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都說從事寫作的人是痛苦的。即便是創作了千餘首作品的“詞壇泰斗”喬羽亦是如此,他說,“我就怕聽到讓寫歌。我寫歌很慢、很難。答應人家半年多了,還是寫不出來。這其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常常有許多人找我寫歌,而且總說隨便寫兩句就行。我卻從來不敢隨便寫兩句,既然寫了,就得寫好”。他還說,“只要理智尚在,記憶尚在,我的快樂在許多情況下,都與輕鬆無關。”創作中的痛苦與歡樂,偏執與淡定在他的生命中攀援交錯,在一篇篇令人心潮澎湃的佳作背後,我們看到了這位老人的幽默與從容。

近幾年,由於年事已高,喬羽逐漸迴歸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人們始終關注著這位伴隨著新中國成長,創作出《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紅色經典作品的老人。在一些訪談節目中,喬羽還是會錄製視頻問候關心他的老中青三代聽眾們。看到2016年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臺下學生齊唱《我的祖國》的視頻時,他顯得有些激動。

像是不斷追逐靈感的孩童

在喬羽的創作生涯中,有那麼幾次靈光一現的經歷令他印象深刻。

1954年,二十七歲的喬羽被分到作協兒童文學組,與冰心、葉聖陶等人在一起工作。當時,電影《祖國的花朵》的導演嚴恭邀請喬羽創作主題歌。喬羽喜歡兒童題材,爽快答應。他一開始覺得容易極了,然而等他真正要寫的時候卻被難住了。

這是兒歌,它不該求意義,求詩意,求深度,它應該最符合兒童心理。從戰爭中走過來的喬羽不想讓孩子們的世界裡再有悲慘與苦難。但是,複雜的經歷,深厚的學養,高遠的文學理念都框住了他,使他一時難以回到童年,回到本能、直觀、稚樸。

那時,喬羽正與他的夫人佟琦熱戀。四月中旬的一天,喬羽與佟琦約會,喬羽的創作組在頤和園昆明湖畔,佟琦偏偏要去北海,一場“舌戰”下來,喬羽只好選擇投降。

二人在北海租了條船,悠悠盪去。泛舟之際,有好些少年隊員也在划槳來去,好水的喬羽興致大起。玩著玩著,喬羽忽然臉色大變,“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上岸,上岸,快上岸!”

佟琦被喬羽的神態驚呆了,等靠了岸,喬羽拿出小本子開始寫時,佟琦這才明白,原來這大才子是歌詞來了!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1955年電影《祖國的花朵》劇照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電影《祖國的花朵》劇照

無獨有偶,第二年七月,作曲家劉熾也是在北海與孩子們一起時突發靈感,以腿為桌,寫下了這首歌的旋律。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這樣產生的,它傳唱六十多年,陪伴了幾代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經典。就連喬羽後來都說,再讓我寫類似的歌,恐怕絕對無法超越了。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北海公園中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主題雕塑

1984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訂,港臺演員第一次被邀請到央視參加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想要一首與整臺晚會相映襯的歌曲,找到喬羽時,他正在為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排練。黃一鶴來了開口便要歌詞,“就是現在,我坐在這裡等著,寫好就拿走!”時間緊,擔子重,這時喬羽想到,大年三十家家團圓,人人都有美好的祝福,值得永遠紀念……於是他靈感驟來,揮毫立就,“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大地同懷抱,共祝願祖國好,祖國好。”喬羽凌晨三點開始寫,早上五點交稿,前後僅用了兩個小時,寥寥幾筆,道出了除夕夜所有中國人的心聲。那年春晚結束後,觀眾盛讚《難忘今宵》寫得好,唱得好。沒想到,這一唱,就是幾十年,直至今日,《難忘今宵》仍是每年春晚的保留曲目。

“酒仙”喬羽 號稱“喝遍天下無敵手”

“唯量不大偏飲酒,識字無多要作詩。”這是喬羽給自己寫的打油詩。吃飯時,興致來了,他會跟女兒喬國子說:“姑娘,拿酒來,喝兩杯。”朋友來了一高興,四兩都是他的。

喬國子常說,父親的酒量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她記得,他們在垂楊柳住了三十年,街上賣報的報童揮著報紙,逢人就吆喝“酒仙喬老爺”、“酒聖喬老爺”。她還納悶說誰呢,一問才知道說的正是喬羽。“喬老爺從小到今天,都喝出一條大河來啦。”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喬羽與女兒喬國子

有一回,喬羽腦血栓住院,天天輸銀杏液。他和護士說,換個液輸吧。護士答道,這是疏通血管的,您懂醫呀,您說輸什麼液呀?喬羽說,輸五糧液吧,惹得病房一陣鬨笑。

平日裡愛喝上幾口的喬羽,酒過三巡,有時還會詩興大發。1962年,拍攝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時,有一次,他同電影導演蘇里一起去了杏花村酒廠,酒廠主人以美酒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蘇里不會喝酒,做做樣子而已。喬羽則是豪飲,數杯下肚,不覺有飄然之感。主人大概甚懂“斗酒詩百篇”的掌故,取過文房四寶,鋪展宣紙,請喬羽揮毫即興作賦。喬羽搖搖晃晃揮起狼毫,不假思索,便去行雲流水地落了墨:“勸君莫到杏花村……”蘇里傻了,酒廠主人也面呈不悅之色——喬公真喝多了?可是,待第二句躍然紙上時,人們笑了,拍手叫絕:“此地美酒能醉人……”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女兒喬國子筆下的父親

在一次採訪中,喬羽提到自己常下廚房做飯,“最拿手的是做魚,紅燒、清燉都是絕頂的手藝,口味極美,佐酒更佳。只是我做飯常留‘後遺症’要老伴去收拾,她嫌我亂,不用我而她自己去做,省事倒是省事了,只是她做得不如我做得好。”說話間,喬羽夫人佟琦醫生走進房間,他笑著止住了話頭。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喬羽和夫人佟琦

喬羽的口味極為寬泛,除了愛吃魚,還愛吃肉,尤其愛吃羊雜碎,只是不大愛吃甜食,水果也是不催不吃,從不自覺主動地吃一回。近年來,由於忙,所以大多是夫人做飯。久而久之,他倒懶惰起來,偶遇夫人不在時,他也懶得做了,花生米用來佐酒,外加一碗熱湯麵就全齊了,“誰要你懶,懶就只好湊合點。”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喬羽出席活動照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喬羽在家中題寫“愛我中華”寄語

半個世紀以來,喬羽繼白話歌詞之酣暢,啟現代歌詞之斑斕,在現代中國詞壇獨樹一幟,成為李叔同、田漢、塞克、光未然、賀敬之之後當代中國詞界的傑出代表和領軍人物。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他悉心生活,往往在最日常的意象中挖掘出最熱切的情感。作品題材包羅萬象:他寫“大河”的壯美,也寫“蝴蝶”的秀麗;寫“蒼穹”的深邃,也寫“波紋”的輕柔;寫“亞細亞”的豐饒,也寫“落葉”的悲鬱……大千世界中的微塵,微塵中的大千世界都成為他生命意志和人間關懷的投影,這背後是他對人世間的真誠理解與深沉眷注。

喬羽常說:“我一向不把歌詞看作是錦衣美事,高堂華屋。它是尋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飯,粗布衣,或者是雖不寬敞卻也溫馨的小小院落。”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 喬羽書法

他不喜歡塗脂抹粉,喜歡直來直去的大白話。他所創作的歌頌祖國的作品充分融入了老百姓的家國情感,絕不走空喊口號的道路。於是乎,人們聽到這樣的歌詞,“姑娘好像花一樣,小夥兒心胸多寬廣,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看似運用的是極為普通的語言,但只有喬老才明白它們是“容易寫,寫好難”。

參考文獻:

崔普權:《有好酒,誰不垂涎?——喬羽談酒》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新中國第一詞人喬羽:好歌詞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