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爲初燒定製了這款台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毫無疑問,玩音響和玩耳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但這並不代表音響和耳機之間有著明顯的溝壑,從耳機到音響的轉變、從音響到耳機的轉變,哪個轉變要簡單一些呢?

我覺得答案是從音響到耳機的轉變更為容易,這一點已經有不少品牌實踐過。前不久惠威也與時俱進推出了耳機品類,只是沒想到的是它這一步跨的足夠大,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成敗結論。而我今天要說的是國產另一個國產巨頭天逸的一款被忽視的產品EF100耳放。

目前臺式耳放越來越少,便攜耳放雖然有走熱現象,但是主打便攜便也讓音質成為問題。這款EF100算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功能實在強大,之所以說被忽略,個人在體驗完後感覺怎麼也能給天逸賺點粉。

除此之外,本文還一起評測了下天逸的第一副耳機EP01,要知道惠威做耳機恨不得北極人都知道,天逸做耳機竟如此低調,燕七就順便吃個螃蟹。

一、開箱部分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這其實不算套裝,而是兩個獨立的產品,包裝上的耳機也並非EP01,咱先說這EF100放大器,紅、金、藍三種比較張揚的顏色是不輸於這個時代的同類潮流的。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全家福展示,老廠就是這樣,說明書保修卡什麼的做得並不精緻,但是足夠詳細;EF100的配件很少,遙控器、電源線、USB數據線、遙控器電池;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遙控器展示,其實並非金屬材質,但是拉絲處理後讓它有著明顯的金屬質感;遙控器按鍵不算多,通過按鍵是可以基本看出此放大器的功能的;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F100的機身其實非常小巧,215x177x51mm的體積,1.4公斤的重量,全金屬機身,遠看顏值不低;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F100的機身其實非常小巧,215x177x51mm的體積,1.4公斤的重量,全金屬機身,遠看顏值不低;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屏幕右側細節展示,旋鈕不僅承擔音量調節,也承擔屏幕瀏覽和確定的功能,電源鍵長按開關機,同時承擔返回功能,系統則採用Linux編程,不過在這機器上感覺不到特別的差異化。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機身正前方是藍底白字的LED屏,上圖出廠時的保護膜未撕,略有影響效果,各位勿怪!主菜單有音源選擇、保存與刪除、參數調節和系統設置四個選項,右側大旋鈕和遙控器均可操作,說明書上寫的也很詳細。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音源選擇就不介紹了,給各位看看參數調節,有聲道平衡調節和EQ參數調節,常用功能哈;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系統設置界面展示,這裡主要是有WIFI局域網設置功能,其實很好用,說明書上寫的很詳細;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機身兩側為對稱的凹槽設計,靠頂部的凹槽內陷很深,但整個機器都是封閉式的,所以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散熱作用。實際體驗中仍有算明顯的發熱現象,所以兩側其實可以適當考慮開孔通風的。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機身背板展示,有兩根天線,因為EF100支持WIFI無損輸入,同時也能自建熱點;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輸入方面有同軸、光纖、USB、SD卡以及機身前面的U盤輸入,當然也包括WIFI輸入;機身做工比較紮實,實際肉眼看到的金色機身略有偏暗;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機身底部設計了四個方形的橡膠地墊;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P01的耳機包裝要比EF100豪華的多,售價其實只有它的一半;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包裝側面有直觀的參數展示,40歐阻抗對於大耳來說是相當低了,再加上104dB靈敏度,理論上手機是可以直推的,所以官方也配備了帶麥克風的線;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貌似是第一次正式推耳機的天逸在包裝和內襯設計上並有太多講究,價格其實並不高,只有980元;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標配中送了一個貌似是真皮的收納袋,這個很討人喜歡;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線材三根,一根帶麥,另外兩根只是長度不同,沒有6.35mm轉接頭;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目前HIFI耳機市場依舊是耳塞為主,尤其是國內品牌都不怎麼推大耳的,一來模具設計費用高,二來市場反映比較冷。天逸EP01外觀中規中矩,第一眼我是覺得它佩戴感不會好的,因為耳罩轉軸部分是向內的,這樣設計容易壓耳,實際佩戴中兩個小時下來個人覺得還好,比想象中好多了。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個人說的就是這個位子,造型比較硬朗,如果配色得當甚至有點漫威風,實際上銀白色區域是一塊很薄的略合金材質;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傳說中的記憶海綿,柔軟如棉,厚實如被,做工方面確實很紮實;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耳機裡面是40mm的動圈單元,較深的耳罩內廓以及封閉式設計讓EP01有著不俗的聲場。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EP01是可以向內摺疊的,各位注意看伸縮軸下方的黑色海綿墊片,是為了放置耳罩被磨損,從這細節上沒法吐槽它;

二、拆解部分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F100拆機直接卸掉底面板即可,它的元器件和PCB相當於是倒置的,我想這是它敢不設計散熱孔的原因吧,因為使用的時候頂部金屬面板給它導熱了。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F100不僅可做單純的耳放,也可以做解碼耳放一體機,其解碼部分採用的是ADI的高端解碼芯片AD1955,支持24位、192KHz採樣速率;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運放芯片則是採用了德州的OPA2134,經典運放之一,有著低失真、低底噪以及人聲通透的特點;在左側還能看到logic的CS3310音量調節芯片;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在電路方面,天逸EF100採用的是單端輸入、雙端輸出的差分放大電路和鏡像恆流源負載,其前級差分對管和電壓放大級均採用東芝的2SC2713/2SA1163,功率驅動則選用了東芝的2SC5171/2SCA1930,信號耦合電容用的是日本ELNA的音頻專用電容,作為純甲類放大電路,EF100供電電壓高達正負十五伏,遠遠高出便攜式的5伏供電;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雙電源展示,做工看上去不是那麼出色;輸出每聲道功率分別為≥1.2W(10歐)、≥2W(32歐)、≥0.2W (300歐),官方的耳機阻抗適配範圍標註的是10—600歐,個人在後文的聽感部分在高阻抗耳機選擇時只用了難推的HD650;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三、個人主觀聽感

EF100的功能有點多,除了可當電腦外置聲卡,也可以做耳放或解碼前級,還能做獨立的播放器,更有與時俱進的WIFI熱點和DLNA無線功能,個人直接扒了一張EF100的信號流程圖,相當直觀。鑑於篇幅部分,個人就不寫那麼多了,僅以外置聲卡、獨立播放器和耳放三種模式分享個人聽感。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逸EPO1 PC音源

天逸EPO1耳機在一開始並未給我太大感覺, 不過在我堅持煲機數天後終於有所成效。它的低頻是很豐滿的,下潛不算很深,彈性極好,器樂分離算不上出色,不過聽槍花的《Don,t cry》這種樂器較多的也能聽的過去。隨著煲機的深入,低頻變得乾淨了不少,細節較多,在聽坂本龍一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時我是感動的,這首曲子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主題有些昏暗,坂本龍一用了鈴聲、鋼琴和鼓類樂器營造出那種恍若隔世的幽暗與平靜,大部分低頻時聲音很微弱,EPO1的靈敏度足夠讓人感受到那細微的聲音,也能穿透耳模直達內心,動態並不需要足夠大,聲場夠大,音底厚實,音色飽滿,如果瞬態再好一點,就很出色了。

EPO1的整體素質從低頻上是可以看出來的,它的人聲有著和低頻差不多的濃郁感,偏暖明顯但不過分,位置是居中的,柔和之餘顯得樸實無華,聽李宗盛這種滄桑感較強的男聲不算擅長,它的解析並不突出,但是若是聽伍佰的歌,帶點立體感的中低頻給人的臨場感異常逼真。

原本以為天逸EPO1是偏下盤的,但在實際體驗中個人發現它其實更像是三頻均衡的,高頻部分在試聽的《夢之安魂曲》原聲大碟《Summer:summer overture》時特點很明顯。延伸感中規中矩,動態較好,器樂分離感和聲場都屬於上乘,關鍵這首令人壓抑的曲子聽起來一點的都不昏暗,鋼琴的顆粒感一般,小提琴的鋸齒感比較清晰,張力一點都不差,因為延伸感一般,讓高頻上的毛刺也很少,屬於那種聽的刺激卻不耐聽的風格。

不過饒是這樣,對於一款980元的耳機,天逸EF100還是發揮了明顯作用。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天龍D5200直推,SD卡音源

作為直推旗艦,天龍5200展現的是天龍不同於其它日系品牌的中正聲音,搭配天逸EF100感覺是最好的。它的低頻並不是雄渾的那種,但是音底厚實,在聽低苦艾的《蘭州,蘭州》時在可見的下潛深度裡,D5200顯得較為寬鬆,橫向與縱向聲場並沒明顯差別,器樂分離度良好,架子鼓的細膩程度有限,鑔片的撞擊聲是明顯的,但又顯得不夠亮,中低頻的整體關係是很好的,層次感分明,人聲也居中,但是低頻還可以更活潑一點。

人聲比低頻還要正,位置很好,密度不算特別大,但是很乾脆,聽李宗盛的聲音,那老男人的歲月滄桑感只是點到為止的一點點,不過在細節上的把握很出色,變聲、咬字、換氣一切都很自然卻又令人無法忽視,頗有質感,亦很純正,屬於天龍D5200的本色演出。

在中低頻上天龍D5200搭EF100顯得比較平穩,但在高頻上我是感受到了一些刺激,動態較大,聲場和器樂分離度都明顯好於低頻,聽蠍子樂隊《Hurricane 2000》這種交響樂的大編制,雖然還是會有糊的地方,不過比較我用不同的HIFI播放器直推下,D5200顯示出很舒展的高頻,除了瞬態略弱,順滑感延伸感都不錯,整首歌聽起來相當通透,但若追究細節的話,又顯得不如人聲那般耐聽。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森海HD650 播放器同軸輸出

耳放牛不牛,推推森海HD650就知道,所以最後個人直接用同軸線連樂彼L6推了推森海HD650,結果是接近優秀的。在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這種中國古典樂的時候,其低頻是相當平穩的,下潛不算深,動態有待提升,但是器樂分離度和彈性非常好,整體乾淨透氣,聲場較大,意境不算突出,但我能接受, 畢竟是HD650.

換趙鵬的《船歌》來聽整個中低頻的時候,表現是比單純的低頻要好的,人聲是足夠飽滿的,結象能力顯而易見,我只把音量開到了47而已,解析比前面兩種方式要好的多,有點甲類放大的熱情,但音染並不明顯;在這首曲子裡大鼓的下潛也算上深,但是層層遞進的那層次感是足夠明顯的。在用了不少器材來推HD650,這一次是人聲最舒展的一次。

高頻部分依舊以蠍子樂隊的《Hurricane 2000》為試聽曲目,動態提升不少,但仍不算大,不過初一聽仍覺得亮麗。其延展性仍不算好,不過足夠順滑,大提琴的毛刺感全然感知不到,器樂分離感出奇的好,加上聲場足夠大,有明顯的樂器定位和層次感,只是動態和瞬態都中規中矩,所以在聽HD650的高頻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很多細節,卻在整體的過於平淡。

國內著名音響老廠為初燒定製了這款臺式耳放,價格感人卻一直未火

四、整體總結部分

如果單單從產品線的延伸(音響到耳放、耳機)這個角度上講,天逸EF100勉強及格,因為它並沒有給天逸帶來太多關注度,不過這也是傳統老廠在電商以及互聯網衝擊下的常見現象。

如果從產品本身而言,因為EF100售價僅為1980元,其功能和設計乃至聲音都是可圈可點,尤其是功能,對初燒包括年長的初燒而言,都是很有誘惑力的,在我看來它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款耳放。EP01的耳機則要遜色一些,一千元以內的音質其實並沒太高要求,不過整個顏值對出街的人來說是不夠的。哪怕天逸還有兩臺設備二加一的套餐優惠,我想還是EF100更有購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