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看過這些案例,茶葉網深感茶圈太亂,茶人實在傷不起,如今,好好喝個茶真有這麼難嗎?其實不然,認清這些作秀和騙局還茶圈以清白!

NO.1 假收茶、朋友圈作秀事件

蹭茶,蹭飯,偽裝土豪,找樹找茶農合影拍照,大秀朋友圈,實際上一片茶也沒收。

據媒體報道:有這樣一群"收茶人",有組織有策略,以收茶的名義入駐各個大茶山,蹲守在各個山頭,在其不遺餘力地折騰下,或導致鮮葉漲價,讓真正想要收購的人,只能忍痛放棄。甚者,或會間接促使茶農手中鮮葉囤積,造成市場混亂和不良競爭。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他們的"收茶"策略是,茶山拍照打卡,不懂裝懂自詡專家。甚至,過濾掉茶莊老闆,私下向茶農提升鮮葉價格。最後,揮一揮衣袖,帶走的可能只是極少量的茶葉,甚至於,根本一餅茶都沒收。

他們的蹭飯規律是,在摸清楚每日飯點的時間規律後,定點前往就餐,飯畢作鳥散,其餘時間則不見蹤跡。

他們的拍照策略是,山門前給茶樹拍個照,遇見當地茶農合個影。一旦達到車輛無法進入的地帶,"收茶人"就止步於前。找一塊空地,抽菸等候,刷刷朋友圈,拍拍照片。等其他同行之人,從核心茶園返回時,他們已經拍夠周邊n個G的內存,完成了收茶大戲。

於是,在他們的朋友圈或可能是這樣的:

在原始密林的生態下,你的茶老闆與各種地名石碑和掛牌古樹擁抱合影。九宮格照片與定位座標加持,加深票友的信任度。配以一段文字——

早上和某某山頭茶農一同進山收茶,這裡生態很好,但山路難走,好茶不易,且喝且珍惜。今年茶樹長勢很好,為了好茶,再多艱辛都值得!

真相:

他們的茶大多存在於朋友圈的照片和視頻裡,下車拍照、視頻,順便定個位,直播與古樹茶親密接觸的瞬間。甚至,可能在他們朋友圈的編排下,同行的其他茶商和茶農,也會成為其團隊下的工作人員。

(事實上,每年春茶季茶商老闆們,都會早早去到各大茶山瞭解當年茶樹的生長情況,掏錢購買新鮮的春茶,但絕不包括我們本文中提及的"收茶人"。而對於,他們能否拿到正宗的核心茶區茶葉,也不在考量範疇之中。這與資源、實力無關,關乎的是其收茶目的的真與假。)

NO.2 雨林代表老班章事件

老班章茶農集體"被代表",強行"被代言",引發茶界朋友圈軒然大波。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據數位老班章茶農朋友圈爆料,圖片中"代言"老班章460位茶農的"一家人",自己從未見過,更不是老班章的人,也從未見過雨林在老班章收過一斤茶。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有茶農爆料是南糯山王姓一家人,冒充老班章茶農,說雨林如此明目張膽地欺騙人,囂張至此。

事後有媒體報道,雨林媒體部推广部負責人回應是外請攝影團隊找錯了人,導致出現了誤會。評論炸開鍋,又是"臨時工"、"外請團隊"出問題的甩鍋套路。

後媒體連線雨林古茶坊負責人,對方卻以"在杭州參加茶博會,時間難以確定"為由,未作答覆。最終與老班章方面代表班章村村長李建文取得了聯繫,又爆出了更多的細節:"要不是外界的信息傳進來,我們都完全不知道這個事情。"班章村長李建文對"被代言"的事情深感意外。

老茶文摘報道:廣告上的南糯山茶農把老班章460戶人家給強行代表了,老班章尊嚴受到了極大傷害!

朋友圈擴散、相關自媒體報道,流言四起,輿論譁然。受到輿論的壓力,雨林已把相關宣傳代言老班章的海報圖文消息已撤下,但未在其官媒上作出任何的回應。截止目下,輿論風波似乎已悄悄地平息,雨林繼續進行全國2000場的老班章品鑑會。

NO.3 普洱茶區塊鏈騙局事件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據澎湃新聞報道

普銀公司通過"趣錢網"P2P平臺對外宣稱,其公司發佈的"普洱幣"(後更名為普銀幣),號稱是"全球首個本位制數字貨幣",是"普銀集團以10億優質藏茶作為原發本位資產,經由三方倉儲、鑑定、評估、確權後,通過數字加密技術將藏茶資產寫入區塊鏈併發行的本位制數字貨幣"。

然而,該公司並未取得國家行政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且對該批茶的一小部分樣品茶進行了"參考評估"的公司並無鑑定資質。

也就是說,該公司自導自演了一出"財大氣粗"的戲,只是為了給投資者渲染無比美好前景,迷惑之蜂擁認購。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所謂買賣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操作實現的,一度將普洱幣的價格從0.5元拉昇至10元。實際上,該公司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

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普銀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

2018年5月,深圳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金額3.07億元3000多位投資者被騙。

NO.4 幫外公賣茶葉事件

"綠茶小妹"網"釣""單身汪"。加好友,編故事,苦情戲,美人計,搖尾乞憐,楚楚可憐,步步為營,得寸進尺,最終瓦解對方,轉賬,收錢,拉黑。

據珠江播報報道

整個營銷騙局一般週期為60天,每天都有具體步驟,層層設套:15天閒聊,失戀5天,辭職回家鄉20天,這期間會做義工、學炒茶、照顧外公等等,最後20天為騙局"爆點",一系列理由騙事主慷慨解囊,購買昂貴茶葉或其它物品,直到事主發覺醒悟,然後被拉黑為止。整個劇情視頻圖文結合,使事主信服......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據警方介紹,"美女圖像"背後都是些被詐騙團伙重金聘請的長相氣質出眾的模特,把他們拉到雲南、武夷山等地茶山或茶農家裡拍攝。並且一年四季匹配不同裝扮風格,把美女應景視頻與圖片都會提前準備好。

該團伙成員大都為90後青年,目標以單身男性為主,通過說些曖昧的話,引誘其上鉤。而他們出售的茶葉,大多濫竽充數,質差價高,加香料,二手茶晾乾後重新包裝等。

NO.5 標題黨事件

"綠茶賣茶小妹軍團"進軍普洱茶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相信各位茶友,遇到過此類標題。

然後開頭你會讀到一些陳述茶行業弊端及亂象,以次充好、假冒偽劣,茶葉價格高昂等等大多數的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看的你心驚肉跳,連連點頭,不斷稱是;

之後,文章筆鋒陡轉,像變戲法一樣,突然蹦出一個茶農小妹妹,開始講起了自小生在臨滄、版納產區,冰島老寨、颳風寨、落水洞,高山村等等名山村寨......家裡歷來就留下了祖祖輩輩種植的茶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也靠茶葉為生......因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大學學的是茶學專業,或者畢業後惡補相關茶葉及營銷之學......由於市場的混亂,不僅導致了消費者被坑被宰被蒙,自家的茶葉銷路也困難重重等等令人哀傷的故事;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然後開始扯,原產地,原生態,自有古茶園,純手工、古法制茶,鮮葉採摘加工包裝一條龍,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因為基地自有,現可以以低於同行業的良心價格,給消費者送上一杯原汁原味、生態健康的好茶。

有的甚至吐血寫道"自殺式降價" ,只要同行業50%的價格。嗯,確認過眼神,確實是做慈善的良心商家。

接下來是加微信環節,然後就是關注假象:已有多少人多少人關注了我的微信的假象。最後是精彩評論假象:軟件模擬製作的茶友熱忱留言、評價、反饋假象。加微信之後,朋友圈滿屏化妝品微商即視感,千篇一律的口吻及下單收付款的模擬假象。

真相:

他們都是偽裝的,並不是你所認為的那個我見猶憐,有想法有毅力,吃苦耐勞堅強能幹的茶農小妹妹,其背後是一個包裝團隊在運作,是此前早已有之,早已司空見怪的福建鐵觀音及其他賣茶小妹的模式以乾坤大挪移之術,偷偷用在了信息高度不對稱、以講故事為主的普洱茶身上而已。

穿幫1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車牌號 人 同一輛車不變 公司名變

穿幫2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那麼大堆菌類!在同一棵樹上掛了三家公司的牌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消費者的欺騙和隱瞞。

特別提醒:他們的標題現在又變了。但內容和套路基本不變。

NO.6 天價牛肉坑肉桂事件

山場茶,大師茶,品種茶,各種噱頭哄抬價格。 講故事,誤導消費者,牟取暴利。

據新華視點報道:

2.9萬元一公斤的"牛欄坑肉桂"茶,其實是茶商將1000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裝"而成;普通茶葉只要貼上"大師茶""山場茶"的標籤就身價倍增…… 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在武夷山景區牛欄坑裡,有的面積僅幾分地的茶園,竟然插了好幾家茶商的標牌。(新華社記者魏培全3月31日攝)

記者在武夷山調查瞭解到,牛欄坑核心區茶園面積其實僅二三十畝,產量也就500多公斤。但近來,在一些茶商的廣告宣傳和炒作下,牛欄坑的面積被不斷擴大,不同區域還分別被命名為"牛首""牛肚""牛尾"等。但凡跟"牛"掛鉤,茶葉就身價倍增,往往是周邊山場出產茶葉的好幾倍。

真相:

(1)在各大電商平臺,形形色色的"牛欄坑肉桂"茶葉保守估計有上百款,售價從每公斤上萬元至二十幾萬元不等。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2)不少"牛欄坑肉桂"的外包裝上卻連廠家名稱、商品商標、生產許可證等基本信息都不全。

(3)牛欄坑的茶園屬於當地村民所有,一些在這裡插牌的茶商,有的僅僅是向村民收購了少量茶葉,有的就是花錢在這裡插個牌子,主要是為了做宣傳或展示給外地客戶。

(4)除了假冒之外,個別茶商炒作所謂'山場茶''大師茶''品種茶'等,以千奇百怪的'花名'為噱頭哄抬價格。 有的一泡8克左右的所謂'山場茶',賣到3000多元,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幾萬元的巖茶越來越多,更多是靠'講故事',誤導消費者,牟取暴利。

NO.7 茶農混臺地小樹大樹賣鮮葉事件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網友透露,當外地的客商或發燒友親自來雲南茶山收古樹茶時,現在的茶農會擺出三袋價格統一的茶葉任你挑選:

第一種情況:三袋都是臺地茶;

第二種情況:三袋都是小樹茶;

第三種情況:一袋小樹茶+兩袋臺地茶;

第四種情況:兩袋小樹茶+一袋臺地茶;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第五種情況:一袋古樹茶+兩袋臺地茶;

第六種情況:一袋混採+兩袋臺地茶;

第七種情況:一袋摻雜+兩袋臺地茶;

第八種情況:三袋混採;

第九種情況:三袋真真假假;

第十種情況:根本就不是本地茶……

NO.8 上山亂插茶王樹事件

掛牌、拍照、自稱自有古茶園基地,簽約茶農承包基地

就是茶商與茶農約定,我在你古茶園插個廣告牌,當然我給你插牌費,採摘權使用權還是你的。然後,各種茶商對外宣稱自有古茶園基地的好戲就開始上演了。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當地茶農拆毀廣告牌

不少茶商號稱自己在某某產茶區承包了一片古茶園,然後開始謊話連篇,從一片古茶園忽悠到簽約了一座山,再誇張到簽約了十幾座山。

以冰島村為例,古樹不均勻的灑落在村民生活居住的寨子周圍,這裡走幾步就是一個廣告牌,更有甚者你眼前就有一個廣告牌,然後你一轉身又是一個廣告牌,你無法分清哪幾棵古樹是哪個廣告牌所有;

真相:

當你看到一個商家這樣宣稱自有古茶園,之後你又看到幾百上千商家都自稱自有古茶園,於是茶友們開始對大量的"自有茶園"產生了懷疑,因為雲南古樹茶產量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古樹茶、名山茶、小產區茶僅為30多萬畝,僅佔全省600多萬畝生態茶、有機茶、現代茶園的5%。舉個例子,家家茶企做老班章,謊言就不攻自破了。

NO.9 央視點名普洱茶事件

央視新聞報道一系列問題

究竟什麼是古樹茶?

答案五花八門!

編個故事,身價搖身一變?

幾年前,當地並沒有所謂古樹、大樹明確區分。

商家都是亂蒙亂猜古樹年齡的?

這些人都是自己估樹齡,我們是本地人我們知道。

2017年古樹茶數據

古樹茶在市場上所佔的比例不足4%

市面上古樹成風!

不懂茶的基本上很難買到這種真正意義上的那種。

標有"班章""老班章"的普洱茶隨處可見。

店老闆直言,其實整個市場上幾乎沒有正宗老班章。正宗的老班章現在市面上很難買得到。

印有"老班章"字樣的普洱茶餅,上面標示著"大樹純料"。普洱茶經銷商:這上面說純料大樹,肯定是不可能的。

說到底,茶是用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過度將其神秘化、奢侈化最終只能讓它遠離消費者。另外,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應該對普洱茶市場及時整頓規範,不能讓矇騙成為習慣,讓炒作成為常態。

加強監管,規範行業標準!

NO.10 數據騙局

市面上,成品量大於真實產量

古樹茶就那麼點量,今年各大電商平臺標榜的那麼多名山頭產量總和可以嚇死你。

細思恐極!2018朋友圈瘋傳的十大“茶界騙局”,個頂個的套路深!

比如薄荷塘,據瞭解,2018年薄荷塘幹茶產量大約僅在500-600公斤,現場收購原料仍需排隊等候,依然一票難求。然而,市面上薄荷塘的量早已超出實際含量的N倍。

有人爆料,一家某貓旗艦店最大庫存顯示近兩千件,以每餅357g來計算,他家2018年薄荷塘成品量高達700公斤......(這還只是一家)

關注↗【茶葉網】做好茶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