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宝宝大脑更聪明,娃出生后10个月开始,爸妈要学会“偷懒”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爸妈说:“宝贝,你乖乖玩,家务活妈妈来做。”“你只要管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你操心。”

宝爸妈们可能不了解,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仅为3%,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这一比例为87%,两者相差悬殊。

想要宝宝大脑更聪明,娃出生后10个月开始,爸妈要学会“偷懒”


日常家务活动包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买家庭用品等,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感觉对孩子没有意义。

其实,幼年不做家务,有弊无利。

1.最突出的表现是孩子不擅长做动手的活动,看起来手比较懒,我们经常说的“瓶子倒了都不扶”,也是对家庭缺乏责任感;

2.孩子做事情缺乏逻辑和效率,因为做家务等零碎的事情,需要有计划的安排;

3.孩子觉得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和自己无关,导致自己的生活比较混乱,没有秩序。

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如打扫各个房间的卫生,洗衣服和清理玩具,帮爸妈买菜、洗菜及做饭,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客厅(公共区域),整理书房及玩具屋,给花草浇水等等。

想要宝宝大脑更聪明,娃出生后10个月开始,爸妈要学会“偷懒”


每种家务活动对孩子的能力要求不同

怎么打扫房间既节约水又能打扫得干净,先打扫哪个房间利于垃圾的整理;

如何根据吃饭的人数计划买菜、做饭的量才不浪费;

自己的房间怎么整理才方便生活,爸妈的房间和自己的房间有什么不同;

书房的书籍要怎么整理才方便查找和阅读;

如何给花草浇水才能让它们生长得茂盛。

做家务需要孩子做好规划和流程

经常做家务的孩子有以下优点:

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计划性,使得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整理房间的过程是很好的逻辑推理锻炼的过程;

在整理物品过程中孩子了解自己的需求,把资源最大化,比如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分享给需要的人,学会断舍离的智慧生活;

做家务能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责任,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做家务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锻炼,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做任何事情,要保证孩子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如何让孩子愿意分担家务

想要宝宝大脑更聪明,娃出生后10个月开始,爸妈要学会“偷懒”


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孩子做任何事情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做家务当作游戏。

比如,边让孩子听节奏欢快的歌曲边收拾玩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爱上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做饭时,家长和孩子给饭菜起一个好玩的名字。

让孩子拥有成就感

孩子做完家务后,家长可以和孩子欣赏成果,分享做家务的感受,鼓励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受成就感,同时感受家庭共同参与的快乐。

有人倡导孩子做家务可以适当给一些报酬,以激发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我个人不赞同这种做法。

孩子在家庭里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因为家里所有成员都有义务做家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图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