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中的大師代表,你都還記得嗎,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用戶68590185


說到相聲界的輩分,就不得不提到相聲界創始人,對於這個問題天津與北京還存在爭議,相聲界一般認為張三祿是第一代相聲演員,實際還是尊朱紹文為祖師爺,所以就以其師兄弟三人為第一代相聲藝人。面就以大眾普遍認為的情況做一下評述:

第一代,朱紹文,阿彥濤與沈春和,師兄弟三人。

第二代,朱紹文的弟子中的兩位徐有祿和範有緣,還有阿彥濤的弟子之一春長龍,他們後來都收了對相聲界發展非常重要的弟子。

第三代,稱為“德”字輩,因為名字中帶德字的多,其中也多是師傅的賜名或者自己改名。著名的,徐有祿的徒弟有焦德海、劉德智,範有緣的徒弟有周德山,春長龍的弟子有馬德祿,馬德祿便是相聲名宿馬三立的父親。

第四代,這一代相聲藝人使得相聲傳出北京,流傳各地。尤其是在天津衛,紅火程度甚至超過了北京。著名的有:

(焦德海)張壽臣、常連安,朱闊泉

(周德山)馬三立

(馬德祿)郭榮起

(範瑞亭)焦壽海

(劉德智)郭啟儒

第五代,稱為“寶”字輩,這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代,他們演繹了現代相聲的精典模式,並奠定了相聲理論的基石,其中著名的有:

(張壽臣)劉寶瑞,田立禾

(焦壽海)趙佩茹(寶琛)

(馬三立)常寶華,常寶豐

(常連安)高元鈞

(朱闊泉)侯寶林,馬志明,王鳳山

(於俊波)白全福,郭全寶

(郭榮起)常寶霆,楊少華

(譚伯如)陳湧泉,趙世忠

這一輩中可謂大師輩出,現代相聲界的奠基人都出在第五代相聲演員中。這一代演員不但自己功力精湛,而且甘心為下一輩演員當扶梯。他們經常為下一代演員捧哏,在舞臺上以深厚的功力壓住陣腳,形成了相聲界老少配的特有現象。如趙世忠,為師侄趙振鐸捧哏;陳湧泉年齡不是很大但輩份極高,與李金斗常搭襠,他們在師承輩份上竟然是祖孫關係,他還在北大任中文系講師;常寶華,為侄子常貴田捧哏等。

馬三立的長子馬志明,是第五代演員中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少數演員之一,他雖然較其它演員如侯寶林、劉寶瑞等齡差不小,但因為其父在相聲界崇高的輩份,使得他也躋身於寶字輩當中。其風格傳統老到,許多父親的老段子在他手中又煥發青春,甚至《開粥廠》、《賣掛票》、《白事會》等傳統段子,風範直逼老馬。

還有山東快書老藝人高元鈞,早年師從常連安說相聲,後專攻山東快書,成為我國現代山東快書第一人。

而侯寶林的師弟王鳳山,和老前輩馬三立搭襠多年,合作得天衣無縫,並擅演快板兒,曲藝界無出其右。王老還帶有徒弟如著名笑星石富寬。王鳳山辭逝後,馬三立從此謝絕舞臺,不再演對口相聲,最多說些單口小笑話之類。一來是寄託對老搭襠的懷念,二來馬三立風格高怪,難有人能捧得動他,前有王鳳山絕藝在,無人再敢續貂,馬老也無此心。天絕鳳山,亦絕馬老知音。

第六代 馬季、侯耀文、石富寬、蘇文茂、唐傑忠、張文順、李伯祥、杜國芝、高英培、師勝傑、常貴田、趙振鐸、範振鈺、楊議、牛群

第七代 姜昆、郭德綱、于謙、馮鞏、趙炎、劉偉、笑林、王謙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斗、李菁、徐德亮、高峰、奇志

等等。

以此拋磚引玉,文中定有不詳不周之處,見仁見智,望各位指出,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