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文:竹葉青

網臺聯播的70集古裝權謀大劇《天盛長歌》,即將要在56集的節點上“瘦身”收官,因為“涼生”要來了,有網友藉此寬慰“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

一直備受期待、演技在線、服化道出眾的《天盛長歌》遭遇如此境遇,或是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而這也並非沒有先兆,收視低迷便是引爆的導火線之一——上線30天網播量才剛14億(截止發稿上線32天累計播放量15.2億),收視方面一直在0.5%左右徘徊,而最低0.16%的收視率,更是創湖南衛視黃金檔10年最低紀錄。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這也並非湖南衛視第一次遇此窘境。2007年初在該臺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收視甚至不達0.5%,因未能敵過同期播出的偶像劇,不但沒火,亦遭下線,10年後復播,卻被奉為神劇,豆瓣評分高達9.7。

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湖南衛視,此次還能見證奇蹟嗎?再過10年,《天盛長歌》是否能成為又一個鹹魚翻身的《大明王朝》呢?我們希望好劇不被湮沒,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看過如下這20大槽點,或許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會打上一個長長的問號吧。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01

籌備兩年、投資5億的《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人氣小說《凰權》,講述了“弈一局權謀天下,博一場愛恨起伏”的宮廷權謀故事。

天下歸元的原著小說本是流俗的大女主瑪麗蘇金手指設定,徒有“權謀”之名,並無半點實際。不少讀者評論女主太裝,“作天作地,愚蠢透頂”、“故事架構不大刀闊斧修改簡直看不了,後半段平均每三分鐘翻一個白眼”、“人物塑造失敗得一塌糊塗,邏輯無法自圓其說”……這種IP本身的天生弱項,被認為是從小說到影視觀眾的第一道攔路虎。

02

從原著到電視劇,《天盛長歌》動人設、動主線、刪人物、刪主要情節。倪妮本人也曾在採訪中表示,電視劇本對原著小說改動達到90%以上。原著徒有其表的“權謀”單拎出來做主線,大女主瑪麗蘇言情改成了大男主朝堂爭霸權謀,造成原著粉諸多不滿。

03

去年,有網友爆料《天盛長歌》劇本改編層層外包,一批批小編劇不停換,寫劇本時只看故事大綱,閉門造車,各路主創參與加戲改戲,最終原著作者天下歸元不滿改編退出編劇團隊。連帶著作者死忠粉也對改編劇負評連連,導致劇集擴散在第一撥觀眾層面就大打折扣。

04

在敘事視角上,《天盛長歌》把原著的女主視角強行換成了男主視角,圍繞在男主身上覆仇和奪權是貫穿全局不那麼緊迫的任務,觀眾自然感受不到劇情張力。若按照原著女主視角,前六集女主遭遇了嫁人、殺人、逃亡、弟弟被抓等緊迫又必須立刻解決的“爽點”,隨著女主成長層層揭開劇情,觀眾的代入感或會更強。而這種強行分割,也導致《天盛長歌》在原著粉和普通觀眾中兩邊不靠、兩邊不討好。

05

長達70集的《天盛長歌》,在開頭4集一直鋪墊故事背景,男主正式復仇、奪權之前不僅要草蛇灰線埋下各種佈局,還要扮豬吃老虎隱藏個性,更要完成與女主另一條相遇、相惜、相知的愛情線,太多副線交織,呈現出權謀+愛情兩手抓、兩手都不硬的尷尬。

06

前20集裡,“三皇子含冤而死”、“太子射殺大成遺孤”、“寧奕設夜宴,皇子互相猜忌”、“金羽衛被殺”、“血浮屠舊部重現”、“鳳知微意欲退婚”,一個故事用三集去講,但始終都沒有把任何一個完整的故事講完,劇情滿、人物雜、節奏慢,讓觀眾對後續劇情喪失了期待與好奇。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07

副線太多,每一條線也要鋪墊好久,線索越展越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觀眾搞不清主要線索。一條線走著不收,轉眼又和新線索雜糅在一起,到中間又突然爛尾斷了,一件事剛起勢頭還沒說清楚便跳到下一事件,第一集的謎團到18集還沒解開。這樣的邏輯和節奏,觀眾表示很難看懂。

08

與視頻網站DVD版相比,TV版剪輯刪除了很多重要橋段,而劇集交代不清的敘事節奏,據稱也有部分是剪輯不當引起。

09

在劇情急緩和主次節奏的安排上,與《天盛長歌》同類型的《琅琊榜》堪稱是把爽文模式和權謀模式結合展開得很好的範例。但有評論稱,觀眾已不再像2015年《琅琊榜》播出時那樣,驚歎影視作品的服道化,而是更注重精彩故事、人物角色以及情感共鳴和角色帶入。所以“反傳統”的魏瓔珞和充滿戲劇衝突、快節奏的《延禧攻略》才更能讓觀眾“放不下”。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10

除了邏輯、節奏,情節設置詳略不當,古裝權謀劇遠不如其他題材電視劇有吸引力,觀眾口味大多偏向於甜、爽劇。而一旦“快餐”吃多了,就很難靜下來細細品味一桌精美盛宴,正如觀眾表示:“人生已經如此艱難,看個電視就不要太複雜了”。

11

太想以“電影化”要求自己去講故事的《天盛長歌》,自設屏障,自壘高觀劇門檻,很容易將部分觀眾拒之門外。尤其在題材豐富多元,拼流量,搶注意力經濟的影視市場,架空背景,沒有真實歷史參考,繁複燒腦的權謀劇,因太多插敘,太多伏筆,太多隱晦細節,只會加速度讓觀眾離開。

12

兩大電影咖演員的加盟,雖然演技在線,但似乎也並未讓男女主角兩個人物大放異彩。暌違小熒幕已久的陳坤演少年委屈撒嬌,裝傻充楞略微浮誇。倪妮個子高,骨架大,現代時尚感強,古裝扮相少了些女性的柔美之感,比較遺憾的是,倪妮也沒有用足夠的演技來克服這些不足。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13

原著女主鳳知微為高智商人設,《天盛長歌》劇裡,鳳知微卻不得不中途強行下線給男主的權謀戲份讓路,而為了凸顯男主,編劇又要強行拉低女主智商給男主惹事兒,這種前後人設不統一的Bug實在有礙觀瞻。

14

捨棄原著IP名字,或有難言之隱,但確有次生傷害。在定檔時將有熱度的《凰權·弈天下》改成具有“正劇”姿態的《天盛長歌》,造成開播之前很少有人能將這兩個劇名聯繫起來,熱度影響力上大打折扣。直到後期,《天盛長歌》仍沒有找準切合當下年輕人需求的宣發點。

15

在面對觀眾的“看不懂”評論時,官方並沒有迅速反應加以科普,來幫觀眾釐清劇情、線索、人物關係等“觀劇指南”,而是繼續佛系,曲高和寡。《天盛長歌》播出期間很少上熱搜,也沒有事件策劃,劇組紀錄片重要物料發佈才上了微博第三位熱搜——明眼人一看就懂的“廣告位”。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16

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有著正劇骨與皮的《天盛長歌》在映前收割多少期待,吊足觀眾多少胃口,預期不足的口碑負評便如潮水般反噬回來。《如懿傳》所經歷的磨難,《天盛長歌》似乎也在經歷著。

17

《天盛長歌》8月14日上線時,可謂四面楚歌。《香蜜沉沉燼如霜》小甜劇情漸入佳境,口碑播放正升溫;《延禧攻略》節奏爽,作為爆款劇還在持續收割流量;成本不高的《媚者無疆》也已經圈了一波粉,留給《天盛長歌》的市場空間真的不多了。

18

近年來,電視劇領域“得女性觀眾者得市場”的論調越來越被驗證。即使男性向的《琅琊榜》,也是憑藉高品質的製作和口碑到後期才被發現。近期播出的《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等男性向電視劇,被調侃“武不動乾坤,鬥不破蒼穹”,而以男性向視角敘事的《天盛長歌》也似乎難逃此厄運。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19

《天盛長歌》的臺詞半文半白,也可以說是不文不白。白話部分用了很有年代感的詞語,如“郎君即是不願消受此等玩意兒,莫不如奴家講支笑話”。而一些朝堂辯論的臺詞也過於冗長甚至無用,過分強調古風古韻,也讓觀眾在理解人物和劇情上增加了不少難度。

20

9月17日,鍾漢良、馬天宇主演的青春時尚愛情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定檔湖南衛視。這也意味著,原本70集的《天盛長歌》不得不在56集的節點上草草收尾。隨著打分人數漸多,《天盛長歌》的豆瓣評分日漸高企,但跌到谷底的收視率還是讓衛視方失去了耐心。

十一年前《大明王朝1566》的遭遇,《天盛長歌》未能倖免。只是再過5年,甚至10年,觀眾帶著時光濾鏡重看這部劇,它又能否完成水逆,再造一個國產劇神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