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破敗土樓竟有如此來頭

這棟破敗土樓竟有如此來頭

牆皮斑駁脫落,過道陰森昏暗,外牆上的"拆"字顯眼醒目。緊鄰著茅箭實驗學校的一棟破敗三層土樓,在繁華的鬧市中,猶如一座燈塔般醒目。

這棟破敗土樓竟有如此來頭

土樓外景。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子笑 攝

7月13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微草社會實踐團隊迎著細雨,來到這棟充滿濃厚時代氣息的危樓,探訪它及孤島守衛者—李安德背後的故事。

這棟土樓建於1969年,曾是"二汽"職工宿舍。而77歲的李安德是"孤島"的堅守者。他說,這裡曾是1969年北京三建公司為"第二汽車製造廠"援建的職工宿舍,是十堰為數不多保存至今的"乾打壘"式建築。與同時代的很多建築一樣,它們見證了十堰步入工業文明。

這棟破敗土樓竟有如此來頭

孤島堅守者—李安德老人 中青網通訊員 徐子笑 攝

李安德老人是重慶永川人,1969年部隊復員後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十堰,支援三線建設。從此,就深深的紮根在十堰這塊土地上。

李安德老人回憶說,當時的十堰十分落後,全市就一條砂石路,沒有鐵路,運輸工具更是貧乏。人員、物資都從丹江口走水路運到鄧灣,再靠人力運到工地上。因為建設不易,最初建設者們只能住在自己搭的"蘆蓆棚"中,後來才住進"乾打壘"員工宿舍中。

"乾打壘"就是在兩塊固定的木板中間填入黏土加以夯實,以此構築牆體。李安德說,"乾打壘"曾經是大慶艱苦創業的"六個傳家寶"之一。

十堰市文物局局長郭崇喜介紹,當年"二汽"在建廠之初使用的"乾打壘"並不是簡單的夯土建築,而是將水泥、石灰、砂石和泥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並在關鍵部位加入紅磚和圈樑夯築而成的,結構強度並不低。

在郭崇喜看來,"乾打壘"作為十堰重要的工業遺產,對研究中國工業建築樣式,恢復和保護古建築,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棟破敗土樓竟有如此來頭

土樓內部 中青網通訊員 徐子笑 攝

李安德居住的土樓因為年久失修,已成為危樓,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但李安德並不願意離開,對他來說,這座土樓,有他的記憶,更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