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洪洞侯家堡 一口老井的歷史

為編著《洪洞通背拳概覽》一書,在槐鄉汾河兩岸行走了近10年。從1854年(清咸豐四年)馬牧許家第十世祖許知源編著的《通背拳》一書的序中獲悉,當年的畫家侯有德繪製了108勢圖譜,第三代洪洞通背拳傳人施繼文的大兒子施 根林“等身作勢”起。如大海撈針般在槐鄉尋找侯有德的足跡。2014年初冬,在洪洞南邰村得知侯有德是洪洞大槐樹鎮侯家堡人。筆者先後數次與朋友一起到侯家堡村、南衛村查尋深入侯有德的足跡和遺存作品。

山西臨汾:洪洞侯家堡 一口老井的歷史

洪洞縣大槐樹鎮侯家堡村口有一口老井,井亭的牆壁上還有一塊方形的石碑,如今雖然衰敗,但這口老井曾經的歷史,被村民廣為傳頌。

這口老井位於村子的大路旁,井亭為磚砌單孔券窯洞,券洞的正上方有三個磚雕的文字,“井王”二字特別清晰,“井王”之後的文字風化嚴重,通過字形可以辨認出半邊“亭”字。隨著歷次修路,如今這口老井已經荒廢,井亭裡被人為堆滿了垃圾。通過井亭口可以看到,正對井亭口的南牆壁上,有供奉“井神”的神龕,神龕旁的曾貼有毛筆書寫的對聯,由於荒廢時間較久,井亭內光線較暗,對聯內容無法看清。這是2016年到侯家堡子村時井亭的情景。

“這口老井曾養活過侯家堡村裡10幾代人,是村裡的一口功勞井。”生活在村裡的侯家後裔介紹,這口老井的歷史就記載在旁邊的石碑上。石碑最後一行的人名是“侯樹德”

山西臨汾:洪洞侯家堡 一口老井的歷史

2018年9月9日,受洪洞金石錄主要作者李國富老人的邀請,再次來到侯家堡村。

在村民的指引下,筆者與老人首先看了那塊有“道光十六年三月”(公元1836)文字記載的石碑,碑上部分文字風化不清,但能看到“癸已之歲”“吾欲建亭其上而力不從心”“建亭其上第恐久而遠識”“以垂不朽”等字樣。文字記述之後為捐款人的姓名及捐資銀兩。上有“議敘侯從政”“監生侯桐封”等名字。令人驚奇的是,上面的名字均為侯姓,無其他姓氏。

精通金石的李老先生以最快的速度將碑文抄錄。他對筆者介紹“侯家堡《井王亭碑記》癸已之歲南屏兄向予口言曰吾村有#少覆一亭每逢陰雨人苦泥濘,吾欲建亭其上而力不足可奈何餘曰此事口惟聯合可成,南屏兄存千言,因聯百會一道會終以所拔佈施建亭其上苐恐不久而遂誠因序此事,以垂不朽雲。

(首事人、納會人若干略……)道光十六年三月

碑文大意:癸已年(公元1833)南屏哥說,村裡有一口井,但卻沒有遮攔,遇到陰天下雨,道路泥濘,村民挑水不方便,人們淋著雨在井前等候排隊提水的滋味也……。他想在井上蓋一座亭,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眾村民說,只有聯合起來,村民眾籌才能辦成此事。南屏哥對此事說了千言萬語,最終感動了“百會一道會”,在村民眾籌的基礎上,道 會撥一部分“佈施”才建成此井亭。

仔細察看,井亭與一戶人家的房子連為一體,如今建築破敗,院落荒蕪。村民依據文字推斷,撰文者可能為房子的主人,建亭之前已有想法,但因力不從心,在村民的捐助下,願望得以實現,既與房屋連成為一體,也保護了水井,方便了眾人吃水。令人遺憾的是,村民自掘水井和有了自來水後,老井無人管理,成了現在樣子。“以現場判斷,該房子的主人應該是‘南屏兄’的”李國富老人說。

山西臨汾:洪洞侯家堡 一口老井的歷史

“碑上的文字雖然在一點點風化模糊,但是老井的歷史不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侯氏後裔村民介紹,“老井雖然荒廢,常有喜歡文化的人拓印了碑上的文字,或用相機拍攝碑上的內容,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會有完整的文字回進入我們的視野。”

2016年初冬,侯家堡子侯氏後裔村民的願望在李國富老先生“火眼金睛”下,完整複製,受筆者對文言文的理解程度的限制,其真實內容還原有待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