻逆勢而上,開始批量招人,全力拓展業務。

憑藉背後的牌照、資金、場景,它們正在成為整個“消金時代”的果實收割者。

但收割果實,並非易事。

部分持牌系消金公司已淪為“養老機構”,機構臃腫,員工懶散,鬥志消沉。

中郵消費金融的員工透露:“我們去年的盈利目標,只有一千萬元。”

而這樣溫吞的機構,正在利用牌照優勢,慢悠悠地收割著消金戰利品……

01收割者

在中國金融史上,互金的崛起,是一段繞不過去的歷史。

在短短6年時間內,它交上了一份令銀行倍感危機的成績單。

而黃金時代卻被監管打破,行業驟降寒冬。

行業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裁員。

媒體報道顯示,互金寒風中,將有約2.3萬從業者,被裹挾進入裁員大潮中。

一本財經採訪過數十家頭部互金公司,大部分的公司,裁員人數在30%以上。

一邊是互金公司掙扎求生,而另一邊,持牌系的消金公司,卻活得悠然自得。

持牌系都有誰?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7月,行業內的持牌系消金公司有25家。

事實上,它們的背後,皆有銀行或商業集團作為股東。

譬如,招聯背後有聯通與招商銀行;馬上消金背後有重慶百貨與重慶銀行。

寒冬大裁員 持牌系卻招人 瘋狂坐地撿錢


“我們並沒有出現裁員的情況。”多位持牌系的員工稱。

實際上,他們不僅沒有裁員,還在批量招人。

公開資料顯示,近2個月內,馬上消金在招職位已達83個,招聯有28個;而興業消金也通過前程無憂,發佈了80個在招職位。

寒冬大裁員 持牌系卻招人 瘋狂坐地撿錢


一家持牌系的HR負責人高旻浩稱,他們最近一週的新招職位,多達50多個。

“我們知道各家互金公司都在裁員,這正好是我們吸納精英的時候。”高旻浩稱,他們最近招人特別挑,比原來的標準“起碼提高了一倍”。

不僅在批量招人,持牌系還在大力擴張。

一家持牌系運營負責人錢怡稱,他們新開了三條業務線,“就是將互金吐出來的蛋糕,再收割回來”。

比如,以前在教育分期領域,有很多競爭者,甚至在一些教育的熱門省份,還會打價格戰。

“現在互金玩家走了大半,市場又空下來了。”錢怡稱,他們在各地招聘員工,又殺了回來,迅速搶佔市場。

“像狼一樣的互金系慢慢撤離,市場現在唯我們獨大,就是坐地收錢。”錢怡稱。

持牌系消金公司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它們大多收穫頗豐。

譬如,招聯消金上半年淨利潤達6億元;捷信也達到4000萬歐元,相當於人民幣3.2億元。

“這主要是因為,消金的客戶群,已被過往的互金公司教育出來了。”業內人員黃煒認為。

有一大批人,在這兩年的市場教育下,已接受了超前消費理念。媒體預計,2022年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50萬億元。

50萬億的市場,放眼望去,除了強大的電商系,只剩下背景雄厚的持牌系。

對於它們來說,互金系就是昔日疆場上衝殺的士卒,而如今,換它們來輕鬆打掃戰場,收割戰利品。

持牌系,正在成為整個消金黃金時代的最終勝利者。

02大機構病

儘管持牌系看起來如魚得水,但它們本身也存在大量問題。

持牌系的背後,都有強大的股東,要麼是銀行,要麼是商業集團。

一個提供資金,一個提供場景,所以持牌系簡直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些複雜的背景,正在成為它們發展的掣肘。

“持牌系背後的各個股東,對經營的目標理念、市場的認知是不一樣的。”黃煒稱,這就導致眾口難調。

公開資料顯示,76%的持牌系消金公司,背後都有銀行作為股東。

佔股的多少,決定了銀行的態度。

佔股少的,只是乾兒子,並不會多疼愛,只是將其作為一門生意,在商言商。

“一些銀行股東給的資金成本,和它們提供給別家的一樣,並無例外。”黃煒坦言。

沒拿到更低成本的資金也就算了,卻要受到和銀行一樣嚴苛的制約。

各家銀行的董事會章程、對外投資權限的要求,都不一樣。

一些銀行股東對持牌系盯得很緊,資產狀況、價值變化等等任何小變動,都得層層過問。

“我們的新開業務和部門,投入任何一筆錢,都要去股東那裡報備。”錢怡稱,等通過股東的層層審核,“其他平臺的業務都做起來了”。

就因此,他們喪失過很多先機。“這樣的速度,必定打不過互金系。”

這相當於持牌系沒佔到股東便宜,還背上了枷鎖。

另一方面,一些持牌系的高層,都是從銀行高層委派過來的,“就像下放基層一樣”。

他們大多的心態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並不願意當出頭鳥。

一位持牌系的高層林秀瑜回憶,這些“委派系的領導”開會時,人手一個小本子,頻頻點頭,大炮連連,“但沒有一句談業務提升”。

中郵消費金融的一位員工透露:“我們去年的奮鬥目標,僅是盈利1千萬。這點績效目標,不用奮鬥就能達到,輕鬆拿錢。”

很多持牌系管理層認為,今年目標定高了,下一年就會面臨壓力。

目標定得低,野心也小。

錦程消費金融開業已8年,卻一直是封閉式發展。

“消金牌照可以全國展業,但錦程消費金融只在四川發展,幾乎都沒有做全國業務。”黃煒直言。

公開資料顯示,錦程消費金融2018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僅為0.37億元。

高層如此,下面的人更是懈怠不止。

錢怡稱,他們公司養著大量的“懶人”。

因為目標太容易達到,業務員不用拼命幹活,也能輕鬆拿到獎金。

一位研究生剛畢業不久的新人,卻願意加入一家持牌系的信貸部。目前他的底薪只有8000元,但是每個月完成簡單業績,就能拿到5萬。

“這裡還不會裁人,特別適合養老。”黃煒稱。

現在,一些持牌消金公司已得了“大機構病”,臃腫、低效,尸位素餐。

儘管市場上少了互金系這一迅猛的狼群,但以持牌系這種溫吞的打法,恐怕也很難將市場全部吃下。

03牌照之戰

“現在看,這張牌照才真正值錢了。”錢怡稱,他終於感受到牌照的力量。

2009年,國家大力鼓勵消費拉動內需,開始下放消費金融牌照。

當時全國每個省只下放一張消費金融牌照,作為試點運行。

就像開闢了一個角鬥場,銀行和大商業集團紛紛進場角逐,試圖奪得消金牌照。

“各家為了獲得牌照,明爭暗鬥,博弈不斷。”錢怡稱,當時的牌照大戰,可謂精彩。

2015年到2016年,消費金融強勢崛起。

持牌系卻突然發現,它們的消費金融牌照,優勢實在微弱。

“玩家只要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隨便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能和我們幹一樣的事情。”錢怡稱,當時實在是氣憤,就像自己苦苦搶奪、花重金買來入場門票,進來一看,誰都可以擠進來。

直到去年年底監管大閘落下,持牌系的優勢才彰顯出來。

“你會發現,金融市場最終的勢力比拼,不是比勢力,而是比牌照。”錢怡此時才明白中國金融市場的本質。

理論上,小貸牌照有地域限制,只能在所屬區域放貸,而消金牌照沒有。

現在,有部分地區,已經打破了小貸的地域限制,如重慶。

但兩者之間仍有差別,如資金槓桿。

小貸牌照的註冊本金只能撬動2.3倍槓桿,消金卻有10倍槓桿。

也就是說,公司註冊資本如果是10億,小貸牌照最多放23億貸款,而消金牌照可以放100億。

另一方面,監管者也不同。

小貸牌照受金融辦的監管,消金牌照卻受人行和銀監會的監管。

很明顯,消金牌照的合規風險更小。

金融市場,得牌照者,得天下。

誰才是持牌系最大的競爭對手?

幾乎所有持牌系給出的答案,都是“銀行”。

眾所周知,銀行的牌照極為強大,可以直接吸儲,因此獲得資金的成本最低。

銀行的資金成本最低,人力成本也低。

“信用卡業務本身也涉及類似的事情,它只需拿出其中一撥人,就能出來做消金。”業內普遍認為。

而多位銀行從業者表示,它們的業務已開始下沉。

這讓持牌系如坐針氈,銀行的業務下沉,和消金客戶的重疊度越來越高。

銀行的牌照,又強過了“消金牌照”。

經歷過互金系與持牌系的歷史之後,後者已深深意識到牌照的重要性。

它們很怕重蹈歷史,持牌系征戰打下的天下,又再次被銀行系收割。

這是一個諷刺的輪迴。

金融世界就如一個狩獵場。

牌照就意味著武器和裝備。

互金系幾近裸奔,拿著最原始的木質武器征戰,最後被持牌系輕易收割。

而持牌系,又擔心著銀行系的降維攻擊。

在這個狩獵場裡,制度森嚴,等級分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關注 謝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