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爲了不使自己成爲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職場經驗、企業管理知識!

在未來到來之前,劉強東和京東的創業故事,才剛徐徐展開。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獨裁者”

曾將喬布斯趕出蘋果公司的約翰·斯卡利說過一個觀點:“成功的科技企業裡沒有民主。”“硅谷不是靠民主領導成立的。”

這個觀點同樣適用於中國互聯網企業,馬雲、周鴻禕都是有名的“獨裁者”,劉強東也不例外。“獨裁”對於一個處於打江山階段的企業來說,某種意義上是件好事,它意味著這家企業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迅速而有力的決策,以及自上而下的執行動力。

京東早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劉強東個人的奮鬥史和獨裁史。

劉強東出身農民家庭,對於農民的辛苦和生活不易深有體會,這讓他成為了一個有溫度的人。1998年,劉強東拿著在日企工作攢下來的12000元去中關村站櫃檯,這是京東事業的起點。彼時的中關村是一個魚龍混雜的電子產品集散地,但劉強東從一開始就和別的商家不一樣,他要堅持賣正品。

2003年非典爆發,線下店的生意沒法做,劉強東才開始嘗試在網上賣貨。對於關閉所有門店轉型線上,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表示反對,但劉強東干了。

有投資人評價早年的京東商城是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打仗,對手是成立較早、資本雄厚的當當網、亞馬遜和淘寶網等。劉強東就是這頭獅子,所有的大事小事他都過問,甚至公司最初的很多系統都是由他一行一行代碼敲出來的。

2007年拿到今日資本的投資以後,劉強東又非常獨斷地決定要自建物流,這種重模式在當時的企業家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京東最後真的把物流做成了自己的護城河。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其實放到今天來看,劉強東在京東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做出的決策本身並不神奇,可貴的在於他把自己定下的目標都踏踏實實落了地。執行力來自領導力,凝聚隊伍,劉強東有自己的獨特方法。

早年京東盛行“酒文化”,因為經常加班,下班後往往已經是晚上9點或者10點,劉強東就會招呼大家一塊吃飯喝酒,順便聽聽員工的想法。酒桌成為老闆劉強東“籠絡人心”的好地方,也成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好渠道。喝到興頭上,員工一拍胸脯,立下業務目標,劉強東再承諾點獎勵,喝完酒第二天大家就會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直到今天,劉強東在內部演講和發內部信時都會開口閉口“兄弟們”,他深知自己帶領的大部分員工處在基層,京東給予他們高於大多數同行的待遇和可以晉升的通道,給他們尊重,以及分享集體果實的機會,而他們給予劉強東的是絕對的服從和超強的執行力。

這種劉強東一個人負責戰略幷包攬大事小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2008年。2008年以後,隨著京東開始向全品類擴張、物流隊伍日益龐大,劉強東逐漸發現自己再繼續完完全全、事無鉅細地管理這樣一家急速成長的公司已不太可能。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引路人

2007年,第一波職業經理人加入京東;2008年,京東員工超過千人,劉強東開始有危機感。

藉助資本的力量,京東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煩惱也隨之而來。首先,員工數量暴增,劉強東個人可以管理和影響的範圍十分有限;其次,隨著京東從3C向圖書、家電、日用百貨等品類擴張,劉強東本人對於這些新業務的具體細節也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延續過去的管理模式已不太現實,在投資人的介紹下,第一波職業經理人接踵而來。

從2007年到2008年,陳生強、嚴曉青、李大學、徐雷的一眾干將加入京東,成為了劉強東開拓疆土的左臂右膀。這批職業經理人的到來填補了京東因發展速度太快但內部培養人才較慢造成的缺口,也幫劉強東分擔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

劉強東在京東的角色開始轉變,從徹徹底底的“獨裁者”變為只負責戰略的引路人。

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兼通訊採銷部總經理的王笑松講過一個小故事來證明劉強東對下屬的放權:有一次,一個小家電廠要和京東合作,要求京東預付款500萬元。王笑松覺得事情有點大,就去請示劉強東,但劉強東反問他:“我有告訴過你,你的簽字權限是多少嗎?”王笑松回答:“沒有。”劉強東說:“那就行了,你可以走了。”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我不是神仙,我不可能百分百正確,所以還是要服從集體的智慧。”這是企業變大後,劉強東的感悟。

為了打造一支具有戰鬥力的團隊,京東在內部實行了管培生計劃,成立了京東大學,但如何協調幾萬人的團隊協同作戰,這是個問題。京東在內部實行ABC管理原則,目的就是對下充分放權但又進行牽制。比如在人權ABC方面,按照級別C向B彙報,B向A彙報。C的加薪、辭退、獎金和股權等等都由A和B一起來決定,避免一個人說了算。

當劉強東手下擁有十幾名副總裁,各管一塊具體的業務,並且利用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可以保證大家方向統一、路線一致時,劉強東就被解放了出來,他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公司戰略。

2013年,劉強東甚至跑到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半年書,結果發現高管各司其責,公司正常運轉,這讓他高興壞了。那一年一回到國內,劉強東就在媒體溝通會上表達了自己對公司管理進步的喜悅。

劉強東心底明白,京東已經準備好了,作為引路人,他可以帶著公司去美國上市,然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我只關心未來”

儘管脫離了劉強東京東也能照常運轉,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劉強東仍然是這家公司的唯一掌舵者,他的格局決定著京東究竟能走多遠。

對於未來,劉強東認為自己或許不是最敏感的,但用戶優先的原則會讓京東保持不敗之地:“我們2004年開始做電商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有卓越、噹噹、淘寶,他們已經做的很成功了,而我們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我覺得最後電商的競爭一定是用戶體驗的競爭,只要我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我們相信最後還是能夠贏得消費者的。”

在自營B2C和開放平臺業務已經形成規模之後,劉強東把京東的新增長點放在農村電商、跨境電商、O2O、金融服務等方面。以跨境電商為例,他希望一方面把國外的商品引進中國,在一方面把中國的商品輸出海外。“我覺得過去20年中國經濟是伴隨著中國製造,而未來20年,中國經濟一定是伴隨著中國品牌。中國經濟要向全球擴充,一定伴隨著一個又一箇中國品牌走向全球。”

劉強東: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從獨裁者變成引路人

劉強東把京東稱為“孤獨者”,他說,京東沒有學習亞馬遜,沒有學習eBay,也沒有學習天貓和淘寶,而是一直按照自己對國家經濟發展和零售行業發展的理解去專心做事。“零售行業其實就三件事情:用戶體驗、成本、效率。”

在劉強東看來,未來五到十年,零售行業的地域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商品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通。而在這個趨勢下,像京東一樣的大零售商會通過降低成本獲得優勢,使消費者最終獲益。

而在未來五到十年,京東仍會以零售業為核心,雖然也會涉足金融等業務,但目的仍是為零售服務。

當被問到會不會考慮回A股時,劉強東當即表示不會:“對於不同資本市場帶來的溢價的不同,我一點都不感興趣,我只關心這家公司五年、十年之後怎樣發展,我們希望能夠持續長久的為股東創造價值。”

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十幾年來,劉強東從一個“獨裁者”轉變為引路人,他在不斷革新。



藉此機會給大家推薦一款CEO成長課程《CEO周課》;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課程包含企業管理、創業指導、人才管理、財務管理、股權分配、項目投融資、資本運營、戰略及運營管理、企業併購重組、上市指導、互聯網運營創新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15-20分鐘的時間來收聽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