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東北就是中國的領土,可爲什麼有人說清朝使中國的領土增加了?

敖嘉年


在明朝的時候,東北確實是明朝領土。

國際通常產生國土,領土的概念,是在清朝時期,也就是在清朝的時候,我們眼中的朝代,才被視作一個國家的存在,而它所管轄的範圍也就成了公認的領土。以前的對

邊疆邊遠少數民族區域所置的州府的管理,是稱作羈縻州的,“羈縻政策”源自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時期達到鼎盛。有些人就認為明朝乃至以前對羈縻地區的控制是有限的,也不被國際承認,所以自然就不能算是領土了,所以明朝就沒有那麼多的疆土了。

其實這種思想還是現在的所謂“歷史虛無主義”的延續,拿現在的目光去看當時的事情,無異於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羈縻州府是直接被中央政府任命和管理的,中央政府也有統轄這些區域的機構,而且這些地區的土人也都認為是朝廷的子民,那麼你說他是不是疆土?

正好通過東北來講述下這個問題的實質,在《清實錄》等滿清官方出版的讀物中大講仙女生其始祖布庫哩雍順,建立“滿洲國”,“南朝誤名建州”,其後裔樊察、孟特穆、充善等,皆系王、貝勒和都督,隻字不提與明朝政府的交往,似和明帝分廷抗禮,同系國主。

那究竟努爾哈赤和他的女真是當時明朝的子民呢還是和明朝並行的國家呢?後來所說的滿清嫁妝論到底是真是假呢?我們在這裡就可以找到答案。

據《明實錄》的記載,洪武八年(1375年),改定遼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下轄定遼前衛、定遼後衛等,後共轄二十五衛及兩個州。洪武末年,明政府三次向東北地區進軍,建立了對斡難河域的管轄,將元代大寧路北境至呼倫貝爾地方及鴨綠江以西、遼河南北、海西之地,直到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都納入明朝的版圖。

此時的女真各衛正是明朝政府的地方軍政機構

到正統十二年(1447年)為止,明朝在東北地區共有一百八十四衛和二十個所及五十八個地面(城、站)。萬曆時的女真衛所增至三百八十一衛及三十九個千戶所(地面、站、寨),分設在西起鄂嫩河,東轄庫頁島,北達烏第河,南瀕日本海,包括整個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有力地加強了中央政權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明朝政府對各部女真“頭目”都要“賜給誥、印、冠帶襲衣”。共發給女真各衛的敕書共一千五百道,其中,海西女真一千道,建州女真五百道。

可惜的是清太宗皇太極為了掩蓋其祖先曾為明帝子民的事實,於崇德四年(1639年)將敕書盡行燒燬。 儘管如此《滿文老檔》還是載錄了明成祖朱棣賜給建州女真毛憐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寧布爾罕的敕書,並記下了努爾哈赤觀看這道敕書的評語,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空白,十分珍貴,現譯錄如下:

“二十三日,汗見昔日永樂帝之云為誥命之敕書日:此敕書之言皆善也!依賴他人之手,蒙受他人之恩而維生,豈可復生惡逆:乎!若汗舉用育養,不思敬汗而輕之,此破滅之端也。此敕書,著藏之,是嘉言之類也。賜福 子子孫孫,進而貴也。其勿輕朕此義。”

從這道敕書和努爾哈赤的評語,我們可以看出了,女真各部的居住地區,皆系明朝政府轄地。永樂帝在敕書中一開始就鄭重宣佈,他作為奉天承運皇帝,主持國政,就是為了使“天下一家”,,包括女真各部在內,和關內地區的漢回等族人民沒有區別,都由明帝委派官員管轄,各部女真居住的地區,都納入了明朝政府的版圖,是明國轄地。

女真各衛的官員皆由明帝封授。明政府對女真各部的首領分別封為某衛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等職。

他們的職位也一般是父死子繼,無子絕嗣則由親屬承襲,但皆須奏報明帝批准。比如,“和屯衛都指揮哈哈男卜失庫謹奏:奴婢父在邊出氣力多年了,因此授前職,今父老了,叩頭進貢貂鼠皮一百張;猞猁猻皮二十五張 ,望天皇帝收了,奏得聖旨:知道。”

封授女真衛所官員時,明帝都要賜緒‘誥、印、冠帶襲衣”。這意味著明帝授與各官以權力和特權,女真首領就可依憑明朝官員的資格,行使明朝政府給與的權力,管治屬下軍民。因此,明代文獻中常有女真官員奏討誥敕、印信和冠服的記載。

女真衛所官員必須遵命從徵,擒盜平叛、為帝效力。明帝之所以要封授女真首領為衛所官員,就是要叫他們效忠朝廷,主要是應調從徵,擒捕盜賊,拒絕叛逆。如永樂十九年(1421年),敕遼東總兵官都督朱榮於所屬衛分“並韃靼、女直、高麗寄住安樂、自在州官軍內,選精銳五千,以七月率至北京”,毛憐衛指揮使猛哥不花等便“率子弟、部屬從徵者”,奉命至京。

《女真譯語》收錄了好些女真頭領報稱出力效勞求升官職的奏文。例如,兀者左衛正戶李哥奏:“奴婢每年在邊效勞出力四十多年了,今差兒子李同進送人口五十名,望朝廷收了,可憐見奴婢,討升指揮僉事。”毛憐衛女真楊木答兀亦奏稱:“奴婢……在邊境看守地方,報事殺賊,不曾有違,出力氣多年了,叫憐見奴婢小功,討升百戶職事。”

由上所述,自猛哥帖木兒起,到塔克世,祖祖孫孫皆受封官職,承領誥印,統束本衛(部)人民,按時朝貢,為帝效勞,遵守“朝廷法度”,聽從明廷命令,立功升賞,犯法懲處,這一切表明了,努爾哈赤的祖先世世代代皆系明帝子民。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女真是明朝子民,東北自是明朝土地。

再說說清朝使中國領土增加了的問題。

其實我們看到現在的人,說到清朝就是清朝給中國帶來了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好像沒有清朝,中國人都是生活在水裡一樣,又說西藏,新疆,東北,臺灣,都是滿清首先征服並帶給中國的,這完全都是歪曲事實, 從戰國時期,趙國雲中郡就在現在的內蒙了,雲中郡治雲中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城,燕國也涵蓋了遼東一代,而到了漢朝有西域都護府,唐朝有安北都護,金國,遼國,元朝都對蒙古,東北,西藏有過有效的控制,鄭成功收復了臺灣,這些區域早在歷朝歷代就已經被我中華先人所征服並有效管轄了,這些人的說法,只不過是靠吹捧開疆罷了。

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是有的,那就是維護並鞏固了舊有的中華固有領土,這是站在前邊歷朝歷代的對外開拓上的,不能一句清朝帶來了多少,就完全將前人的貢獻視而不見,又或者是說前人對這些區域統而不治,那也是不正確的,我們看歷史不能用歷史虛無主義,在那個時代,我們能在那些區域駐軍,任命官吏,行使調兵,傳驛的權利那就是我們的疆土,自古以來,不容置疑。


關河南望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在當時真的能算是明朝的領土嗎?

首先,我們不妨看一下《大明一統志》對明朝疆域的刻畫,主要是以兩京、十三布政司為核心綱領,總共包括南北兩直隸(北京、南京),以及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和貴州等十三省的行政區,這就是當時明朝能夠完全控制的區域。

除此以外,就是情況比較微妙的邊疆地區。明朝在當時並不能控制整個東北地區,其統治重心是遼東都指揮使司所在的遼東。根據《大明一統志》的記載:

東至鴨綠江五百六十里;西至山海關一千一十五里,南至旅順口七百三十里,北至開原三百四十里,自都司至京師一千七百里,至南京三千四百里。

這段話基本勾勒出遼東都司的管轄範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遼寧省。如果超出遼東都司的範圍,明朝的影響力是非常微弱的。

當然,即便是受到遼東都司控制的女真人,明朝也沒有將他們視作是自己的子民。在《大明一統志》中,這些人被明確劃分到與朝鮮、日本並列的“外夷”條目。

例如,對於東北女真人的內部仇殺,明朝往往採取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的態度。宣德九年(1434),建州左衛都督僉事範察奏報,有野人楊木答兀糾結七姓野人來襲,殺死都督猛哥帖木兒等人;明宣宗獲此消息後,竟然說:“彼之相仇乃常事,朕豈應疲中國之力為遠夷役乎。” 這段話所表現出的“中國與外夷”的思維,很明確地揭示了當時“中國”的範圍,以及明朝與東北地區的真實關係。

如果與清朝對東北的統治相比,明朝的羈縻策略顯然是微不足道的。


HuiNanHistory


到底如何判斷是明朝的領土面積大還是清朝的領土面積大呢?評判標準不同,自然結果就不同,因為隨著國家實力的強弱,國土面積還會跟著變化。我們取折中的方法:用兩個朝代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圖進行對比。

先說明朝,成祖朱棣執政期間,五徵漠北,戰果巨大,重創韃靼、瓦剌,此時是明朝國力最強盛的時候,也是明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據《明史·地理志第十六》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換算一下大約是1100多萬平方公里。


再說清朝,其國力最強盛的時候是乾隆在位時期,歷經康熙與雍正兩世之餘力,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軍事上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東北與沙俄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莫臥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在分界線相近,但彼時清朝擁有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主權;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此外清朝還領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若加上之前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割讓的一部分國土,實際超過1550平方公里)。


是不是很震撼?現如今國土面積只有960萬平方公里,感覺比明清時少了不止一丁半點啊。

至於題中提到的,清朝使中國領土增加了,這是實話,這個功績不能抹殺。有人認為東北根本不是明朝的領土,因為奴爾幹都指揮使司只存在了26年(1409年-1435年),明宣宗死前遺命旨在停止奴爾乾的一切活動,實際上放棄了奴爾幹,至此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逐漸取代了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這個問題也對也不對,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注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歡迎關注三藏,與您一起探討歷史,做有趣的事。


三藏說史


這個問題要涉及到中國古代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邊疆偏遠地區採用的管理政策。

在中國古代,中央政權對中國周邊地區一般採用兩種管理模式,一種叫藩國模式,一種叫羈縻模式。

藩國制度

藩國即古稱分封及臣服之國。藩國制度就是古代中央政權管理周邊地區臣服於自己的國家的制度,在明朝時期像朝鮮、安南(今越南)、硫球等國臣服於明朝,並得到了明朝皇帝的分封的國家就是明朝的藩國。

這些國家雖然臣服於明朝政權,並且承認明朝對其的宗主權,但是其國內的政權基本上還是獨立的,官員也是自行任免,可以自由對外發動戰爭。

羈縻制度

羈縻就是籠絡控制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自《漢書·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萊者終無驗,公孫卿猶以大人之跡為解。天子猶羈縻不絕,幾遇其真。”

所謂“羈縻”,就是一方面要“羈”,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

而羈縻制度,就是中央政權對國內的邊疆等控制力稍弱的地區進行管理的一種制度,所以羈縻制度管理的地區基本上可以說是國家的領土範圍。

但是該地區的行政或者軍事管理機構不一定由中央進行委派,而是由當地的有勢力的首領當任,由中央進行冊封並承認其管理職能。同時羈縻地區的首領還要承當當地的軍事防禦任務,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該首領也要派出軍隊跟隨中央政權外出作戰。

在明朝,東北地區和雲南、廣西等地區,基本上都是屬於羈縻地區。那裡的行政、軍事長官也一直都是由當地最強的首領擔任,比如明朝時期的四川就是土司秦良玉進行統治的。

而東北地區也是這樣,當時的東北最主要的部落勢力就是女真人。

大多數情況下,明朝政府只是對一些重要的城鎮、據點派兵進行管理,至於偏遠地區是不可能派人去管理的,只是簡單地賜封幾個實力比較強的部落首領,對該地區進行羈縻管理。

所以,明朝時期對東北地區的統治能力還是很弱的,更不要提什麼庫頁島了,估計都沒有明軍上去過。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清朝以後,就有了一定的改變,雖然清朝對東北地區進行封關,但是在軍事上,清朝在東北還是有大量的駐軍的。

比方說現在的電視劇裡經常有一句戲文“把某某某打入大牢,定罪之後發與寧古塔披甲人為奴”。

這句話裡的“寧古塔披甲人”就是在東北寧古塔地區駐紮的士兵,清朝的“披甲人”屬於重裝步兵,是國家的精銳力量。由此可見,此時的清朝對東北地區的統治力還是很強的。

由此可見,該問題裡講的內容還是比較準確的,清朝以後,東北就已經實質上不再是國家羈縻地區了,基本上也可以說是增加了領土。


有書博物館


因為滿清通過三百年的文字獄,已經把大明的歷史改的一塌糊塗,你看現在的歷史書只說李自成、張獻忠是農民起義,把他們當成內患,而不講努爾哈赤一直是大明的武將,他其實是叛亂,也是內患而不是外憂。


樂得清閒710408


先來看看明朝的疆土吧,明朝的山海關至鐵嶺衛,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遼寧省的地方,屬山東省,也就是那個時候的山東省還包涵了半個遼寧省。鐵嶺衛以北到外興安嶺,由努爾幹都司管轄,全稱努爾幹都指揮使司。

努爾幹都指揮使司又是怎麼回事勒?

努爾幹都司是明成祖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蒙古問題,為了對蒙古形成倆翼夾擊之態勢。說白了屬於明朝的附屬國,明朝不干預當地的政治,經濟,僅僅是軍事幹預,為的是對蒙古形成夾擊之事,屬於同盟過。

而奴兒干都司存在時間非常短,僅僅26年,所以如今的東北在明朝時期跟歷史上的朝鮮半島一樣,屬於中原朝代的附屬同盟國,而非真正的中國領土。

清朝發跡與現在的東北,清朝入侵自然將東北作為陪嫁之物納入中國版圖,清朝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在統一中原之後實行了禁閉,也就是著名的“柳條邊”

而“柳條邊”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將東北保護起來,嚴禁漢人出入,禁止與外界交流,使得東北原始生態化,經濟落後停滯。

在清剛入關時,東北比現在要大,因為“柳條邊”的政策,使得東北領土慢慢被沙俄蠶食,造就了現在的東北地圖。


笑嘗歷史百態


大家好!我是一介書生愛歷史,平時喜歡瞭解一些中國的歷史文化,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併成長。

其實在明朝輝煌時期,其國力昌盛,其周邊的一些國家為求庇護,紛紛主動向朝廷進貢,也因此成為了當時中國的藩屬國,縱觀明朝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明朝對於東北的統治並不深入,特別是在外東北地區,也只是出於一個鬆散管理的狀態可是清朝就不同了,東北地區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其控制的深度自然要比明朝控制的要深,再加上清末東北建省一來,就使得東北地區成為了中國穩定疆域的一部分了。

只不過在清朝末期,由於統治者的無能腐敗,西方的一些國家紛紛的跑到了中國,幹起了強盜的買賣,為了所謂的息事寧人,求得暫時的和平,清政府無奈的與列強們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並使得香港、澳門等地都被割讓,可即使是這樣,為何還會有人說,相比明朝來說,清朝使中國的領土增加了呢?

其實早在清朝入關時期,就將明朝大部分周邊部族政權納入了自己的手中,致使清朝實現了更為徹底的統一,退一步說,如果清朝沒有統治這些周邊部族政權,隨著時間的發展,它們很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國家,如此一來,這些領土自然不能再屬於中國的了,雖說在清朝末期,清朝的確是喪失了一些領土,但總的來說,這些失去的領土主要還是集中在相對於明朝新增的領土上,而這相比失去的來說,得到留下來的還佔大部分。所以從另一方面也可以這麼說,清朝領土的發展也為當代中國版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歡迎大家在下方討論發言,並留下自己寶貴的看法及觀點!


一介書生愛歷史


這個問題請歷史磚家“李子木沆”“木府木初”來回答比較好。

我也想知道明明是朱棣可憐通古斯野人,讓他們住那兒,某些人也說清朝是中國歷史,那你頂多是帶了嫁妝回來而已,貢獻個哪門子版圖?

我記得歷史書上有副清朝局勢圖,左上角是熊,右上角是膏藥旗和熊,廣西那邊是代表法國的青蛙,西藏是英國,東南沿海有美國老鷹和其他列強,敢情這就是貢獻的版圖?

補圖😁


懦夫救星X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南到越南中部,北到黑龍江流域,西至哈密,東到臺灣(包括琉球群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帝國。

直到萬曆前期,東北依舊是大明的版圖。後來由於薩爾滸兵敗,東北大部才為滿人所有。

有幸去俄羅斯旅遊的朋友,不妨到俄羅斯遠東博物館去看看,那裡有塊石碑,是他的鎮館之寶。這塊石碑是永宣時期的大太監亦失哈巡視東北時所立,他有力證明,廣袤東北曾是大明的疆域。至於這塊石碑怎成了俄羅斯鎮館之寶,那都是近代割地賠款的條約所致。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明朝時,東北是海西,建州,野人這些女真族的天下。蒙古是瓦刺,衛拉特,科爾沁的天下。新疆是察哈爾,哈密,維吾撒爾的。西藏是朵思藏,吳斯藏的。明朝並沒有真正統治這些地方!到了清朝才真正有效的併入國土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