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胸悶氣短該怎麼辦?

Mis梁


如果一個人忽然之間感覺胸悶,胸痛,呼吸不暢,喘氣等症狀時,必須馬上靜下來,坐好或躺著,不能再去做身力活,以免加重身體生理代謝和多耗氧氣需求。

這時候,在胸前區擦一些活絡油,用手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也可以外敷活血化瘀,止痛通血中草藥,吃救心丹緩解,平時多學習一些醫學知識和自行急救方法,靠人不如靠自己,控制症狀,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以免產生心肌梗塞。

胸悶,胸痛,原因複雜,大多都是血液循環不暢通,冠狀動脈硬化,血脂高,血流量緩慢。也有肺炎,肺氣腫病引起肺和心臟血液交換障礙。

胸悶,胸痛和人體循環系統息息相關,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心臟收縮把血液從心房輸出,進入大動脈,然後從靜脈流回心室,途中和肺臟進行氧氣和營養交換,從此完成一次大循環,人體就這樣不停運轉。所以,一個人時刻保持血液暢通,加強體鍛鍊,不熬夜,注意飲食方法,大飲大吃,胡吃海喝,生氣,都是冠心病的天敵。

只要有健康生活方式,這樣胸悶,胸痛,冠心病就不會發生或少發生,幸福的人生就與你為伴!




民間草藥達人


說起胸悶氣短,作為心內科的醫生,首先也是常常見到的臨床症狀,很多胸悶氣短,經檢查無明確的器質性問題,那麼今天就來說說,那些年,我們看過的胸悶、氣短!

1、:這也是最讓人恐懼的,就是心臟問題,心絞痛!常為活動後胸悶、氣短,常伴胸痛,亦有休息狀態下發作,多為心臟供需氧失衡所致,為陣發性,心絞痛常10分鐘之內好轉,如果短於1分鐘則不考慮心絞痛,如果為持續性的,心電圖無動態變化,則排除心絞痛。有的時候心律失常的表現也是胸悶、氣短,常伴有心悸,注意自測脈搏鑑別,如果方便當然心電圖是最好的。心包疾病也多有胸悶症狀,同時伴有心率快、血壓低等,這些症狀都需及時就醫診治,從專業的角度,鑑別診斷。



2、:原發性肺部疾患肯能引發胸悶氣短,比如嚴重肺炎、支氣管炎也有胸悶症狀,或者一些氣道堵塞疾病,或者結核疾病也有相關症狀。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可怕的,肺栓塞,常有胸痛,呼吸困難,伴隨著血氧飽和度下降和血壓的降低,常有血栓的危險因素。亦需要及時救治,不然後果嚴重。

3、“”:此心非彼心,臨床上也很常見,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女性,持續性的胸悶,氣短,反覆就診,均未查及明確的異常。焦慮明顯,睡眠質量差,嚴重影響家人及自己的生活質量,其實只要放寬心,保證睡眠,多運動,很多這方面問題迎刃而解!

一些年輕人,胸悶氣短也不要掉以輕心,注意排除心肌炎的可能性。注意觀察有無發熱、感染的前驅表現。

其實,此類症狀不好分析,因為確定一個人有病,難;確定一個人沒病,更難!

但是結論還是,不要沒有問題因為害怕自己生病,而擔“心”,也不要有病不看,隨便放寬“心”!越早越好,讓醫生,去給您鑑別診斷。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於2018.7.13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胸悶氣短一種主觀感受,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甚至暈厥的症狀,引起胸悶氣短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功能性胸悶氣短,另一種是病理性胸悶氣短。

一、功能性胸悶氣短:原因是在封閉黑暗的空間裡面待過長的時間;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不規律,經常性的熬夜;突然因為某些事情導致情緒波動過大,不能自己控制;工作、學習帶來的巨大的壓力,一時間難以承受調節等都會突然出現胸悶氣短,全身乏力,汗出等症狀。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注意遠離密閉黑暗的環境,時刻保持良好心態,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按時早睡早起,保持足夠的睡眠,鍛鍊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胸悶氣短的症狀就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二、病理性胸悶氣短:與功能性胸悶氣短相比,其原因有很多,如:呼吸道系統病變(肺栓塞、自發性氣胸、肺不張、肺氣腫、哮喘等);循環系統病變(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等);神經系統病變(植物神經紊亂、焦慮抑鬱狀態、頭痛頭暈等);電解質紊亂等。症狀也多種多樣,如:胸悶氣短、全身乏力、心慌汗出、精神低落、興趣下降、情緒過分激動、多疑、睡眠困難、夜夢增多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加重,甚至呼吸困難,這種情況下機體自身難以自行緩解不適症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規範化診療,以防延誤病情,出現生命危險。

本期答主:孫亞萍,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作為急診醫生,每天都見到胸悶氣短為主訴就診的患者。

他們年齡跨度比較大,引發胸悶氣短的原因也多樣。

你看剛進來的這個小夥子,高高的個子,瘦的跟麻桿似的,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感覺自己胸悶氣短,活動尤其明顯。聽診一側肺呼吸音明顯減低,拍胸片證實其一側自發性氣胸(下圖),因為肺泡破裂,氣體漏入胸膜腔,反過來壓迫肺,導致肺壓縮,不能復張,自然感覺胸悶氣短了。治療的方法就是需要做胸腔閉式引流,將氣體引出來。

這個40歲的中年人又來了,他是急診室的常客,經常說自己胸悶氣短,懷疑自己得了嚴重的心臟病,每次來到急診室,都堅決要做心電圖檢查,檢查完沒事才能放心離開。他的兄長是死於心臟病,導致他很緊張,焦慮,這是急診室不能解決的問題,他更需要一個心理醫生的疏導。


還有這位,65歲的老伯,他走幾步就氣喘吁吁的,人瘦瘦的,老伯年輕時是老煙槍,如今被慢支肺氣腫纏上身,天氣變化、活動多一點,氣喘胸悶就會更嚴重,他也是急診室的常客,但他又不願意住院好好治療一下,僅僅每次急診處理一下就走,回去服藥也不規律。照這樣下去,我想他時日無多了。

因此,胸悶氣短是患者主管感受,可能是器質性疾病引起心肺功能下降,也可能是是一些功能性的,例如焦慮。

簡單來說,如果你的胸悶氣短在休息時出現,走一走活動一下反而覺得好一點,這基本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沒啥器質性疾病。而如果胸悶氣短隨活動加重,就要及時就醫,最佳的選擇是去急診科。


答主:急診夜鷹,急救科普自媒體博主。


急診夜鷹


我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所以最有發言權。首先您應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對胸悶氣短主要要先進行心臟、肺、腦等進行全面檢查,如果檢查後發現不是這些引起的,那我建議您去查查你的頸椎,很有可能是您的頸椎出了問題。回想十年來我每天都會經歷的胸堵、心慌、瀕死感、胃痛、胃脹、嘔吐、腹瀉、多汗、頭痛頭暈、視力惡化、失眠、記憶力下降、性慾減弱等,是心臟病、頸椎病、植物神經紊亂還是抑鬱症,這些都是我每天睜開眼睛在分析的第一件事。在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裡,我不知道誰能幫我。誰能治好我,我還有治癒的可能嗎?我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兩年前,也許是命中註定,也許是上倉眷顧,迎來了一位“救命貴人”,他綜合判斷後斷定我是多種類型交叉的頸椎病,並親自指導我,以一個枕頭加一個茶飲讓我徹底擺脫了痛苦。有緣的朋友可以細心關注我,並與我取得聯繫,我將無償提供茶飲方子

所以說,朋友們,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沒事的,一切終會變好的!


用戶72606406697


胸悶氣短不一定是心臟病,動動這裡就能好!

很多人,特別是中年人,經常有胸悶氣短的症狀,一度懷疑自己是心臟病,但到醫院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很可能是另一種疾病——胸椎小關節紊亂症。這是一種在運動創傷中非常常見而又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疾病,常被誤當心髒病。

近幾年來,醫務工作者開始慢慢重視脊柱相關疾病,本病的確診率也越來越高,來醫院求助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來看病的患者確診之前並不知道自己的胸椎已經出現了問題,通常病人會因胸悶、胸痛或背部疼痛而到內科就診,因而耽誤治療。

一、什麼是胸椎小關節紊亂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是指胸椎小關節外力作用下發生解剖位置的改變,表現為關節囊滑膜嵌頓而形成的不全脫位,且不能自行復位而導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病症。傳統醫學又稱為胸椎錯縫、胸椎小關節錯縫、胸椎小關節脫位、胸椎小關節滑膜嵌頓、胸椎小關節機能紊亂等。

二、造成胸椎小關節紊亂的原因

1、急性外傷

有明顯的外傷史,多因持物扭轉或撞擊,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導致關節滑膜、韌帶、神經、血管等受到嵌頓擠壓、牽拉等刺激,發生紊亂,並反射地引起肌肉痙攣。

2、慢性勞損

(1) 由於胸椎間盤退變變薄,椎間隙變窄,胸椎後關節的關節囊,韌帶鬆弛,而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在人體正常的生理呼吸運動中,胸椎小關節(後關節)活動範圍很小,擠壓或用力不當的扭挫傷,甚至咳嗽、打噴嚏等也可引起關節錯位。

(2) 長期在不協調姿勢下工作、學習,使背膂部軟組織經常處於過度收縮、牽拉、扭轉,而發生慢性勞損。由於這些軟組織的緊張,痙攣等外平衡的不協調,促使內平衡不協調,而致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

(3) 外傷後未經及時治療,日久胸脊椎的內外平衡失調,後關節發生錯位。由於局部遭受外力因素或長期伏案工作,或隨年齡增長髮生退行性改變,關節周圍的韌帶松馳,關節產生不穩定,使此類微動關節發生解剖位置改變,關節交鎖在不正常或扭轉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變。通常是肋骨結節後移與其相應胸椎橫突的肋凹錯開,肋小頭亦可後移;或關節突關節的上(下)關節面側方移動而錯開,關節間隙改變,關節內壓力亦相應變化,或有滑膜被嵌頓,周圍結構力學平衡改變,出現相應地刺激症狀、體徵及功能變化。

急性胸椎小關節紊亂:

患者呈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多為前傾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軸線,後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損胸椎節段椎旁軟組織可見有觸痛、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

三、胸椎小關節紊亂檢查

1、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勢病史。(驟然上舉、轉側,長期伏案、扭身等)

2、臨床症狀及體徵。

3、觸診:錯位節段胸椎棘突有明顯壓痛、叩擊痛或偏歪(超過1mm)。棘突旁(約1.5cm)軟組織可有不同範圍和程度的緊張,甚至痙攣,觸之常可感覺有條索狀物,壓之疼痛。

4、X線平片、CT影像: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屬於小關節解剖位置上的細微變化,其X線攝片常不易顯示。(但也有的認為,其病變棘突歪斜、小關節間隙不對稱存在1mm寬度差異的陽性率為100%)。

X線平片、CT影像檢查,可除外胸椎結核、腫瘤、骨折、類風溼等疾病。

5、分型

根據發病情況,分單純型和複合型:單純型以脊背疼痛為主證;複合型常兼有肋間神經痛和胸腹腔臟器的相關症狀。根據病變節段,分為上胸椎(T1-5)型、中胸椎(T6-9)型和下胸椎(T10-12)型三型。本病上段胸椎損傷主要表現為頭、頸、胸腔臟器和上肢的感覺異常及功能紊亂,而中下段胸脊椎主要表現為腹腔實質性器官和結腸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

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檢查比較難,即使CT拍片也不易發現,要靠專業的X光片分析以及醫生經驗和觸診。“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發生,可以是活動體位不當或經常性疲勞以致局部軟組織長時間僵硬,導致胸椎局部勞損、水腫、粘連,壓迫神經,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產生臨床症狀。對很多患者而言,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是解剖位置上很細微的變化,所以就算拍片也不容易發現。本病基本上是靠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及醫生在患者脊柱上的觸診而發現的,有些人甚至在發病過程中,由於背部疼痛的症狀不明顯或沒有自覺性的疼痛而被忽略。

這裡值得提醒的是,胸椎小關節紊亂可引起哮喘、胸肋神經痛、心律失常及胃腸疾病的出現。臨床上當患者出現背部疼痛、活動受限、胸肋疼痛、上肢發麻及心悸、胸悶、頭昏、失眠、胃腸功能失調等症狀時,在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等內科疾病後,不能輕易診斷為神經官能症以免延誤治療,而應進一步體檢,看看胸椎局部是否有壓疼、棘突偏歪等體徵。

四、日常注意事項

長期從事低頭或者伏案工作的人員,如司機、會計、需長時間用電腦的白領等,由於頸背部肌肉經常性處於緊張的狀態,特別容易引起胸椎小關節紊亂。對於那些無法避免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應該調整好桌和椅的相對高度,以減少頸肩部的慢性勞損。出現不適時,要及時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胸椎小關節紊亂後,有些人馬上就會出現疼痛,有些人則在損傷後初期比較輕,一段時間後逐漸加重,或長期反反覆覆,時輕時重。比較輕的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可以自行緩解,但是比較重的時候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的背部疼痛、心慌、胸悶等症狀也給患者帶來不少痛苦。

防範:從以下四個最基本的方面開始,保護好脊椎。

1、避免久坐、久站、過勞。

2、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改正不良姿勢。

3、多參加體育運動。

4、定期做專業脊椎矯正


喜歡我們的回答請點贊哦~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也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肌骨疼痛、運動損傷知識!


脊近完美康復


胸悶氣短,絕對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因為其原因很多,許多種疾病都可以導致胸悶氣短,所以,需要先行鑑別出示那種原因,才能做出決定該怎麼辦?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感到胸悶氣短有哪些可能,需要怎麼辦?

一、心臟疾患

心臟病可能是讓我們胸悶氣短的最常見的原因,比如常見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心臟病等等,都可以使得我們出現胸悶氣短,需要查明是不是心臟原因導致的胸悶氣短,才能知道是需要藥物治療,還是介入治療,還是需要怎樣治療。


二、肺部疾患

肺病,導致胸悶氣短的也非常的多見,比如常見的肺炎、支氣管擴張、慢阻肺、支氣管哮喘、肺部佔位、氣胸等疾病,都可以出現胸悶氣短,需要查明病因後決定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還是其他治療。

三、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導致的胸悶氣短也非常的常見,患者可以反覆就醫,但怎樣也查不出病因,患者多伴有失眠、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需要加以鑑別,明確診斷後決定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輔導還是其他治療方法。


四、其他疾病

比如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腦部疾病,糖尿病,惡病質,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也會出現胸悶氣短,需要我們仔細鑑別,才能做出如何處理的決定。

胸悶氣短,原因很多,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和評估,才能明確病因後做出判斷指導治療,所以,胸悶氣短,還是去醫院查明原有再說。

你們說呢親?


心健康


胸悶氣短的感覺

氣短(特別是睡覺或躺下時):半夜或早晨起床時感覺無法深呼吸或者喘不過氣來。特別是用力或躺下時,胸口有壓迫感,無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氣。很多患者不得不墊高枕頭或選擇在椅子上睡覺,這樣才感覺更舒適些。

胸口重壓感或“下沉感”:很難描述這種異常感覺。很多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物壓迫,類似於“溺水”感,還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時候感覺肺部似乎充滿液體。少數患者感覺胸痛。

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  

一般而言,胸悶氣短是我們人體的一種主觀感覺,常常發生於人們突發心臟問題之後,因此,很多時候,一旦出現胸悶氣短,很多人就自然的將其與心臟病聯繫起來。胸悶氣短的患者常常會感到胸口特別的沉重,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嚴重的會引發呼吸困難。胸悶氣短有時候是人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有時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

胸悶氣短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心律失常:最常見原因。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頻率適合生理需要。休息時跳動慢些,運動時跳動加快;兒童跳動快些,老人跳動慢些。心臟的規律跳動靠其特殊組織“竇房結”發出的微弱電信號的規律刺激,若這種電信號的產生和傳導出現問題,心跳就會過快、過慢或不規律,這就是心律失常。

左心衰竭:多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等。先兆症狀表現為睡眠時喜歡把枕頭墊高,常被胸悶憋氣攪醒。突然發作的夜間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狀。

呼吸系統疾病: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時,通常受阻導致肺泡擴大、彈性減退,肺功能受損,常見於慢性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鳴喘、肺結核等,表現為呼吸困難,稍一活動則加劇咳嗽,痰不易咳出,應及早治療。

肺栓塞:多見於心瓣膜病,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症狀,需警惕。冠心病冠狀動脈供血不全時,老年人常感胸部憋悶,最好及時做心電圖檢查。

肺癌、晚期肺結核、矽肺、支氣管哮喘等都有氣短的症狀。

胸悶氣短怎麼辦

對於因心律失常、肺氣腫、哮喘、肺不張、肺梗塞、氣胸、支氣管炎、氣管炎、肺心病、氣管狹窄、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因素引發的胸悶氣短,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並積極的治療;行善堂中醫心臟交感神經節生物阻滯術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較好的療效;對於因情緒過於激動、過度勞累、氣壓過低等功能性因素引發的胸悶氣短,則要注意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到氣壓過低的環境,努力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加強體育鍛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等,努力消除胸悶氣短症狀。


紫陌未央


胸悶氣短,相信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在青少年以及中老年身上都會發生。往往感覺到胸部沉悶、壓抑、氣短難續、只有不時地深呼吸才感舒適,嚴重時深呼吸也難以奏效。如果經常出現胸悶氣短症狀的話,就需要特別注意了。那麼,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呢?

胸悶氣短是一種主觀感覺,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可能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也可能是人體發生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狀。一般情況下,胸悶氣短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功能性胸悶

即無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胸悶氣短症狀。在門窗密閉、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逗留較長時間,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與別人發生口角、爭執,或處於氣壓偏低的氣候中,往往會產生胸悶、氣短、疲勞的感覺。經過短時間的休息、開窗通風或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思想放鬆、調節情緒,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鍊,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

另外,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神經官能症,也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最普通的自覺症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對於因神經衰弱等神經官能症引起的胸悶氣短症狀,需要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才能從根本上緩解。

2.病理性胸悶即有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胸悶氣短症狀。專家指出,胸悶不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於身體內某些器官發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胸悶。引起病理性胸悶的原因常見的有呼吸道受阻、肺部疾病、心臟疾病、膈肌病變、體液代謝和酸鹼平衡失調等。

病理性胸悶可以突然發生,也可以緩慢發生。突然發生的多數是由於心臟病急性發作、急性肺梗塞、急性外傷性或自發性氣胸、急性哮喘、急性氣管內異物等。緩慢性的胸悶則是隨著病程的延長,症狀逐漸加重。兒童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縱隔腫瘤;青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自發性氣胸、縱隔腫瘤、風溼性心臟瓣膜病;老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肺氣腫、冠心病等。

經常出現胸悶氣短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治療過程中要仔細加以辨別,區分是功能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悶氣短,則應該積極尋找病因,並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徹底消除症狀。


中華醫學科普


感到胸悶氣短,這個一般性大多數情況是因為肺部受寒而引起的。肺部受寒以後導致氣管收縮而引起吸入的空氣減少,這引起了胸悶氣短,所以說胸悶氣短只是一個症狀根源是因為身體受寒而引起的身體受寒以後不光光會導致胸悶氣短,同時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症狀表現出來,比如說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形,龍一拉多,精力不足,白天想睡覺頭暈頭痛肌肉僵硬,有的人有頸椎病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身體受寒而引起的。所以說想要把胸悶氣短這樣的症狀根治的話,就要把身體裡面寒氣消除,包括上面那些受寒的症狀,你可以看一下自己有沒有要一起解決掉才可以徹底的把胸悶氣短治療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