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兩處有趣的歷史錯誤,你發現了沒有?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天龍八部》中的兩個有趣的歷史錯誤,供讀者朋友參考。首先聲明,筆者也是金庸的小說迷,絕對沒有貶低老先生或者他任何一部作品的意思。

《天龍八部》中兩處有趣的歷史錯誤,你發現了沒有?

第一個錯誤是所謂“打草谷”。

《天龍八部》裡多處提到“打草谷”:先是第20章裡有宋軍去遼國打草谷,掠奪契丹婦女和財產,此後又幾次出現遼軍到宋境打草谷的情節。金庸先生這麼寫,大約是想超越民族立場,證明戰爭給百姓帶來災難,對於宋遼兩國人民都是一樣的吧。這種悲天憫人的思想本身自然是好的,然而這樣的情節跟歷史事實卻不太符合。

其實,“打草谷”是(早期)契丹軍隊的一種特有的補給方式。據《遼史·兵制》:“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正如金庸小說裡描寫的,遼軍基本都是騎兵;而電視裡的遼兵竟然以步兵為主,真是遺憾。)每一名正兵專門帶一名家丁負責“打草谷”,也就是所謂的“因糧於敵”吧。《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六中更具體描述:“趙延壽請給上國兵廩食,契丹主曰:‘吾國無此法。’乃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以溝壑,自東、西南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其原因不難想象,是當時的契丹民族尚處於遊牧狀態,文明程度較低,軍隊沒有建立後勤保障系統的緣故。“打草谷”的直接後果,是戰區人民的極端仇恨,如《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第一》所言:“東西二三千里之間,民被其毒,遠近怨嗟。”以至於連契丹的最高統治者也為之後悔:“契丹主聞河陽亂,嘆曰:‘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諸道括錢,一失也;令上國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諸節度使還鎮,三失也。”(《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六)

《天龍八部》中兩處有趣的歷史錯誤,你發現了沒有?

宋朝實行募兵制,也就是說,宋軍跟今天的美國大兵一樣,屬於政府僱用的職業軍人,吃穿都有朝廷埋單,根本沒有必要去打草谷。正如《宋史·志第一百四十》所記:“其軍政,則有召募、揀選、廩給、訓練、屯戍、遷補、器甲、馬政八者之目,條分而著之”。在《宋史·志第一百四十七》中,還有詳細的工資待遇描述:“……諸軍自一千至三百,凡五等;廂兵閱教者,有月俸錢五百至三百,凡三等,下者給醬茶錢或食鹽而已。自班直而下,將士月給糧,率稱是為差;春冬賜衣有絹綿,或加布、緡錢。凡軍士邊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糧,或從別給……凡三歲大祀,有賜賚,有優賜。每歲寒食、端午、冬至,有特支,特支有大小差,亦有非時給者。邊戍委加給銀、奚鞋,邠、寧、環、慶緣邊難於爨汲者,兩月一給薪水錢,苦寒或賜絮襦褲。役兵勞苦,季給錢。戍嶺南者,增月奉。自川、廣戍還者,別與裝錢。川、廣遞鋪卒或給時服、錢、履。屯兵州軍,官賜錢宴犒將校,謂之旬設,舊止待屯泊禁軍,其後及於本城。”可見,宋軍士兵有國家給的糧食和工資,另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津貼、補貼、獎金之類,在一千多年前的世界上可謂待遇優厚。

《天龍八部》中兩處有趣的歷史錯誤,你發現了沒有?

換一個角度講,就算有些宋軍貪心不足,想學習契丹人打草谷掙點外快,他們有可能做到嗎?要知道,契丹人是馬上民族,逐水草而居;而宋軍則大多為步兵,嚴重缺乏馬匹。如果宋軍要打契丹人的草谷,非得用兩條腿深入敵後不可。倘若像《天龍八部》裡說的那樣,三五十人的小股部隊去作案,恐怕絕對難逃契丹鐵騎的追殺吧?

比起“打草谷”,另外一個錯誤則要不起眼得多。

《天龍八部》第二十七章裡,遼帝封蕭峰為南院大王,並且命南院樞密使予以輔佐,“勾當軍國重事”。這話聽起來好像順理成章,南院樞密使顯然應該是南院大王的屬官,負責掌管事務(宋代的樞密使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之類)。大概老先生讀舊書時看到這兩個官名,也就憑著常識這樣推斷了。然而不巧的很,遼國的官制頗為古怪——南院樞密使其實是與南院大王並列的同僚,而且這個“樞密使”偏偏就不掌軍務。

《遼史·百官志一》雲:“凡遼朝官,北樞密視兵部、南樞密視吏部,北、南二王視戶部,夷離畢視刑部,宣徽視工部,敵烈麻都視禮部,北、南府宰相總之。”南樞密原來掌管吏部而非兵部,同時其排名猶在掌戶部的南院大王之上。《遼史·百官志二》更詳細地描述了南樞密院(南樞密使的官署)和南大王院(南院大王的官署):“契丹南樞密院掌文詮、部族、丁賦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名南院。元好問所謂‘南衙不主兵’是也。”其官員包括“南院樞密使、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事、南院樞密副使、……南院侍御”。“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其官員包括“南院大王、知南院大王事、南院太師、南院太保……”

《天龍八部》中兩處有趣的歷史錯誤,你發現了沒有?

總之論官職,南院大王其實與南院樞密使平行,還在南府宰相之下。不過根據今人考證,南院大王的實際權力和威望都非常大。(參見何天明《試論遼代北、南大王院的職掌》,《內蒙古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所以說《天龍八部》裡的種種情節,倒也可以自圓其說。如果金庸先生在修改《天龍八部》時能把南院樞密使改為南院太師,那就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