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有些事,不幹也就沒有了。幹起來一輩子幹不完。” 我用毛筆抄自己的句子,寫成條幅掛起來。這些散文裡的長短句,因此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寫成書法的句子脫離開書,脫離開原來的文章,獨立成一幅作品。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寫毛筆字這件事,不知不覺已經幹了幾十年。寫作之餘,寫幾筆書法,似乎也跟寫作有關係。寫作是用字。千萬字地用,多少字被反覆用壞、用爛、用得沒了知覺味道。寫書法則是養字。一筆一畫、恭恭敬敬地寫,字單獨地擺在紙上,掛在牆上,有被供養的意思。寫作的人尤其要養字,既要跟字熟,心有靈犀,又要跟字生,保持一個敬的距離。不是你認得字,字認得你,寫起來才有靈性。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以前喜歡讀字,看字典。書讀厭了讀字,字字是書。覺得讀《詞典》《詞源》,都不如讀字典過癮。字一旦組成詞,就彷彿被逮住降服了。單個兒的字都是野的,獨立於天荒地老中,像一個個孤懸的夢。每個字都自成一個世界。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用字作文的人,有能力喚醒那些字,讓字活起來,生出意想不到的意思。古人早已讓有限的漢字生出無限的意義。但是那些字遠未被用到頭,每個字都有遠方,都孤懸如夢。單獨讀一個字,讀久了會出神,覺得字也在看你,你看懂了字,字也看透了你。你所在所知的世界,就在這些字裡。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讀字改為讀帖,是寫毛筆字之後的事。從欣賞一幅字、一個字,到細讀一筆一畫,讀得更細、更具體也更抽象。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曾經細讀過樓蘭出土的木簡文書,不是做研究,只是喜歡那些殘片上的毛筆字。文書多為戍邊吏士所寫,從邊關寫往內地,有公文,有家書,都未來及寄出,便突然被黃沙封埋。殘片上的每個字都像在趕路,茫茫黃沙路,漫漫戈壁路,遙遙邊關路,那些被風颳歪但自有趣味筋骨的字,凜然大義的字,匆忙但又不失章法風度的字,穿越了2000年歲月,木簡草紙未腐,墨色未退,筆畫未丟。對我而言,文字的內容或許已不重要,書寫內容的毛筆字成為珍貴的書法藝術,它在一筆一畫的筆墨中傳遞給我的,遠比字義更多更永恆。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古代新疆也是漢語的遠方和末梢地區,有數十種語言文字在這裡集聚。庫車出土的“漢龜二體錢”,便是漢語和印歐語系的龜茲語,在同一枚古錢幣上的相遇。樓蘭文書中的漢字卻沒有一絲末梢之感,它更像是一個漢字書法藝術的中心,那個時代流行的隸書、行隸、草隸、楷隸、章草、行草、行楷、今草等書體都出現在文書裡,堆放一處。可想一個小小樓蘭國裡,聚集了多少書法家。他們是文人,是士兵,是將軍,都寫得一筆好字,都不一樣。我想,從這裡寄回內地的文書,一定影響過內地的書體。就像古代邊塞詩對中國詩歌的影響一樣。漢字書法,也一定在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中,汲取了不一樣的精神氣質。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我喜歡漢代那些處在勃勃生長期的書法。那時候,漢字的書寫筆畫還沒有完全安排妥當,或者還有許多佈局的可能,每個書寫者都有可能寫出一種風格來。那是漢語書法成熟前最迷人的探索期,書寫者對字充滿了好奇、謹慎、猶豫和敬重,每一筆都認真地寫,落下一筆時,下一筆的走向全然不知,得想、猶豫,行筆速度就在想和猶豫中慢下來,筆畫凝重起來。那時漢字的每一筆都有遠方,都如一個初生的夢。書寫者心中既有書寫內容,思想情感,又有對書寫文字的審美追求。這兩者的完美結合,讓那時遺留的斷簡殘紙,都有了雙重價值。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書法成就了一個語言的夢。它是文字之上的字,是字的神。古人所謂惜字如金,敬字如神,是說給所有寫字和作文的人。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

&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

/

劉亮程書畫:每個字都孤懸如夢

文圖來自劉亮程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