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微言轻”,背后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

为什么说“人微言轻”,背后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

以前,常听说中国人好面子。有人为了面子可以拼个你死我活的;有的人为了面子,可以家财散尽,穷困潦倒;有人为了面子,可以干出很多丧尽天良的勾当。总而言之,“面子”真不知有什么好处,但是中国人觉得这太重要了,很多人为之赴汤蹈火、粉身碎骨都不足惜!

现在回头再仔细思量才发现,这面子背后具有极其复杂的利害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人微言轻”。很多时候,你说的对与不对,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你是谁?别人有没有给你面子。假如你有面子,那自然说的绝对就是权威,大家很信服你,洗耳恭听,处处照顾到你的面子及其背后的利益;没有面子,你是一个小人物,大家对于你的言语对错就觉得无关紧要,丧失了权威性,这样很多现实的利益关系,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为什么说“人微言轻”,背后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

试想,在这样的逻辑思维下,小人物便没有多少话语权,参与社会交往的名利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那些大人物,因为有“面子”,随便说出一句话,对于周围的人,无异于“圣旨”一般,赶紧去执行、信奉。这样不经过审问、明辨过后,往往成为盲目胡乱作为,就会出现“损人不利己”的事件发生。

或许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持续的时间太长,人们很难转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在过去封建官僚体系的通知下,权力主宰一切,出现了很多领导即权威的思维惯性。如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本来作为公仆的公务员,却被老百姓当做父母来顺从,很显然这样比较便于管理,但是社会就能得到和谐、健康发展了吗?答案是未必如此的。

很显然,有时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微”,未必都是“言轻”,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可以看到小孩子,即使幼小,也能讲出人间大道。说的更远一些,我们以前还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战国时期的“甘罗拜相”,三国时期的“曹冲称象”等故事。由此可见,“人微”未必“言轻”。很多时候,抱残守缺,顾忌面子问题,反而会失去很多。例如,清朝中后期的贸易问题,总是太过于顾忌“面子”、“体面”,失去很多次改变国运的机会,最终导致国家和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这样的教训,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经历过的,实在太多了。

为什么说“人微言轻”,背后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