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琴韵---彭韬先生古琴公益演奏会

彭韬先生古琴公益演奏会将于2018年4月15日(周日)下午3点,在安徽省图书馆东二楼报告厅举行。

本场演奏会是彭韬先生操缦三十余载以来首次、公开的独立演奏。先生早年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刘赤城先生,系统学习梅庵派古琴,多年来俯首弹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深得梅庵派琴曲的精髓。此次演奏会,对于很多古琴爱好者,尤其钟情于梅庵派的古琴爱好者来说,必定会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梅庵琴派简介

梅庵琴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古琴流派中比较晚近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王宾鲁(字燕卿)、徐卓(字立孙)、邵森(字大苏)、程午嘉、刘景韶、陈心园、吴宗汉、朱惜辰等。代表性琴谱有《梅庵琴谱》。

1911年在康有为的推荐下,王燕卿被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古琴导师。所传弟子众多,其中徐立孙、劭大苏为其入室弟子。1920年王燕卿参加了近代琴史上著名的上海“晨风庐琴会”,以一曲《平沙落雁》技惊四座,为梅庵琴派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燕卿早期受“金陵派”影响较深,在继承传统的演奏风格基础上,大胆创新,擅于从民间音乐中吸收营养,逐渐形成“音韵宽厚雄健之中寓有绮丽缠绵之意,刚中有柔而刚柔相济”的独有风格。在指法上灵活运用,注重技巧,擅用轮指,大幅度的吟猱、大绰大注修饰旋律,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1921年王燕卿在金陵病故。生前所著《龙吟观琴谱》,欲修改未果,临殁以是为恨。弟子徐立孙为继承遗愿,将其遗作《龙吟观琴谱》残稿重加编订,劭大苏参与校订,并易其名为《梅庵琴谱》。梅庵,位于现东南大学校园,北极阁下,六朝古松郁葱其中,王燕卿授琴之所,因而命名。

梅庵琴韵---彭韬先生古琴公益演奏会

《梅庵琴谱》收录的14首传统琴曲中,包括《龙吟观琴谱》的8首,即《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夜长》(原名《秋闺怨》)、《挟仙游》、《玉楼春晓》(原名《春闺怨》)、《秋江夜泊》、《捣衣》。另外的6首琴曲来自别的琴谱,分别为《秋风词》、《极乐吟》、《凤求凰》《风雷引》、《释谈章》(原名《普庵咒》)、《搔首问天》。

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庵琴派持续发展。1956年,徐立孙在全国音乐周上,因高超的演奏艺术和梅庵琴派的巨大影响,与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被称为当代中国古琴四大家。如今梅庵琴派活动区域分布广泛,内地主要有:江苏南通、江苏镇江、安徽合肥、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海外有香港、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梅庵琴派是迄今为止,活动范围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琴派之一;《梅庵琴谱》也成为最早翻译成英文的古琴谱,是自20世纪以来,版次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古琴曲谱。

琴人简介

梅庵琴韵---彭韬先生古琴公益演奏会

彭韬,庐州人氏,梅庵派古琴演奏家。自少好古,1987年起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刘赤诚先生,系统学习梅庵派琴曲。彭韬抚琴雄劲豪放、跌宕缠绵,曲风隽永醇厚、意境悠远,于七弦之间将梅庵派吟、猱、绰、注、轮指等指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古琴制作,在斫琴方面颇有心得。

彭韬于2004年成立“大椿堂”琴馆,后创办 “彭韬古琴社”,面向社会大众传授古琴技艺,推广古琴文化。其古琴教学遵循传统的口传面授方式,耐心细致地将习琴多年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并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学琴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更容易、准确地掌握操缦技巧,传承梅庵派绮丽缠绵、豪放洒脱的曲风。2014年9月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古琴优秀指导教师”。

现任:

安徽省古琴学会会长

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阜阳市古琴学会名誉会长

大椿堂琴馆、彭韬古琴社创办人

此次公益演奏会由安徽省图书馆主办,彭韬古琴社、大椿堂琴馆承办,合肥三国文化书院、合肥德馨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肥迅禾网络、合肥禅意茗语茶学馆、合肥茶舵普洱茶馆、 安徽今茗茶旅(知北游)、合肥嘉禾口腔、朴拙堂、兰兮琴画馆、峰桥琴画馆、翠微琴社、平湖古琴社、一心琴社、朗朗琴行、馨乐琴行、合肥中永诺信华富投资基金协办。

温馨提示:

为确保演奏氛围

请提前半小时进场

演奏现场

将手机设置静音

止语

勿随意走动

感谢您的配合!!!

心平气和 淡泊流年时光不语 静待花开

4月15日

静候您的到来

版权说明: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