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徵文丨鄧紹暉:每一名醫生的努力成就醫院的未來

甲子薪傳,積澱創新。2018年,正值北醫三院建院60週年,職工有話要說...


三院甲子·徵文丨鄧紹暉:每一名醫生的努力成就醫院的未來

三院甲子·徵文丨鄧紹暉:每一名醫生的努力成就醫院的未來

成長在三院(北醫三院“親歷”系列徵文選登)

或許每一個北醫人,在心中都與三院結過一次“緣”。只因這高高的磚紅馬賽克住院樓,頂著古樸剛勁的“北醫三院”四個字,一直默默地佇立在校園旁,靜觀著這園子裡的莘莘學子。我和所有人一樣,甫一入校,便記下了這北醫身邊的“老小”。雖然彼時自己是醫學“小白”,但對於這家傍生於高等學府的醫院,心裡還是滿懷著敬畏。

很快,學醫之路步入正軌。我隱約瞭解到將來會在三院實習,於是就對她格外關注。記得大二時學校開設了“早期接觸臨床”這門課,邀請各家附屬醫院的頂級專家開講,為我們醫學生提點方向。第二節課便邀請到了現任院長喬傑教授,題目是關於生殖醫學的概況。這堂課不僅帶我瞭解到了生殖醫學領域的廣闊空間和前沿技術,更讓我領略到了喬傑教授大氣、隨和、淵博的個人魅力。如果說生殖醫學是三院的一張名片,那這張名片,就是讓我認識三院的開始,這是一家能引領醫學潮流,走在業界前沿的醫院。想到將來會成為三院的一員,內心滿是興奮與期待。

兩年後,懷揣著敬畏、興奮、期待,我正式成為三院的一名醫學生,開始了自己跌跌撞撞的臨床學習和生活。新手入門的課程是臨床診斷學,臨床醫生“視觸叩聽”的基本功,也正是在診斷學見習課上學習的。我十分慶幸遇到了帶我見習課的常春老師和畢書紅老師,她們以專業的醫學知識、規範的操作技術、敬業的教學精神,點燃了我們對臨床工作的興趣。

在她們的帶領下,我們一個小組曾走遍三院的病房急診,只為了見到某一種或典型或罕見的體徵;也曾在初冬寒冷的清晨,一群男生在教室裡脫光上衣相互查體,只為了儘快熟練掌握體格檢查規範。課餘時間,兩位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給我們分享她們在臨床中的酸甜苦辣和個人生活。還記得常春老師曾感嘆,“總是寫病歷,文筆都不好了,面對著好天氣都不知道怎樣形容”。當時我們還會偷笑,卻沒想到數年後現在的我正被這種感覺困擾……

言歸正傳,她們講的那些與醫療、醫患相關的“故事”,在當時的我看來可能只是一段段“傳奇”。但如今回想,它卻在潛移默化中指導了我此後的臨床活動。可能那些“愛傷觀念”、“尊重病人”、“勤奮治學”等等觀念,只有通過言傳身教才能春風化雨。最令我難忘的是,兩位老師在查體教學中對於不確定的操作流程,並沒有避重就輕一帶而過,也沒有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對我們學生說,這個操作我也不確定,我們來討論一下,或是我們請教專科教授再告訴你們。直至今日我依舊受益於這種坦誠嚴謹的治學態度。醫學如此廣博,未知才是常態,不懂就問,不懂就查才是不斷進步的態度。

後來進入二級學科專業培養,我依照個人興趣選擇了泌尿外科,師從著名專家馬潞林主任,經過三年的二級學科培養,畢業後有幸留科工作至今。還記得剛進入泌尿外科學習時,首先面對的是每週一、週四早七點的讀書學習,每週二早七點的查房閱片,還要面對一定的科研壓力。起初覺得早起辛苦,很快發現原來主任甚至比我們到的還要早,精力還要充沛。作為學生,就斷無叫苦之理了。

馬主任治學嚴謹,經常在查房或讀書報告時隨機對一些基礎知識提問,如果平時沒有積累,或聽講走神而答不上來,就會受到批評,批評結束後,還要回去查資料,查清楚後下次再講,不能馬馬虎虎就過去了。幾年堅持下來,我能感受到自己在泌尿外科的基礎知識上不斷積累。更重要的是,堅持是一種態度,是告訴我們年輕醫師不能鬆懈。馬主任經常對我們分享他的成長經驗,告訴我們如何學習手術、如何提高學術水平等,這些寶貴的經驗極大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主任以身作則,他的高度為我樹立了畢生努力的標杆。

生物學有一種現象叫“印隨”,指初生的禽類認識、跟隨、學習它們所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三院也是我醫學生涯的“印隨”對象。我在這裡接觸臨床、熟悉臨床、走向臨床。這裡的一個個老師、專家、教授們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如何去努力成為一名好醫生。我也很慶幸自己在這裡養成了很多學習工作中的好習慣,並以一名“北醫三院”人而驕傲。

馬主任常要求我們,要做出無愧於“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水平的工作。我想,一家醫院的聲望是她每一名醫生的責任,而每一名醫生的努力就是這家醫院的未來。三院人是一個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在三院即將迎來六十華誕之際,衷心祝願三院和我們自己越來越好,為中國和世界的醫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院甲子·徵文丨鄧紹暉:每一名醫生的努力成就醫院的未來

文 | 泌尿外科 鄧紹暉

院景攝 | 魏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