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上文说到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打,袁术和刘表在南方打,一时间乱哄哄的。

袁术有一个金牌部将叫孙坚,刘表也有一个金牌部将叫黄祖。袁术和刘表之间的战争,主要是由孙坚和黄祖领衔进行的。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孙坚一系后来建立了吴国,刘表被淘汰出局,所以孙坚黄祖之战的具体过程描述得非常简单:孙坚一路势如破竹,却因为一场意外(孙坚被黄祖的伏军用箭射死)而突然结束。

话里话外给人的感觉就是:黄祖与孙坚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将领。黄祖只不过是因为运气好侥幸保命,否则孙坚分分钟就能灭掉黄祖。而即使黄祖意外地杀死了孙坚,最终也没能把孙坚的部队怎么样。

这场战争是不是真像史书描述的这样简单呢?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刘表一系建立了楚国,对于这场战争的描述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因为一场意外,刘表、黄祖才打败的袁术、孙坚?让你们这么一说,我楚国大将黄祖在战场上斩杀敌军统帅,就是靠运气?

如果我楚国大将黄祖真只能靠运气混饭吃,为什么黄祖斩杀孙坚之后,小霸王孙策到死也没能给他老爸报仇呢?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黄祖的历史形象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黄祖在荆州集团的地位显然都是不能低估的。虽说孙坚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外,但这种意外也不是随便就可以遇到的。因为想在战争中击杀对方的最高指挥官,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更关键的是:孙坚公元191年死,黄祖公元208年死。在这17年里,黄祖一直都是荆州最主要的军事统帅。在此期间,黄祖一直牢牢地防守着荆州的东大门,强有力的抵挡着来长江下游的进攻。

如果黄祖真如传统历史书所说的那样不堪,恐怕早就被淘汰出局了。否则,作为杀孙坚的罪魁,孙策和孙权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随着孙坚的阵亡,这次战争也以刘表获胜而告一段落。

对刘表而言,孙坚的阵亡自然是一件幸事。因为来自于袁术方面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对袁术而言,孙坚的阵亡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为袁术终于有机会插手并接收孙坚的势力了。

有人对此发表过疑问:如果孙坚之死对袁术的价值这样大,那袁术摆个鸿门宴不就得了吗?

问题是,如果袁术用鸿门宴击杀了孙坚,孙坚一系与袁术的合作恐怕当时就会彻底破裂。但如果孙坚是死于战场之上,这就是另一回事了。孙坚阵亡后,袁术突然停止与刘表作战。大概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赶紧消化孙坚的势力。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许多人说,正是因为孙坚的阵亡,使得袁术就彻底丧失了与刘表相争的能力。

这就叫胡说八道。

如果袁术想继续与刘表相争,那他完全可以支持孙贲成为孙坚的继承人。并且支持孙贲打着为孙坚报仇的旗号,继续对刘表做更猛烈的进攻。

孙贲是孙坚的侄子,此时孙坚的儿子都还小。所以孙坚死后,孙贲成未了孙坚势力的领衔人物。如果袁术愿意支持孙贲,孙贲自然有机会让孙坚的势力继续保持统一。

可袁术显然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无非就是死了一个孙坚,第二个孙坚又站起来了。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袁术想阻止孙贲变成孙坚第二也很容易,因为孙坚的嫡系并不希望孙贲继承孙坚的地位。如果孙贲继承了孙坚的地位,孙坚的嫡系就得渐渐靠边站了。

孙坚的大舅哥(吴景)不希望孙贲继承孙坚的地位,原因也是大同小异:吴景只是孙坚的大舅哥,可不是孙贲的大舅哥。

在这种背景下,孙坚的势力分裂成三支:

第一支以孙坚的侄子(孙贲)为代表;

第二支以孙坚的大舅哥(吴景)为代表;

第三支以孙坚的嫡系小弟(程普、黄盖)为代表。

孙策后来希望率领他父亲孙坚的旧部重振孙氏荣耀时,孙贲和吴景只是选择做孙策的盟友,而不是做孙策的下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个人也不是孙策可以随便指挥的。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袁术兼并孙坚势力的工作,做得还算成功。因为孙贲和吴景虽然没有接受袁术的改编,但也都扔掉了孙坚的大旗,各自为政了。

孙坚的嫡系小弟,依然紧密地团结在孙坚的儿子(孙策)周围,高举孙坚的大旗。但是这一系力量显然无法与袁术分庭抗礼,因为孙贲和吴景在扔掉孙坚大旗的同时,还会带走了大量的人马。孙策当时只有17岁,在袁术阵营的地位还是很低的。

孙策后来之所以能够举着孙坚的旗帜再度复起,也是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以至于在后世的史书中,袁术成为了一个草包一样的人物,具体原因我们明天再分析。

黄祖凭实力斩杀孙坚,袁术凭权谋打散孙坚的部属,这才是乱世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