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星的「戰爭」


雙子星的「戰爭」


文 | 十公子

十公子畢業那一年,同寢室的舍友除了出國,其他的全部奔向了北上廣,

並調侃說,是集體去支援祖國一線城市建設。

是的,那時候提到一線還是“北上廣”,連電視劇都叫《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沒過多久,深圳搶了廣州的風頭, “北上廣”成了“北上深”。

除了廣州和深圳在一線城市裡打排位賽,

其他雙子星格局的省份,省會和計劃單列市的競爭也從未停止。

最近幾年的數據,或許可以從某些方面揭示這五對雙子星的格局變遷。

1. 經濟

從GDP來看,


雙子星的「戰爭」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製圖:房十二)

得益於沿海經濟的發展,青島、大連的GDP都要高於所在省份的省會;

但是在增速上,大連開始不及瀋陽。

杭州總量一直領先寧波,從增速來看,還會一直領先下去。

廈門名氣很大但體量太小,一直低於福州;

深圳則是在2017年,GDP首次超越廣州,並在增速上也保持優勢。

然而 —

隨著內陸經濟的崛起和強省會時代的來臨,

除了廣州以外的其他四個省會,在資金總量上都已經超過了同省的計劃單列市


雙子星的「戰爭」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製圖:房十二)


資金總量,統計學名為“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是指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它代表著一個城市匯聚資金的能力和水平,體現的是城市的現有實力和發展潛力。

而且由於沒有被納入政績考核指標,不至於注水造假,相對來說數據更為可靠。

在城市分析、尤其是城市房價分析中,這個指標通常比包括GDP在內其他任何指標都更具參考性。

一個現成的例子就是深圳,

深圳於2013年在資金總量首次超越廣州,隨後與廣州的差距越來越小,直至在經濟上完全超越。

2. 人口

截止2017年末,這兩年來每個城市的人口增量如下:


雙子星的「戰爭」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製圖:房十二)


因為找不到大連的常住人口數據,表格中大連部分是戶籍人口增量。

大連也是這其中唯一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城市,

再結合上面的資金總量可以看出,

不管是人,還是錢,都在逃離大連。

如果這種形勢得不到改善,大連落後於瀋陽,只是時間問題…

3. 政治地位

行政地位上,則是省會與計劃單列市的差別。

省會大家都懂,計劃單列市呢,簡單理解就是:

我的錢交給中央而不是省,但省裡的事兒我還是要管。

計劃單列市的市委書記,必在省委常委之中,與省會所在城市的市委分庭抗禮;

國家發給各省/直轄市的文件,也都會抄送一份給這各計劃單列市。

這樣的行政格局,註定了雙方在省內的發展上少不了扯皮

但是,如果省裡能達成一致發展強省會,計劃單列市也有天然的弱勢,

畢竟錢都交給中央了,資源也該跟中央要嘛…

以山東為例,

濟南:要集全省之力發展省會濟南!

青島:我不同意!要優先發展青島!

山東其他城市:不行,有肉大家一起…哦不好意思,忘了我們在省裡沒人…

山東省委:青島一分錢都沒給省裡交,憑啥對省裡的規劃指手畫腳?沒有錢就沒有話語權,望周知!

ps:以上內容純屬瞎編,如有雷同,說明我猜的準。

4. 科教創新

科教實力和創新能力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軟實力,一般主要看高校資源和高新企業。

在其他條件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高校資源決定了一座城市在人才上自身的“造血”能力;

高新企業則影響著一座城市留住人才的能力。

對比一下5個省會和計劃單列市的高校數量,省會城市佔據明顯優勢。


雙子星的「戰爭」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製圖:房十二)

但是在高新企業的數量上,

除杭州外,其他計劃單列市高新企業數量要多於同省省會。


雙子星的「戰爭」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製圖:房十二)


算是各有優勢,不相上下吧。

5.

從本質上來說,

計劃單列市是中央對地方,尤其是對強省份的一種“經濟削藩”,

是增加地方賦 稅、加強地方控制的一種手段。

對計劃單列市來說,

獨立的財務政策減少甚至避免了對同省“窮兄弟”的輸血,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本地經濟發展,

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計劃單列市發展更好的原因之一。

只是如今,各省紛紛轉變策略,開始做大做強省會來對抗全國的馬太效應,

計劃單列市的優勢難免就會逐漸不如往昔。

6.

從現有的趨勢總結來看,

廣州VS深圳:深圳已經幾乎全面反超,唯一的短板就是高校資源,正在惡補中;

福州VS廈門:廈門的優勢在於突破了地域性,自然條件獨一無二;

杭州VS寧波:杭州全面領先寧波並將繼續保持;

濟南VS青島:目前濟南不如青島,但未來會逐漸縮小差距;

瀋陽VS大連:瀋陽崛起,大連後繼乏力。

最後感慨下,

原來想在本省發展,選擇城市也是件技術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