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共享與學習型企業

知识共享与学习型企业​稍有經濟觸角的人都會認同:知識經濟時代早已降臨,人類或企業的競爭逐漸轉向知識之爭。張聲雄教授一直向欲做強做大的企業強調:“這是一個十倍速度的時代!”美國《財富》雜誌指出:“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組織的公司。”位列2009年全球500強榜首的殼牌石油公司企劃總監德格很早就認為:“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互聯網讓世界觸手可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今日掌握的知識,可能在明天就已經過時。那些不思進取、不重創新、因陳守舊的企業,註定被瞬息萬變的時代所淘汰。下面簡單介紹#知識共享#與#學習型企業#的內涵和二者之間的關係然後引申出我的結論:知識共享是學習型企業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樞紐。一、知識共享 信息是有用的數據的重新組合,知識是經自己實踐而過濾過的信息。知識通過經驗和直覺起作用。所以,知識共享與信息共享不同,前者所分享的知識是經驗之談;後者分享的信息只是收集到的情報,沒有經過加工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一個企業的“通知”或“通告”等需要一個媒介來傳播給員工——宣傳欄。知識共享也需要這麼一個媒介。不過,科技的發展令企業信息傳播不再侷限於黑板或白板上的宣傳,Internet、Intranet或Extranet,已經是有前瞻性的企業的強而有力的武器。KMP1.0版或Knowledge Center,已經成為企業管理應用趨勢。二、學習型企業 學習型組織由《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提出後,數不勝數的企業紛紛改朝換代,學習型企業如雨後春筍。學習型組織也就是具備“五項修煉”的組織——即推行“自我超越、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的組織。有的企業甚至設立CKO職位,可見其對知識的重視。知識管理的定義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是學習型企業的管理核心。三、知識共享對學習型企業的意義 有這麼一個笑話:有一天,妻子在沐浴,聽到有人按門鈴,她叫老公開門,但老公在房間忙於看世界盃,於是妻子氣沖沖地穿上浴巾就去開門。原來是鄰居黃生。妻子問他什麼事。他說:你老公呢?她說:不在。他說:如果你解開浴巾我給你500元。妻子思考一下後解開了浴巾,得到500元。回來後,老公問是誰。她說是鄰居。老公問他是不是來還錢的?老婆問:還什麼錢?老公說:我之前借給他500元。這個故事說明,知識共享非常重要!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的信息共享結果造受沉痛的戰敗代價。美國911事件後,由於缺乏知識共享,造成許多數據丟失而致慘重損失。相反,一個重視知識共享的企業集團,就算其子公司或其他事業單位遍佈全球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即時有效地獲取和更新信息;一個重視知識共享的企業,就算骨幹人才流失,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可以說,知識共享是學習型企業創造不倒神話的靈魂與樞紐。四、如何實現知識共享 1.首先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這裡除了要求組織結構扁平化,更要求管理者不斷自我超越,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促進團隊學習,採用系統思維。 2.創造良好的知識學習與分享的環境。 3.提供企業內部知識增值的設施,如內部刊物、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局域網等。 4.建立寬鬆、民主的管理體制,讓員工發揮其所長、促進各種渠道的溝通。 5.建立知識網絡,如Internet、Intranet或Extranet 。 6.應用知識管理軟件,如KMP1.0版或Knowledge Center。 7.運用工作管理表遞交工作報告。案例一:江門創域貿易有限公司是日本BEST-POWER株式會社所有產品的中國總代理,其主要職責是引進日本汽車特殊添加劑、工業油脂和汽車美容產品。有一段時期人才流失嚴重,但總體運營不受絲毫影響,原因在於其組織是學習型組織,注重知識共享,新員工一進來就可以得到行業信息、產品信息和老員工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網站和window live工作區中保存好的工作管理表實現知識共享。更值得可嘉的是,他們一直採用寬鬆和民主的管理體制,員工就是老闆,工作就是事業。案例二:ABB新會低壓開關有限公司是ABB在中國的一家子公司,與其他子公司一樣,他們都有共同的Intranet。員工可以在網上瀏覽所有ABB信息和刊物,還可以通過內部E-mail實現零距離交流。案例三:廣州卡丹路休閒服飾有限公司在全國有300多家分店,他們就是通過騰訊通與E-mail進行信息交流與知識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