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都是「二手貨」

《源泉》是安·蘭德的成名作,出版時遭到美國十二家出版商拒絕,大都聲稱:太理想化,太有爭議性了,是無法賣出去的,因為它根本就不可能有讀者。最終《源泉》被博布斯—美林出版社接受,據說是一位編輯對老闆以辭職相威脅,才使《源泉》得以問世。“如果你不拿下這本書,”那位年輕氣盛的編輯打電報給出版社總公司,“那麼我也不再是你的編輯了。”時至今日,《源泉》的全球銷量已達到2000萬冊。正如洛林·普魯提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所說的那樣——“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本由一位美國女性寫就的有思想性的小說”,《源泉》經過七十年的檢驗,已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原来,我们都是“二手货”

安·蘭德是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在小說中強調理性、自由、個人主義,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蘭德在其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附錄中說:“我的哲學,在本質上,是將人類當成英雄一般,以他的幸福作為他生命中的道德目的,以他高尚的行為達成建設性的目標,以理性作為他唯一的絕對原則。”《源泉》就表達了她的這一思想。

全書主要圍繞洛克和吉丁這兩個人物展開敘述,洛克是一個建築設計天才,不過,因在設計課程學習中拒絕模仿過去大師的風格被建築學院開除,而吉丁是一個平庸之輩,眾人眼裡的好孩子,在建築學院以學生明星、學生會主席的驕人成績畢業。“建築不是一門生意,也不是一種職業,而是為了一種證明地球存在的快樂而進行的一場戰鬥獻祭。”洛克抱著這樣的想法,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不違心地去賺錢,甚至是生存。而吉丁為了出人頭地,不擇手段,什麼卑鄙下流的手段都在所不惜。“他著裝考究,並且觀察到人們在注意他的著裝。他在離公園大街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公寓,雖然不大,但很時髦,他買了三幅很貴重的蝕刻銅版畫,還有他從未讀過的某部古典名著的第一版,買來後他連封套都不曾打開過。”

一個為自己的內心而活,一個則為活給別人看。此二人的命運,自然是一個處處碰壁,一個春風得意。不過讀者如果認為吉丁是極其自私的人,那就錯了,在小說裡這被稱為真正的無私。洛克如此評價:“他想要的不是偉大,而是被人認為偉大。他原本並不想搞建築,他只是想被人稱作建築師,讓人羨慕。他借鑑別人的東西,因為他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這才是你們所謂的真正的無私。他所放棄和背叛的是他的自我。可是所有人卻都說他是自私的。”這種人是“二手貨”,“不是創造,而是誇耀。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友誼。沒有美德,但有影響力。”“一個真正自私的人是不為他人的讚揚所動的。他不需要那些讚揚。”就生活遭遇來講,洛克是可憐的;不過就生命質量而言,吉丁則是可悲的。人若賺得全世界,可賠上自己的靈魂,又有什麼益處呢?

原来,我们都是“二手货”

然而,我們周圍有太多太多的人生,是作者說的“二手貨”。人生如木偶,大都不自知。有的人一生處於渾渾噩噩,從來沒有弄明白過。有的人雖有清醒的頭腦,但只肯糊塗地活著。一位報社編輯朋友說:想和別人不一樣,又怕和別人不一樣,這樣的人生是最大多數的人生。

小說對於“一手貨”洛克的描寫,除了結尾之外,我認為還是可信的。不知是出於照顧讀者的情緒考慮,還是為了寄託作者的理想,在小說的結尾,蘭德給了洛克一個燦爛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是因為他遇到一個懂他的人,一個同樣也是“一手貨”的人對洛克的惺惺相惜,才使得洛克迎來理想生存的曙光,避免了一生的挫敗。要知道,這樣結果的取得是需有著巨大偶然性的。

原来,我们都是“二手货”

當別人都是“二手貨”的時候,“一手貨”註定是另類,註定缺乏生存的空間。雖說他不用自我救贖,但是他依然需要生活,而周圍似乎又沒有救贖他的生存空間。優雅固然好,但至少要有生存的基礎,雖說叔本華活得比較優雅,但倘若叔本華不是繼承足以讓他衣食無憂的家產的話,他還能優雅得起來嗎?

《源泉》就像其九百多頁的厚度一樣,讀起來讓人有些沉重,不過感慨良多,不白啃。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這是每個人都無法躲避的思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