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真实的宫中选秀,与电视剧相比,哪个更残酷

看《延禧攻略》时,是不是被满屏的贵人、嫔妃、贵妃等称呼弄得头晕,都是皇帝的女人,这些称谓之间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区别?从入宫到爬到权力顶峰要经历怎样的考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清宫选秀究竟是什么样的。

揭密:真实的宫中选秀,与电视剧相比,哪个更残酷

在最初,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入中原,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时,还是遵循着满人的传统,后宫的妃子们只有一个称谓:福晋,这是满语“夫人”发音的汉语音译。一直到顺治帝时,才采用礼官的建议,乾清宫设夫人一人,淑仪一人,婉侍六人,柔婉和芳婉各三十人,慈宁宫设贞容一人,慎容二人,侍女不定数,同时设立女官职位协助管理后宫内务。

但这套制度当时只是议定,并未真正执行。直到康熙年间,后宫的典制才真正完备。皇后居住在中宫,另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嫔妃六,贵人、常在和答应不定数,分别居住在东西十二宫。其中答应的身份最低,没有名号,常在算有正式名号,并配宫女三人,从贵人开始,地位稍显尊贵,其后住上是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只有在贵人及以上这个级别才算是进入后宫的中高层,否则你连参加权力角逐的资格都没有,象《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就是从贵人开始一步步登上皇后宝座。

揭密:真实的宫中选秀,与电视剧相比,哪个更残酷

其实很多人在进宫前就已经决定了命运,虽然通过选秀进宫的秀女是由皇帝认定名分,但贵人以上级别一般只能是世家出身,也就是八旗中功臣和皇室宗亲后代,但并非只有满人才有资格。皇太极时,将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分别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象魏璎珞,高贵妃和纯妃都是汉人,愉贵妃就是蒙古族。

这些八旗的女子十三、四岁时就会有户部呈报选看,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而且必须参加,但当时已经是后妃的姑姑,姊妹不参选。参选秀女只有在参选后明确落选的才能另嫁他人,如果因为参选人多,当届来不及选看的,还必须等下一次选秀。想嫁人?那也得皇上看不上再说。除了这个选秀,还有一种是每年举行一次的选秀,参选对象是内务府三旗,也称包衣三旗。包衣三旗虽然身为满人,但先祖都是满洲八旗的家奴,地位低下,所以这三旗家的女子入宫只能干些杂役,最多做个答应或常在,很难有出头之日。象《延禧攻略》中的尔晴就是内务府三旗出生,剧中有段她因为出身而遭不公平待遇的哭诉,与历史吻合。

揭密:真实的宫中选秀,与电视剧相比,哪个更残酷

具备参选资格的秀女要想留在宫中,还需层层筛选,比起现今的各类综艺选秀的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各旗海选送出的秀女在京城集结,入夜时分,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打开,之后在宫中太监的引领下,按既定路线在宫中有序行进,进行初选。大概到第二天中午,初选完毕,秀女们再次从神武门出宫,落选的回家。

晋级秀女再由太监引入宫中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分会场,由皇帝或太后复选,此轮晋级的秀女还会再定期考核,这轮通过考核留下的秀女,等待她们的有两种可能:一是被赐给皇室宗亲;再一个就是留在后宫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对留在宫中的秀女来说,她们的晋级之路才刚刚开启,要想问鼎皇后宝座,美貌、才艺、智慧、后台、手段、情商、运气等缺一不可,这是真真正正个人综合实力的大比拼,而且,输掉的代价有时会很大,不单关乎自己的命运,还有全家族的命运。

揭密:真实的宫中选秀,与电视剧相比,哪个更残酷

好了,就说到这里,你觉得现代选秀和清宫选秀哪个更残酷呢,欢迎评论,感谢阅读!与你分享精彩的历史和中华文化,记得点击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