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簡稱“芝大”(UChicago),位於美國國際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位列各個大學排行榜世界前十。這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走出了世界超過35%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世界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而從曼哈頓計劃開始大批科學家彙集於此,在“原子能之父”費米的領導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 1)、成功開啟人類原子能時代,並創立了美國第一所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之後著名的費米實驗室,進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學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學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截至2017年,共有9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學習過,位列世界第四。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華裔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曾在芝大擔任化學教授。另有9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七)、4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以及22位普利策獎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學習過。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曾長期在芝大法學院任教(1992-2004年)。

2017-18年度,芝加哥大學位列US News美國大學本科第3,在QS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9,在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列世界第10,在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世界第14。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文化傳統

校訓

芝加哥大學的校訓譯成中文是“益智厚生”,意思是“提升知識,以充實人生。”(拉丁文原文是:"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英譯:"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

校徽

芝加哥大學校徽上印有校訓和的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Phoenix),而這隻鳳凰也是芝加哥大學各個體育校隊的官方吉祥物。

這隻鳳凰象徵的芝加哥精神。芝加哥市於1871年毀於一場大火,史稱“芝加哥大火”,而後浴火重生,被譽為“第二城”(Second City)。芝加哥市的房屋重建首次運用了大量鋼架結構,著名的芝加哥建築學派(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和之後眾多的摩天大樓由此誕生。

競技

從1973年起,芝加哥大學屬於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的第三分區(Division III-UAA)——該協會最大分區(2013-14年擁有450個會員)。芝加哥大學擁有19支校隊參與其中比賽,其中包括男子棒球、男女籃球、男子橄欖球、男女游泳、男女網球等等。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院系設置

芝加哥大學的學術單位主要包括本科學院部(Undergraduate College)、4所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s)、6所職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大學進修部(Continuing Education School)和附屬學校等。

本科學院部

芝加哥大學本科(Undergraduate College)教育提供50個主修專業和28個輔修專業的理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制四年,大致分為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新大學學院(交叉學科)五個方向。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s)分為四個學部,2014年秋季學期共有3468名研究生(博士及碩士)。

職業學院

芝加哥大學擁有六所職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布斯商學院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法學院 (Law School)、神學院(Divinity School)、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Harri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Studies)、普利茲克醫學院 (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社會服務管理學院(School of Soci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SSA)。

法學院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由捐助者約翰·洛克菲勒始建於1902年,該校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美國最富聲譽的法學院之一 ——2015-16年US NEWS“全美最佳法學院”排名中,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排名第4。芝大法學院對於社會科學在法學中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以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而著稱。在法學院任教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和美國聯邦第七巡迴法院理查德·A·波斯納法官、弗蘭克H.伊斯特布魯克(Frank H. Easterbrook)法官、丹尼爾R.費舍(Daniel R. Fischel)教授等都是法律經濟學的領軍人物,法律經濟學領域的奠基人、《法律與經濟學期刊》創刊人亞倫·戴雷科特(Aaron Director)亦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著名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重要人物之一。 此外,多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司法部長曾畢業或執教於芝大法學院。現任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從1992年到2004年也在此擔任憲法學講師。美國大學多使用4.0分制或字母分級制,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大多數美國法學院均出現分數逐漸膨脹甚至取消評分等級的趨勢。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因為長期使用一套獨有的155~186鐘形曲線評分系統而著稱。該系統的目的是嚴格控制評分,避免分數膨脹,保證分數的客觀價值。

商學院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創建於1898年,是美國最知名的商學院之一,也是首個授予博士學位和開設EMBA課程的商學院、首個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商學院(擁有8位諾貝爾得主)。2008年11月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正式將學院改名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此次更名是為了紀念“有效市場假說”創立者尤金·法瑪(Eugene F. Fama)的弟子、芝大商學院校友大衛·布斯(David Booth)於2008年11月6日捐贈3億美元。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布斯商學院

醫學院

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於1927年成立,是芝加哥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醫學博士授予單位,為紀念芝加哥普利茲克家族(凱悅酒店集團的創始人)的慈善捐助而於1968年改名為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醫學院(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1989年,著名肝膽外科學家Christoph Broelsch 在芝大醫學院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活體肝臟移植手術。

普利茲克醫學院在US NEWS 2015~2016年度全美最佳醫學院排行榜中位列第10名。該學院因艾滋病研究、婦女健康和初級護理方面的學術成就而著稱。醫學院20%的研究生同時輔修大學的其它專業課程,並可獲得由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社會服務管理學院、法學院等聯合頒發的學位。普利茲克醫學院至今已有11位校友和教師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公共政策學院

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在US NEWS 2017~2018年度全美最佳公共政策學院中位列第4名,僅次於哈佛肯尼迪學院與伯克利公共政策學院。該學院在經濟公共政策、衛生公共政策以及國際關係政策中享譽盛名,目前教員中有兩位諾貝爾獎獲得學者與包括小布什期間財政部長和奧巴馬期間資深顧問在內的若干美國前高級官員。

附屬學校

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U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s)由曾任芝大教授的美國教育思想家、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於1896一手創辦用於美國教育實驗學校,是芝大所屬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私立學校。學校提供從幼兒教育到小學、初中、高中12個年級的課程教育,很多美國名人均畢業於該校。此外,芝大名下還有四所公立的特許學校以及為殘疾兒童開設的海德公園日校。

教學模式

學生學制

本科生5724人,研究生(碩士+博士)9588人,全球校友約157,000人;芝加哥大學本科生選擇畢業後繼續深造的比例在全美名列前茅,有15%~20%的本科生通過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芝大第一任校長哈珀首創了季制學期並沿用至今, 一學年分為四季,全年無休的課程制度讓學生可以自由的安排學術計劃,每分每秒都不被浪費。夏季(六月至八月),秋季(九月至十二月),冬季(一月至三月),春季(四月至六月)。學年通常在九月下旬開始,並在六月月中旬結束。學校在每個季度結束後均組織一次畢業典禮。

教學特色

自哈欽斯任校長以來,學校便以實現通識教育為目標,採取核心基礎與專業課程分離的政策。對於剛進入大學的新鮮人(freshman),在大一大二時必須修畢校方所指定的所有核心課程學分。在2012-2013年,芝大的核心課程每門課堂僅限17名學生,由一名全職教授(而非助教)授課。譬如在2009~2010學年,芝大要求本科生修滿15門核心課程,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通過游泳測試,以及最多三門體育課(根據入學情況)。在修完指定的核心課程學分後,學生在大三大四可以依自己的興趣與期望,專攻校方所提供的五大系,50個主修專業和28個輔修專業,而學生在日後所獲得的校方文憑認定,就是根據他們在大學後兩年所專攻的專業領域。芝大的本科課程以苛刻的標準、繁重的學業壓力而著稱,但芝大也正因此才提供了能令人信服和終身受益的學習經歷。而錄取方面,芝加哥大學是美國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大學之一,2015年公佈的本科錄取率為7.6%。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歷史沿革

創立時期

芝加哥大學的前身是由美國浸信會建立的一所教會學校,該校與芝加哥大學同名,但在1886年由於財政問題而倒閉。而隨著人口向西部遷移和工業發展,遠離發達東海岸的美國中部急需一所一流大學以順應發展。擁有遠見卓識而樂善好施的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憧憬這裡會誕生一個與哈佛、耶魯比肩的大學;1890年,洛克菲勒在原先倒閉的教會學校基礎上開始重新籌建芝加哥大學。經過慎重考慮後,洛克菲勒選擇年僅35歲的著名教育家威廉·哈珀(Willian R. Harper)作為籌備芝加哥大學的助手。1891年7月1日,哈珀因為出色的工作被任命為首任校長。

芝加哥大學還未完全成形,哈珀便為該校制定了嚴格的教師和學生選拔標準。他希望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一所可以和東部的哈佛和耶魯媲美的大學”,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把所有的熱情投入到無情的引進有才能的教師、學生和管理者中去”。為籌辦芝加哥大學,哈珀發揮了他強大的鼓動力,說服了8位在任的大學校長和近20名的系主任辭職來芝加哥執教,這在教育史上是空前的;比如,他去當時著名的心理學研究中心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訪問,離開的時候“挖”走了三分之二的教師和一半的研究生。

高漲的辦學熱情使得哈珀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一個總數為120人的一流研究和教師團隊,修建了10棟樓;1891年,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成立,併成為學校三大組成機構之一,對之後各個芝加哥學派的建立作出了較大貢獻。1892年10月1日,芝加哥大學正式開課。最初建立的學院有:商學院(1898年),法學院(1902年)和東方研究所等。到1894年,芝加哥大學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與研究的領袖之一。一座新的一流大學誕生了,如哈珀所言:“(這裡)每片碎屑都是新的,卻如蒼山一般牢固” 。而後,哈珀在芝加哥大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奠定了芝加哥大學在美國學術界的重要地位。哈珀受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洪堡精神”(崇尚教學研究合一)的影響,結合了美國的人文學科大學與德國的研究性大學的優勢辦學,主張大學的目的是深入研究,大學生應該在地方社區完成大學的頭兩年基礎課程以應付後兩年的緊張學習——這一思想直接催生了幾十年後覆蓋全美的美國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體系。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哈珀在課程上做了大膽創新,創立低年紀學生學院,全年不間斷提供基礎課程、不分寒暑假滾動式授課和學習,同時允許完成學業的學生在任意學年的任意時候畢業,然後進入“深入研究”階段。

哈珀本人並不畏懼在必要時向學術傳統挑戰,無論是入學標準還是畢業標準他都不希望芝加哥大學對任何其他大學亦步亦趨。哈珀開了高等學府招收女生和任用女教師的先河,同時從建校那天起,芝加哥大學向所有少數族裔開放;哈珀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美國大學的第一個社會學系,並親自擔綱了美國的第一個延伸教育系統的建立,以提供函授和夜校、週末學習課程給那些不能在通常時間或在通常地點上課的人;他率先通過廣告、公告欄和群發郵件對 芝加哥大學課程和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他較早建立嚴密的公共關係網以維護大學的資金運轉,並且為芝加哥城和美國政府的多個委員會服務以擴大芝加哥大學影響。在管理上,他大膽放權,鼓勵行政人員發掘人才和新課程。他在自己一手支持創立的社會學系的教授的幫助下,把芝加哥大學的行政等級和管理機構改革成當時其他大學努力效仿的高效、簡單模式。而所有這些複雜的改革都是在短短兩年間上馬並同時進行的,以至於芝加哥大學在當時成為了最讓媒體和大眾關注的大學之一;這些在當時被稱作“哈珀鬧劇系列”的話題後來被正名為“一場高等教育革命”。

在芝加哥大學任校長的14年間,哈珀被稱為“芝加哥的匆忙的年輕人”。儘管行政事務佔據了大量的時間,哈珀依然騰出時間教課和寫作——他認為行政人員不能獨立於授課之外,所以在兼任校長與系主任的情況下,仍然給自己排了全職教師的課。威廉·哈珀於1906年死於癌症,年僅49歲,卻留下了一所偉大的大學,成為其他大學公開或私下效仿的對象,被稱為“教師們的教師”。歷史學教授弗雷德裡克·盧道夫(Frederick Rudolph)曾在1962年的著作《美國大學史》(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中寫道:“芝加哥大學的創立對美國高等教育整體風貌的塑造是那個年代任何其他事件都無法企及的,它的創立是美國曆史上代表時代精神的事件之一。”

崛起時期

在芝加哥大學第五任校長羅伯特·梅納德·哈欽斯(Robert M. Hutchins)在任的24年裡,芝加哥大學經歷了許多重大變革。哈欽斯提出了旨在防止學術課程和職業課程過分專門化的“芝加哥計劃”,對其他美國大學的本科通識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哈欽斯建立了沿用至今的本科生核心課程(Common Core),並將研究學院重組為四個學部。在他的帶領下,芝大平穩渡過了美國經濟的大蕭條時期(Great Depression, 1929年-1933年)。

二戰期間,芝大在曼哈頓計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時期,大批物理學家聚集芝大,奠定了該校在自然科學界的地位。

作為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格倫·西奧多·西博格(Glenn T. Seaborg)帶領團隊在芝加哥大學喬治·赫伯特·瓊斯實驗室(George Herbert Jones Laboratory) 於1942年9月首次分離並測量出94號放射性元素鈈;之後,95號元素鎇、96號元素鋦也在芝大被化學認定。而在1942年12月2日,著名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及其助手們在芝加哥大學Stagg Field Stadium 內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核反應堆,命名為“芝加哥一號堆” (Chicago Pile-1),成功產生可控的核裂變鏈式反應;這一成就是原子能時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兩年後的原子彈誕生奠定了基礎,芝加哥大學也因此被稱為“原子能誕生地”。

20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反戰運動以及女權主義的興起,芝大校園內的學生運動進入高潮。1962年,學生佔領校長辦公室以抗議學校租賃政策。1969年,為抗議學校開除左翼文人馬琳·迪克森,400名學生佔領行政大樓達兩週之久。

2008年,大衛·G·布斯(David G. Booth)向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一次性捐助3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芝加哥大學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也是有史以來任何一所商學院得到的最大捐款;為了紀念自此捐款,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正式改名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2009年以來,一項耗資二十億美元的計劃使芝大校園進一步擴展,其中包括Palevsky南校區宿舍樓、傑拉爾德拉特納田徑中心、一所新醫院以及一座新的科學大樓。 2011年以來,包括一座十層的醫學研究中心和儒勒·格溫納普生物醫學中心在內的重大建設項目進一步增強了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的實力。

2015年,由奧巴馬基金會等牽頭、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夫人批准,確定 “奧巴馬總統圖書館(Obama Presidential Library)”落戶於奧巴馬曾長期執教的芝加哥大學。

2015年11月1日上午,“首屆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中國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辦。期間,芝加哥大學校友、華瑞世紀集團董事長陳立光先生向芝加哥大學捐款200萬美元,成立“芝加哥大學陳立光獎學基金。 2018年,陳立光校友再次向芝加哥大學捐款1000萬美元,設立獎學金用以支持中國留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