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日本科技企業衰落其實是一種假象?

我們是湖南人


因為日本企業由臺前轉進幕後了,日本科研實力很強,2000年以來日本18年18人獲得諾貝爾獎,今年諾貝爾獎也有日本人,目前已經26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2001年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不是吹牛的空話。你說日本的科技企業會弱嗎?只是消費者大部分不熟悉這些企業,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日本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日本獲得了這麼多諾貝爾獎但是唯獨沒獲得過經濟學諾貝爾獎。

對於大家熟悉的日本消費電子產業來說,日本確實是衰落了,索尼、松下等巨頭已經沒有原來的號召力了,日本在互聯網時代也是落伍的,所以讓很多人以為日本的科技業落伍了,然而科技絕不僅僅是互聯網也絕不僅僅是幾個電子品牌。

精密儀器等我們就不說了,就說現在很熱的半導體產業,有多少設備和材料都是來自日本,這些企業你可能知道的並不多甚至根本沒聽說過。


iPhone大家都很熟悉,裡面的供應商有很多都是日本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供應商是比較核心的,而不像臺灣那樣技術含量多數都不高。


萌哈科技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楊軍認為:

日本科技企業衰落這個說法顯然不夠客觀和理性,至於是不是假象,那只是一種表述的方式而已,屬於修辭的範疇,跟實際情況並不一定完全貼切。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日本科技企業現在究竟是什麼狀態?

如果我們以創新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公司價值來衡量一個企業是否處於興盛時期,那麼最近10來年,日本科技企業的確有一種“退居二線”的樣子。蘋果公司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因為它創造了智能手機系統ios,並建立了生態圈閉環。三星崛起是因為它的工業設計,過去10年中一直在創新。騰訊和阿里的成功,是因為他們能通過中國十億級用戶的市場,成功開創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而日本科技企業在這方面顯然相對不足。有意思的是,雖然有人就此說他們在衰落,但是幾乎沒有一家日本科技企業倒閉,同樣,雖然他們不復當年之勇,但日企的很多核心技術還是位於世界前列。比如索尼的相機模組、夏普的液晶屏、東芝的存儲技術等,中國遊客到日本旅遊時還是會去購買日本的馬桶蓋和電飯煲。憑藉著數十年的技術研發,在基礎行業中的核心技術方面建立了一定的技術壁壘。這也是這些日企衰而不倒的原因。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日本雖然錯過了近20年科技界的風口,但也沒有閒著。事實上日本一直致力於研發自己的“風口項目”——人形機器人。隨著人體構造學、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一步步迭代,人形機器人技術日趨完善,日企始終走在人形機器人研發的前列。可以說,誰率先造出接近於真人動作和AI的機器人,並使之商業化,其創造的價值將不可估量。日本科技企業很可能會最先站在這個風口上。這就是我們說日本科技企業衰落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或者說暫時在某些領域落後,或者說人家本來就一直潛心於自己的領域而產生的現象。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該問題。在消費市場,這種趨勢確實有所顯現,不敢說敗局已定,但確實非常艱難;而在企業或者專業市場,日本製造的影響力並沒有衰減,反而在進一步擴大。比如在智能手機行業中,日本品牌的存在感並不薄弱,原因之一就是在各個手機新品發佈會上,索尼的圖像傳感器和電池、夏普和JDI 的屏幕等都會被作為有高端加成的賣點而被反覆提及。這種高端背書的背後,則隱藏著這些日本企業在專業領域的轉型。比如同為日本消費電子的門面,松下則在消費業務之外,憑藉著電池技術的優勢,與特斯拉展開合作,獨佔了特斯拉的電池供應。而且,在特斯拉一直虧損的時候,松下卻賺得盆滿缽滿。有網友驚歎特斯拉高度自動化電動車生產線,但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只不過是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之所以說日本科技企業衰落是假象,在於它們雖然遭遇挫折,但實際上整體競爭力在全球範圍還是非常高的。一向以“技術為王”、“工匠精神”等著稱的日本科技企業,手中依然還掌握著佔據優勢的技術和相應的運營制度,他們似乎在臥薪嚐膽,並不懼怕放棄一些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


因為評價這些東西的依據就是客觀數據。從2015 福布斯世界2000強世界的數據來看,日本與歐洲企業對比,日本佔據222家,英國佔據95家,法國佔據62家,德國佔據53家,也就是說日本的世界在世界2000強中所佔據的企業數比歐洲最發達的英法德三國的企業數總和還多。再看,日本企業有222個,結果虧損的只有12個。分別是:索尼/Sony,JX控股公司/JX Holdings,關西電力/Kansai Electric Power,中部電力/Chubu Electric Power,東京電力/Tokyo Electric Power,出光興產公司/Idemitsu Kosan,九州電力/Kyushu Electric Power,夏普/Sharp,科斯莫石油/Cosmo Oil,東燃通用石油公司/TonenGeneral Sekiyu,昭和殼牌石油公司/Showa Shell Sekiyu,北海道電力/Hokkaido Electric Power,其他211個日本企業全部盈利。日本盈利企業佔了百分之95以上。日本的東麗,發那科,安川電機,三菱UFJ銀行,電裝,豐田,本田,馬自達,日產,NTT,三井物產,三菱商事,武田製藥,三菱電機,新日鐵,資生堂,軟銀,丸紅商社,山琦馬紮克,歐姆龍,富士重工,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日立,瑞惠金融集團,佳能,伊藤忠商事,野村證券,普利司通,三菱重工,味之素,大金工業,京瓷,旭化成,村田製作所,安斯泰來,理光,久保田,小松製作所,立邦,TDK,三菱化學,花王等等200多個上了榜單的盈利企業(日本還有無數中小企業,支撐日本的經濟,科技)。再說下代表世界尖端科技的世界最大的芯片製造商Inter的供應商,A 半導體加工設備基本被日本,美國霸佔,看intel的最佳供應商就知道了。目前蝕刻設備精度最高的是日立。其實看看英特爾的最佳供應商就知道了,一塊CPU要製造出來需要N多東西。INTEL的牛逼,離不開其供應商,有些是獨家供應。其他廠商想買都買不成。比如東麗,帝人的炭纖維,超高精密儀器,數控機床,光柵刻畫機(這個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畫精度達到10000g/mm ),光刻機(ASML)等等,這些是美日嚴格限制出口的尖端科技哦!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前不久中興事件給我們打了一隻“提醒針”,有很多人的看法是國內科技不行,然而也有人的觀點截然不同,將國產企業進行拔高,過於輕視海外企業,提出“日本企業已經衰落”的看法。



確實有曾經很輝煌的企業在走下坡路



液晶之父夏普,2016年,鴻海集團以3888億日元收購夏普三分之二的股份。夏普曾以平均1-2年生產1件獨創品的速度,創造了近80%產品均為世界首創的記錄。但是至06年後年年虧損,如圖在15年第一季度就虧損2.74億美元,甚至曾經在電視領域的霸主地位也被韓國企業反超。



東芝 ,2017年海信集團7.35億收購東芝映像的95%的股權,獲得了東芝電視的授權,同年,為了彌補旗下已經破產的核電業務西屋電氣的鉅額虧損,西部數據174億收購東芝旗下的半導體業務。



東芝旗下閃存片部門是全球第二大NAND芯片生產商,東芝以20.27億美元排在第二,市場份額為19.8%。也就是說,東芝半導體至今仍是全球具有較大競爭力的廠商之一。

這兩年索尼的移動終端產品反響平平,JDI與夏普在OLED面板上競爭不過三星,尼康和佳能的相機銷量下降。但是這些都不能說明什麼,畢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長盛不衰,所以不能片面的否定。

雖然有些企業有日落西山的跡象,但有的行業還是處於世界頂端的

汽車行業



歐洲是汽車的誕生地,美國工業化生產的發源地,而日本則是世界第一的汽車工業大國。2016年汽車出口市場的經濟活動超過了7000億美元,日本僅次於德國的1591億美元,以991億位居全球第二,市場份額13.2%。


索尼的攝像頭傳感器



在2014年時,索尼所佔的市場份額達到40.2%,如今更是超過50%。華為發佈的 P20 Pro 號稱4000萬像素,所採用的傳感器就是索尼的IMX600,同時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旗艦手機都採用索尼的傳感器,就連三星和蘋果也不例外。


工業機器人



日本從1970年開始發展,現在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根據日本政府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日本的產業工業機器人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在50%~57%之間。日本品牌如FANUC、安川等,這些品牌活躍上海通用、長安汽車、東風汽車、格力等中國企業上。

還有日本的東芝的核電技術曾承辦美國的核電工程;隨處可見的日立的電梯、愛普生的打印機和照明。之所以說衰落是假象,在於雖然它們遭遇了些挫折,但是整體實力還是不可忽略,而且日本一直以“工匠精神”著稱 ,所以千萬別把豆包不當乾糧。


首席發言者


日本科技企業衰落,這是誰告訴你的?

應該是看到了一些日本家電企業品牌,將冰箱、彩電品牌或者生產線賣掉就認為日本科技落後了吧!這是非常虛幻的假象,在消費類電子,日本依舊在核心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在其他行業,日本科技依舊實力雄厚。我們簡單的扒拉幾個:

首先,日本在芯片產業鏈上,佔據了重要位置。精密的光電領域,高端光刻機堪稱現代光學工業之花,其製造難度之大可能超過你的想象,全球首臺達到14nm節點製程能力的光刻機就是日本製造。目前能製造高端工業光刻機,工藝精度在20納米以內的光刻機只有荷蘭ASML,日本Nikon和日本Canon三大品牌, 每臺售價近7000萬美元。 世界上能生產芯片的國家有很多,但能夠製造生產用於生產芯片的設備---光刻機的國家卻沒有幾個。Intel最新一代的CPU光刻工藝設備的供應商,最終入圍的是荷蘭ASML和日本Nikon兩家。

關注世界著名半導體公司排名,就可以發現,在排前32家公司中,美國17家;日本9家;全歐洲5家;韓國2家;臺灣地區1家是:聯發科。雖然數量不及美國,但超越了整個歐洲的總和。

其次,在精密數控機床領域,日本也保持在前列。從全球看,機床超精密加工排第一檔次的是美英、第二檔日本荷蘭、第三檔次才輪得到德國瑞士瑞典之類次強。世界公認的三臺最精密的機床LODTM、DTM-3還有OAGM2500,前兩者美國是LLNL,後者是英國CUPE。

第三,工業機器人是當下熱點,解放勞動力,推進智能化,日本在這一領域也是大牌雲集,屬世界超一流水準。這些品牌包括:法那科、三菱、電裝、愛普生、安川、川崎。日本法那科數控工業機器人全球銷量穩居第一佔據了全球7成市場份額,法那科全球機器人銷量達20萬臺至今無可突破。

第四,在汽業工業領域,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塊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汽車零部件,全球市場幾乎被日本壟斷,無論是日系車還是德系車都不得不依賴日本製造。

此外,在半導體、微芯片、發動機控件、ABS、安全氣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絕對優勢。

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未來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


波士財經


日本科技企業的確是在衰落,如果是和中國、美國、韓國相比,因為中美韓科技企業的發展太迅猛了,美國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8的公司都是中國和美國公司。但日本科技企業仍然是處於快速發展期的。



日本公司特別是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在2010年後遭遇了巨大挑戰,索尼、日立、東芝、夏普等在內的日本科技企業股價暴跌、營收銳減,日本科技企業之前確實遭受到了重創。 所以很多人認為科技企業出現了衰落,就連夏普都賣給了富士康。

這是因為中美科技企業發展太迅速了,比如小米出貨量中國第一,比如華為,在全球出貨量僅次於蘋果,比如蘋果利潤率最高,比如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中美互聯網讓人驚喜,也讓日本汗顏,誰讓日本市場那麼貧乏呢?

但是在消費市場外的專業市場,日本的優勢反而在擴大,比如手機領域已經離不開日本公司,比如索尼的圖像傳感器和電池、夏普和JDI 的屏幕,現在所有手機用的全面屏最早就是夏普發明的,美人尖設計非常知名,比如特斯拉的電池就是松下供應的,而且特斯拉的汽車生產線最初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而且比如索尼在2017年的財報淨利潤為2959億日元,比上年增長14.73倍,是成立70餘年最高的盈利水平。

所以,日本科技企業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賽道去牛去了。而且他還有兩個同學成績比他更好,這兩個同學一個叫美國,一個叫中國。

你認為日本科技企業沒落了嗎?一起來評論區討論


毛琳Michael


在有關日本科技是否落後了這個問題上,我發現很多人都存在一些錯覺。比如,日本科技落後是因為我國雄起了,或者日本科技落後直接證明我國技術水平已經比肩任何一個國家,但實際上,日本科技落後不假,但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作的,跟我國技術水平提升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再則,很多人總是拿國內BAT去對比日本的幾個製造業巨頭,借市值說明,全球最強的企業都被中美包了,說明中國在高科技這方面已經不屑和日本比了。這實際上是強行拿互聯網公司和高精尖的製造業對標,本就不是一個類別的,怎麼就證明技術超越日本了呢?要比也應該是中國製造比日本製造。

在這點上,整體來說,中國製造確實已經朝著半導體、屏幕、攝像頭等更高端的方向努力,近幾年華為、紫光、京東方等公司也在穩步提升。可關鍵性技術依然不能突破日本的壁壘,很多核心零件的首選依然是日本。比如夏普、JDI(Japan Display)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

二級市場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看長遠發展,所以,如果真要對比現在的整體實力,從500強公司排名就可以簡單得出結論。日本的世界500強公司,包括松下,索尼,東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戶制鋼,三菱化學,三井化學,信越化學,豐田,本田等等,而我國上榜的500強公司呢?大部分都是銀行啊房地產等等大型國企,當然這裡面有華為,但華為代表不了整個國家。

當然,日本製造業的輝煌已經過去,這是不爭的事實。一是現在全球經濟的關注點都在互聯網公司上,製造業怎麼可能比得過蘋果、阿里、亞馬遜這樣的明星公司。二是,日本製造業的神話正在消失,這些巨頭公司的發展狀況都不盡如人意,而且越來越多的製假負面,不斷衝擊日本製造以前的匠人之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衰落。

總而言之,僅憑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就給日本製造業判“死刑”,還為時太早,同時僅憑日本製造陷入困境就得出中國技術強國的結論,也還高興得太早。


歪道道


日本科技企業衰落的確可以說是一種假象,因為他們只不過是從臺前走到了幕後。

我們熟悉的日本科技企業,無非是索尼,夏普,東芝,日立,富士通,NEC和松下,還有尼康,佳能等。可以說討論一下這幾個企業的現狀就能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衰落。

根據財報顯示,去年索尼,夏普和松下的利潤和營收都有明顯增長,其中索尼甚至打破了歷史最高利潤紀錄,弱勢的夏普營收也實現了17%的增長。既然他們的營收和利潤在提升,那麼他們會衰落嗎?

索尼能夠生產出最優秀的傳感器,最優秀的OLED電視和最出色的遊戲主機;松下能夠生產出世界上最優秀的小家電和汽車元器件;即便是夏普在獲得資金後也立馬恢復了生機,不得不說,日本企業在過去幾十年見積累的技術底蘊是非常深厚的。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的半導體行業被美國摧毀,在經歷了多次整合之後,現在的日本半導體只剩下索尼,東芝和瑞薩電子了。然而日本在芯片領域依然擁有全產業鏈,從晶圓到光刻機,從內存到閃存,從FPGA到X86架構,他們什麼都能做得出來。這在世界上是獨一份的。


在消費電子領域和芯片領域被擊敗或者摧毀後,日本企業都在向幕後轉型。不管是東芝的閃存,索尼的傳感器,夏普和JDL的液晶面板,還是信越的硅片,松下的電池。

因此,說日本的科技企業衰落並不正確,他們只不過轉向了更適合他們的領域。


看球人


索尼,松下,東芝,夏普,富士通這些在以前非常知名的日本的科技公司在最近的十餘年間,漸漸的都淡出了國人的視野。日本這些傳統的科技企業的產品無論是在家電產品,pc產品還是手機端都全面被中國產品和韓國產品取代。日本科技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存在感的確是越來越低了。

但另一方面在2016年,日本人均仍的GDP仍達到了40000美元,居於世界人均GDP的前列(同年中國人均GDP是8000美金左右)

因此有觀點指出,日本科技企業的衰落其實是一種假象。

對於此,我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日本科技企業近二十年來的衰落是事實。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創新力是促使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回顧過去的十年間崛起的科技企業,

蘋果公司的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 是因為它創造了智能手機系統ios,並建立了生態圈閉環。

三星崛起是因為它的工業設計,過去十年中三星一直在創新著智能手機的外觀。

騰訊和阿里的成功,是因為他們能通過中國地區十億級用戶的市場,成功開創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

而老化的日本科技公司最近二十年中明顯顯得創新力不足。使得日企失去了近十年間的所有機會。而漸漸趨於平庸。

二.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大型企業擠壓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是日企缺乏創新力的根本原因。

拿我們國內的創業環境來做比較:目前在中國年輕人的創業積極性非常高,根據一篇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70%左右的年輕人都有創業的慾望。而且各地政府和企業鼓勵年輕人創業,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創業孵化園。並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投資機構可以提供原始資本。

而反觀日本,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心態的老化。在發展了六七十年以後,城市裡的各行各業都已經非常完善並形成了產業壁壘,大公司恆大。所以已經基本沒有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了。

沒有新的創業公司出現,就很難有新的顛覆性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出現。因為在原有的大公司裡,固有的存量和既得利益集團過於強大會抹殺創新的出現。 這點是大型科技企業的通病,諾基亞的迅速衰敗就是個很好的列證:諾基亞掌握觸摸屏技術,推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的時間均早於蘋果,但當時諾基亞手機穩居市場份額第一。企業內部和股東們對既得利益的固守阻礙諾基亞進入智能手機領域的時間和決心。導致了諾基亞最後的衰敗。

在日本年輕人的創業意願也非常低。大多數日本年輕人的意願就是進大型日本企業裡上一輩子的班。並且,在老齡化社會嚴重的日本,勞動力價格非常高。據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描述:在日本東京,年輕人隨便到一個便利店裡打工月收入都能達到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樣的收入已經足夠一個人在日本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科技公司的衰落也是一種必然現象。

三. 雖然在創新力上落後了,但日企的核心競爭力仍不可小覷。

我們感覺到了日企的衰落,但是幾乎沒有一家日本科技企業倒閉。事實上,雖然這些日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以不復當年之勇。但日企的很多核心技術還是位於世界的前列。

比如索尼的相機模組,夏普的液晶屏,東芝的存儲技術等等,中國遊客到日本旅遊時還是會去購買日本的馬桶蓋和電飯煲。憑藉著數十年的技術研發,在基礎行業中的核心技術方面建立了一定的技術壁壘。這也是這些日企衰和不倒的原因。

人形機器人技術或將讓日本科技企業彎道超車

“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日本雖然錯過了近二十年科技界的風口,但他也沒有閒著。事實上日本一直在致力於研發自己的“風口項目”——人形機器人。

筆者幾乎每個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媒體上報道日本的人形機器人。隨著人體構造學,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一步步迭代,人形機器人技術日趨完善,而日企始終走在人形機器人研發的前列。

目前的人形機器人還不能完全取代真人。但假以時日一旦人形機器人技術成熟。誰可以率先造出接近於真人動作和AI的機器人,並使之商業化,其創造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某一天:富士康的組裝車間裡沒有一個工人,取而代之的時一個個機器人。餐館裡的服務員也都是形象逼真的人形機器人。所有的家政服務人員都將被機器人取代。這樣的場景放到全球將是多大的一個市場。

而日本科技企業很可能會最先站在這個風口上。這很可能會帶動日本經濟的又一次騰飛。

研究日本科技企業的興衰對中國企業很有借鑑意義

中國目前的情況和90年代的日本的情況很像,同樣是憑藉之前人口紅利和對外商品輸出政策在經濟上實現了騰飛。也同樣將面對美國的經濟制約和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

日本科技企業其發展,中興和衰落的的過程,以及最近二十年來日本企業的臥薪嚐膽。都是值得中國人認真借鑑和學習的。


有態度的土豆


假個鬼

明明就是衰弱了好嗎?

什麼還有很對核心科技牛轟轟,

明明人家半導體精密製造材料原來一直很牛好嗎?

原來人家就是全產業鏈領先好嗎?

不然美國不會搞廣場協議好嗎?

人家上游中游下游銷售消費全線領先,進口原材料就能獨立完成從設計到製造再到消費再出口全世界

毫不客氣的講

除去軍事方面

廣場協議之前的日本可以毫不費力的分分鐘把歐美擼下去

不然你以為日本光靠你提的這幾個產業就可以成為發達國家?還沒睡醒吧?

廣場協議過後到現在你再看看

金融失去自主權

消費電子領域全線崩潰

芯片設計製造領域被韓國後來居上,顯示器材被三星lg乾的苟延殘喘機械、材料領域面對歐美的競爭以及中韓的追趕苦苦守著自己的高地。

就剩幾顆獨苗苦苦支撐

你還說沒衰退?

從全產業鏈到現在只剩下上游廠商,這還不叫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