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Q2晚間新節目盤點:人文類節目成創新源泉,星素互動向星素融合邁進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文丨周欣欣

來源丨《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

一般而言,電視節目創新也遵循自身獨有的季節節奏,開年之際集中爆發,聚集資源打造品牌影響;第二季度平穩過渡,多角度探索蓄勢待發;暑期時節再掀熱潮,彰顯青春與激情;第四季度迴歸收斂,審慎理性前行,為來年預留創新空間。

在如此輪迴更替和循環往復中,電視節目創新市場不斷向前發展,熱點不乏,步履彌堅。本文即以2018年第二季度71城市[1]市場中晚間播出的新節目[2]為分析對象,從播出、收視和創新特徵等方面梳理分析,揭秘時光流轉輪迴中電視節目創新的第二季。

一、新節目播出概況

1、電視節目創新進入淡季,常態新節目佔比連年下降

2018年第二季度晚間時段,在71城市電視市場中,各級頻道共播出新節目800餘檔,較第一季度明顯回落,與2016、2017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穩定,進入節目創新的淡季。

從不同類型新節目的數量分佈來看,進入頻道日常播出序列的常態新節目僅100餘檔,佔新節目總量的12.8%,較2017年同期的14%下降了1.2個百分點,較2016年同期的21%更是減少了8.2個百分點,連年下滑之勢明顯,但降幅趨緩。非常態新節目的創新比例達到87.2%,其中非節慶性的慶典/頒獎/晚會類新節目佔比超三成,電視特別節目和以清明、五.一、六.一、端午等為主題的節慶假日類新節目也保持著較高的創新比例。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2、上星頻道常態節目佔比維穩,省級地面頻道節目創新提速

近年來,省級頻道一直是電視節目創新的主體,在常態新節目和非常態新節目中所佔據的體量較大。2018年第二季度,省級地面頻道節目常態新節目數量佔比達到46%,較上年同期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非常態新節目的創新佔比也有所提升。省級衛視的節目創新步伐則開始放緩,一改前些年常態新節目佔比不斷增長的勢頭,非常態新節目創新佔比也較上年同期下降。

中央級頻道常態與非常態節目創新比例基本維穩,近三年大致保持穩定。市級地面頻道在節目創新版圖中的地位有所變化,常態節目創新佔比較上年同期驟降,與省級地面頻道之間的差距變大。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3、專題、綜藝、青少節目創新集中,中央臺及省級地面頻道專題節目創新活躍

2018年第二季度,專題、綜藝和青少類節目仍然是各級頻道創新最為集中的三大類型,但其數量分佈略有變化,專題節目的創新總量趕超綜藝節目排在首位,尤其非常態專題節目創新比例更高,達到28.7%;但常態節目創新仍以綜藝類節目居首,數量佔比達到29.3%;青少類節目的創新穩定,在常態和非常態新節目中佔比均在17%左右。生活服務類節目則繼續在常態新節目中佔據相當的比例,僅次於綜藝、專題和青少類排在第四位。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第二季度電視市場迴歸常態,傳統節慶期間播出量較大的非常態綜藝類節目創新比重回落,而日漸成為強勢上星頻道提升收視率和影響力之利器的常態綜藝節目,則在各級頻道創新活躍,尤其是省級衛視和中央級頻道,第二季度常態綜藝節目的創新比重均達到50%及以上,遠高於第一季度的33%和53%。

作為第二季度創新類型中的黑馬,專題類節目在各級頻道創新比例攀升,在中央級頻道和省級地面頻道,常態專題節目創新比例分別達到50%和35%。青少和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比例,在各級頻道的分佈也不盡相同,省級地面頻道常態青少節目佔比達到22%,市級地面頻道常態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佔比達到28%。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4、常態新節目播出集中於21:00-22:00時段,省級衛視逾六成新節目開播於此時段

從各級頻道常態新節目播出時段分佈來看,21:00-22:00是常態新節目開播最為集中的時段,有超過三成的常態新節目在這一時段開播。各級頻道基於自身的節目資源配置、受眾收視習慣等,在節目創新時段分佈上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中央級頻道常態新節目開播時間平均分佈在18:00-19:00和19:00-20:00兩個時段;省級衛視超過六成的常態新節目開播時間集中於21:00-22:00時段;省級地面頻道有22%的常態新節目開播於20:00-21:00時段,城市臺分別有28%和20%的常態新節目開播於21:00-22:00和19:00-20:00時段。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二、常態新節目收視概況

1、上星頻道高收視節目創新視角多元,人文類節目仍佔據高地

不似開年的蓄勢待發,也不同於暑期的激情奔湧,第二季度電視節目創新市場更像是一個積累與醞釀的過程,各級頻道依託自身資源,從多個角度探索創新的可能。以上星頻道為例,2018年第二季度首播月平均收視水平較高的節目,其創新的視角較為多樣化,人文文化、歌唱、舞蹈、青少、挑戰等主題均有涉獵,顯示出在節目創新的醞釀時期,創新主體勇於突破與不斷探索的精神。

在各類節目中,人文類節目創新仍可圈可點,江蘇衛視《小鎮故事》借探訪國內12座特色小鎮之形,解讀歷史,尋覓人文,為觀眾展現獨特角度的至美中國;浙江衛視《同一堂課》用電視媒介的力量引發社會對國學、對教育的關注,用生動的方式探討國學之美;中央臺二套《時尚大師》則以擁抱中國元素的大型時尚創造力競技,昭示來自東方的時尚力量的崛起。人文教育之外,明星體驗勵志(《青春同學會》)、音樂舞蹈(《嗨唱起來》、《無限歌謠季》、《一起來跳舞》)、企業體驗觀察(《超級品牌官》)等領域的創新,也均獲得了不俗的收視反饋,在71城市市場引發關注。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2、地面頻道新聞和專題類新節目影響力強,民生與服務創造收視熱點

與上星頻道多視角、多領域的娛樂探索不同,在地面頻道層面,以服務本地民生為主旨的節目創新更為集中,在收視上也備受矚目。從節目類別上看,首播月本地平均收視最高的十檔常態新節目中,新聞和專題類就佔據了六檔,分別從新聞資訊、振興紀實以及旅行情感、情緒健康等角度服務當地百姓,此外,更有兩檔節目從法律諮詢和資訊服務的角度強化本地媒體的服務職能。

而在偏重娛樂性的內容中,兩檔偶像選秀和世界盃相關的節目,為本地觀眾的娛樂生活增添亮色(表4)。這些節目以地面平臺傳統的服務功能為依託,通過多種創新元素的融合,為地面觀眾提供多樣性、貼近性、實用性俱佳的貼身服務。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三、節目創新總體特點

1、科技之美與人文之韻交相輝映,詩和遠方與教育公益引領全新收視風潮

最近兩年,在電視節目創新領域,將傳統文化的豐厚積澱和國家科技的創新發展轉化為電視節目的優質資源,在業界漸成共識。科技之美與人文之韻在電視節目創新中也成為相攜而生的兩大創新源泉,在樣式拓展、內涵挖掘、製作理念等方面均有突破。

如何通過充滿人文情懷的敘事,真正走進觀眾的內心,是近期人文類節目嘗試突破的一個方向。2018年第二季度,在熒屏繼續熱播的人文類節目,與既往節目相比嘗試從更為多元的認知視角展開敘事,教育、公益、家風乃至於小鎮故事,都巧妙地融入了人文、趣味和主流價值觀,成為有益的創新嘗試。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江蘇衛視《小鎮故事》通過一場尋找自身價值的文化之旅,引發觀眾的思考與深度感受。浙江衛視《同一堂課》通過22位文化藝術界名人“三日之師”的教育公益實踐,幫助孩子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湖北衛視《非正式課堂》通過向外籍友人傳授中國文化,另闢視角展現傳統文化的淵遠流長;《童聲朗朗》以青少年公益文化朗讀的形式,弘揚善良與傳承,展現家庭溫情。

此外,河南衛視《我家好家風》通過一段段家風故事的講述,展現一代代傳承不息的精神堅守;湖南電視臺娛樂頻道《知書答理》以跨屏聯動的知識問答形式引導學習熱潮;遼寧廣播電視臺教育青少頻道《國學訓練營》則從國學視角弘揚傳統文化。

“用大眾創新的電視綜藝手法,讓科學知識、科技科普融入現代主流傳播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院士對某科技類節目點評,道出了揭示科學之美、展現科學精神的節目熱播熒屏的可貴。第二季度,電視熒屏中的兩檔科技節目雖然數量上不算高產,但在創新理念上更加註重科技之中蘊含的精神特質的挖掘以及科技創新的真實運用和推廣。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河北衛視《我中國少年》在青少年中展開文化科技益智競技,在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的同時,更加註重培養中國少年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創新北京》從生活中科技產品呈現的角度,引領科技生活,促進科技產品在市場的推廣和運用,推動百姓對高科技成果的認知。

2、體育綜藝預熱世界盃與暑期收視,競技挑戰節目圈粉“泛體育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加之政策的春風吹熱大眾運動、賽事、足球、冰雪等細分市場,體育綜藝雖然難及火爆,但在世界盃和暑期即將到來之際,也掀起小小的熱潮。5月,多檔節目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全民健身、體育時尚、運動健康的內涵。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安徽衛視《一起來跳舞》以全民泛廣場舞之形,助推全民健身之熱潮,吸引不同年齡層愛好者加入其中。河北衛視《加油向前跑》則從體育時尚健康的角度,展開運動生活服務。江蘇電視臺體育休閒頻道《世界盃之路》圍繞世界盃展開體育節目的創新探索,預熱收視。此外,還有節目在尋求體育與娛樂的平衡點上更顯用心,如江蘇衛視《足球解說大會》在垂直領域進行再次細分,聚焦足球解說,用有趣的比賽普及足球解說知識,開啟全民解說的先河。

6月14日,隨著俄羅斯世界盃揭幕戰正式開球,電視熒屏似乎被足球點燃。而在這股全民世界盃的熱潮中,各級電視媒體也著力開發世界盃周邊節目,從足球、競猜、體育文化等角度延展世界盃的收視熱度。江蘇衛視《踢球吧少年強》著力講述中國世界盃少年隊的誕生過程,展現當代中國少年球員的奮鬥歷程。湖北體育《競彩大直播》28期直播節目貫穿世界盃期間,360度全解中國體育彩票足球競猜環節。深圳電視臺五套《一動一靜一禪茶》以邀請著名體育明星、體育業內人士、體育產業名人以及運動達人一起喝茶聊天的形式,弘揚體育正能量。

同時,隨著暑期的即將到來,部分競技挑戰類節目登陸熒屏,提前預熱暑期圈粉“泛體育迷”。山東衛視《挑戰300秒》將素人圓夢與汽車挑戰相結合,以“4+X”的汽車闖關挑戰為核心模式,地面頻道中,昆明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Ge敢來戰》則以大型水上闖關的形式預熱暑期的收視市場。

3、“星素互動”向“素星融合”邁進,建構“星素社交”成為破題關鍵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在政策管控與受眾審美變遷雙重作用之下,明星和素人這兩類看似有天壤之別的主體,在真人秀中的地位和關係不斷演變。全明星節目仍在受眾中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以上海東方衛視《青春同學會》為例,三大表演院校的明星大咖為節目圈粉無數。全素人節目也在節目創新中佔據重要市場,北京衛視《我們結婚吧》以素人真實結婚為賣點展開實境真人秀的探索,湖南衛視《嘿!好樣的》和濟南電視臺娛樂頻道《我是新主播》均將視線聚焦於主持人職場歷練。

但更多的節目將星與素進行搭配組合,星素互動向素星融合升級漸成趨勢。星素互動更傾向於是一種節目製作模式,星與素簡單相加,在全明星敘事的框架中加入素人元素。而素星融合則對節目的製作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素人在節目中的身份定位不斷提升,參與性、代入感與接近性之上,星素之間的強社交關係成為未來突破的關鍵。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江蘇衛視《無限歌謠季》將化身“無限唱作人”的專業音樂人和作為“歌謠研修生”的非專業人士搭檔創作新音樂,非專業的素人研修生在節目中不再是競演者、學生等身份,而是和專業音樂人通過對彼此的表演打出好感指數,互選組成搭檔,共同創作原創歌曲,星與素之間互相啟發、互相成長並給彼此帶來靈感。江蘇衛視《嗨唱起來》則由100位素人歌者與明星歌手同臺嗨唱,節目連接星素之間的紐帶變成素人與歌手之間的情感共鳴。

此外,安徽衛視《一起來跳舞》儘管有金星作為星推官,但節目真正的主體是素人舞者,包括毫不遜於成熟偶像團體的潮流舞蹈隊、將傳統藝術與廣場舞相結合的民間高手團,節目著重展現他們用舞蹈傳遞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4、消費升級助推創新加速,垂直領域深耕承載生活嚮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升級成為不同領域學者關注的焦點。在電視節目創新領域,消費升級也在助推節目創新的加速,尤其在與受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家裝、時尚、親子等垂直領域,消費升級所引發的節目創新熱度高漲,承載受眾對高品質、個性化生活及消費模式的嚮往。

中央臺二套《時尚大師》找準時尚、文化、綜藝之間的精準契合點,從時尚文化競技角度,增添東方時尚的美學底氣。安徽衛視《健康大問診》集解決養生困惑和科學知識普及於一身,把枯燥的養生節目趣味化。上海東方衛視《美好生活家》以體驗式、定製型家裝改造模式,立足提升委託人的居住品質;《完美搭檔》以“雙人搭檔,默契才藝”為宗旨,展現和諧人際關係。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在親子領域,隨著7月暑期的即將到來,從上星到地面頻道,關注青少年成長、以兒童成長不同角度為切入點的創新節目在數量上呈現爆發之勢。湖南衛視《少年說2018》以打造孩子們的真實表達平臺為出發點,展現新時期青少年敢說、敢做、敢自我的性格,呈現青春之美好,多維展現新時期新少年的處世觀。此外,浙江8套《我是小演員》、山東電視影視頻道《超級萌寶秀》、山東電視臺第九頻道《童年不同樣》、四川電視臺第七頻道《嗨寶貝》、濟南電視臺影視頻道《童話大冒險》、濟南電視臺少兒頻道《趣味動物城》、寧波電視臺5套《德潤童心》、北京電視臺青少頻道《小童大藝》分別從萌童才藝/脫口秀、兒童新聞教育和兒童舞臺圓夢等維度,展現少年兒童的天真爛漫和童真童趣,關注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引導親子關係健康發展。

5、大眾節目致敬不老青春,小眾話題多層次展現人文關懷

如果說在電視媒體中最具淵源和大眾情懷的節目類型,火熱熒屏多年的歌唱節目最具代表性。在上星平臺,創新者嘗試從主體的跨界與混搭上進行突破,為節目帶來全新改變。江蘇衛視《無限歌謠季》以專業和非專業音樂人的跨界組合,打造原創音樂精品;《嗨唱起來》則主打星素合唱,百人同臺K歌的震撼效果真正實現全民嗨唱、最強互動。

而隨著歌唱類節目在上星頻道中日漸式微,地面平臺中一些貼近本土人文特點的歌唱競賽類節目卻風生水起。武漢廣播電視臺文體頻道《知音青春歌會》以高校校際競唱的形式在畢業季揚帆起航;黑龍江電視臺影視頻道《心有力量歌聲響亮》以老年歌唱團體合唱大賽的模式彰顯老年歌者的不老青春。

在大眾類型的歌唱節目之外,以訪談、脫口秀、對話等為主要形式的小眾談話節目,也從養老、童趣、逐夢乃至於本土方言文化等維度,多層次展現濃濃的人文關懷。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幸福養老》以行業資訊、實地採訪、演播室訪談三大版塊的內容,關注老年服務;濟南電視臺影視頻道《童話大冒險》用萌童脫口秀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共頻道《幸福用星說》以迴歸本我的訪談傳遞正確的逐夢信條;西安廣播電視臺一套《大西安嫽扎咧》則用全媒體互動的形式為觀眾呈現最原生態的西安本土方言文化。

結語

2018年第二季度,電視節目創新市場略顯波瀾不驚,節目創新數量穩定,創新市場結構微調,創新視角多元迸發,創新亮點不乏但爆款難覓。但在此表象之下,各級創新主體所投入的用心與耕耘,卻又可以當做是一種鋪墊、積累和蓄勢待發,是在沉寂中等待市場誕生新的爆點的時刻的來臨。“伏久者飛必高”,《菜根譚》中的先言所蘊含的道理在當前節目創新市場更具深意,我們相信,電視創新市場經歷昨日與今日漫長的沉澱與累積,終能迎來明日的厚積薄發!

2018年Q2晚间新节目盘点:人文类节目成创新源泉,星素互动向星素融合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