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红作品:羊肉泡馍

【作者简介】:刘二红,网名红文,布衣居士。文章散见于各类网络平台及地方报刊。

刘二红作品:羊肉泡馍

每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会有其明确的地域特色,就像一张地方名片,让你一想到这地方,就会想起这地方的某种美食。比如新疆的烤羊肉串,四川的麻辣火锅, 外乡人到了陕西,说起陕西的名吃,首先会想到羊肉泡馍。

去过西安的人都知道,西安的回民街很有名,这回民街也叫回坊。从西安的钟楼向西大街走,到了鼓楼就到回坊了。回坊的清真食品很多很丰盛,喜欢清真食品的朋友到了这里,绝对可以一饱口福。不过,我还是给朋友们特别推荐一下羊肉泡馍。因为羊肉泡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名小吃,而西安最正宗的羊肉泡馍要到回坊去找。在回坊里,大招牌的羊肉泡馍馆有老孙家的,贾永信的,老铁家的,其中老孙家的羊肉泡馍名气最大。西安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西安就不算到中国,不吃老孙家泡馍就不算到西安”。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吃过老孙家羊肉泡馍,吃后赞不绝口,挥笔写下“天下第一碗",老孙家把这幅字装裱成匾额悬于饭店的显眼处。这让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更是名声大震。

我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关中人,对羊肉泡馍有着特别的情怀。我在陕西时,隔一段时间,总要吃上一回羊肉泡馍才觉得过瘾。就是出远门离开了陕西,最牵肠挂肚的家乡饭菜还是羊肉泡馍。每次到西安去办事 ,说起要吃饭,我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回坊里。似乎满西安城,只有这里才是吃饭的地儿。而到了回坊,也必定是来碗羊肉泡馍吃后才觉得满足。老孙家羊肉泡馍名气最大,但对于美食者而言,百闻不如亲口尝一遍。走进这老孙家羊肉泡馍馆,首先这里店面的干净卫生就让人觉得舒心而有食欲。回族人最讲究干净。里边的陈设皆以伊斯兰文化气息浓郁的蓝色调为主,给人以清静淡雅的视角冲击。服务员都穿戴回民的民族服饰。

刘二红作品:羊肉泡馍


"老板,来碗羊肉泡馍!”

我刚要完饭,一个头戴白帽顶的回族小伙子给我端来一只大瓷碗,一个馍篮上放两块烧饼。我开始细细地往碗里掰馍。这是个细心活儿,到了饭点,肚子咕噜咕噜催促着闹意见呢,手下却不能着急。就这样不急不慢把馍掰得细碎而均匀,到时候才会泡得入味,吃着香呢。

饭馆的服务员像监工一样,我刚掰完馍,他就过来收回了我的碗,拿到后厨去了。这间隙,我抬头环顾起店内四周。墙上牌匾写的羊肉泡馍的来历很有趣。说"宋太祖赵匡胤少年时穷困,吃不饱,穿不暖,流落长安街头乞讨为生。一日实在饥饿,就向卖饼的人讨要。卖饼的好心人送他一块饼子。饼子又干又硬,赵匡胤实在难以下咽,就向卖牛羊肉的人讨要一碗热羊肉汤。他把饼子掰碎泡着吃,十分美味。后来他当了宋朝开国皇帝,整天山珍海味都吃腻味了,想起当年在长安街上的羊肉汤泡馍。他觉得那才是世上最好吃的饭菜。于是他就让御厨照他说的去做,结果总做不出当年的味儿。终于有一回他巡视长安,又走到了当年他曾讨要羊肉汤的那家店。店家见皇帝要吃他做的羊肉汤泡馍,又是烙饼,又是掰馍,还增加一些佐料,第一碗羊肉泡馍就这样诞生了。因为宋太祖的推祟,这种美食很快得到推广,并流传至今。

看完后,我暗自窃笑,这故事也没说当年的羊肉店主姓谁名谁。若也恰巧姓孙,这老孙家羊肉泡馍馆就不是百年老店,应该叫千年老店了,而且还成了羊肉泡馍的开山鼻祖。这时我的羊肉泡馍也端上桌了,羊肉的浓香扑鼻而来,让我食欲大增。因饥饿而久等的饭菜,吃得狼吞虎咽,额头直冒汗。想我那吃相一定不雅。一碗下肚,仿佛了了一件久违的心事。那个心满意足的样子,出了店门走好远一截,还觉得口齿生香,回味悠长。

刘二红作品:羊肉泡馍

论起养羊,陕西比不过新疆,内蒙和宁夏,就是在陕西境内,关中也远不及陕北地区。为什么关中人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我在渭南一家固市水盆羊肉泡馍馆吃饭,看到羊肉泡馍起源的另一说法: 春秋战国时,秦军英勇善战。在打仗时,秦国每个士兵前胸后背各背一个烙熟的锅盔馍(古时把锅盔馍叫墩饼),锅盔有多大呢?陕西八大怪里一怪:馍馍像锅盖,直径有50∽60cm的样子。这锅盔馍又干又硬,轻便且易长期保存。战时锅盔像铠甲一样保护身体免受刀箭伤之苦,开饭时只需烧一锅羊肉汤,泡上锅盔馍,美味,营养,还顶饱。能及时补充作战时的大量体力消耗。秦国凭借这秘密武器,一举攻破六国连纵,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王朝。馍馍像锅盖和羊肉泡馍作为三秦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沿用。

一种饮食,来历种种,也无须一一考究。岁月悠悠,这种饮食历经了太多人的品尝,改进,才获得人们经久不衰的推崇,成为能代表一个地方特色的美味。我相信,羊肉泡馍不仅是老陕人的最爱,随着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力,它必将成为许多人对丝绸之路追根溯源时,最美好的味蕾记忆。

刘二红作品:羊肉泡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