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爲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1.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

人類平均預期壽命的計算方法如下: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進行追蹤調查,分別記下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至最後一個人的壽命結束,然後根據這一批人活到各種不同年齡的人數來計算人口的平均壽命。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即為平均預期壽命。

事實上,要跟蹤同時出生的一批人的整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有很大的困難,可行性極低。在實際計算時,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來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然後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平均預期壽命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死亡率來測算

按照美國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國社會分層的結構與演變》一書之中所公佈出來的數據,民國時期中國人均壽命為35歲,世界當時人均壽命為42歲;而1976年中國人均壽命為65歲,世界當時人均壽命為57歲。

民國期間中國人均壽命35歲這個數據,出自美國學者Harry E.Seifert。Seifert所依據的,是金陵大學在1929-1931年對100多個縣共38256戶農家的調查資料。其中記錄有2817名男性死亡人口和2682名女性死亡人口。結論認為,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是34.85歲,女性是34.63歲。

Seifert 的研究結論,後來被簡化為“解放前中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在1949年後被學界長期奉為金科玉律。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民國時期平均預期壽命為35歲

2.古人到底能活多少歲?

看著《2015世界衛生統計》公佈出來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數據,心中禁不住有些無語。

各個歷史時期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表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數據來源:世界衛生組織《2015世界衛生統計》

夏朝時期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18歲,秦漢時期只有20歲,東漢只有22歲,唐代只有27歲。

人生分生長期、巔峰期、壯年期和老年期4個階段。按照《素問·上古天真論》“女七男八生命節段論”,女性的巔峰期在28歲,男性的巔峰期32歲。唐代以前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都在生長期內,都沒有達到巔峰期。

這與歷史事實相符嗎?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姜子牙80歲遇文王

學歷史我們得知,姜子牙80歲遇文王,晉文公重耳60多歲才即位,開始他稱霸中原春秋霸主的傳奇人生,百里奚70歲知遇於秦穆公,廉頗60多歲尚能披掛上陣,奮勇殺敵,黃忠72歲在定軍山一戰斬殺夏侯淵。

廉頗與黃忠常年征戰,一身傷病,百里奚更是窮得朝不保夕,他們的生活條件可比我們現代人差遠了,說廉頗和百里奚生活的先秦時期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為18歲,說黃忠生活的東漢三國時期平均預期壽命是22歲,有意義嗎?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黃忠在定軍山一戰斬殺夏侯淵

民國之前中國人根本就沒有統計數據這一說,真不知哪些數據是怎麼來的?是真還是偽?又不知這樣的平均預期壽命數據對人們的價值何在?難道就是為了表功嗎?

戰爭慌亂時期人類的三大死因是戰爭、瘟疫和飢餓,而和平富足時期人類的三大死因是癌症、心臟病與腦卒中,這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

3.人類自然壽限——天年為120歲以上

人類的自然壽限有多少?

《說文·壽》曰:

壽,久也。”

壽,為年歲久老的統稱。今稱長壽。

《尚書·洪範》曰:

一曰壽,百二十歲也。

嵇康《養生論》說:

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曹魏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

西方學者巴風(Bnffon)通過研究哺乳動物,提出按照生長期與壽命係數,來計算哺乳動物的天年即自然壽限:

哺乳動物的壽命(年)=生長期(年)×壽命係數。

人的生長期一般為25年,哺乳動物的壽命係數為5~7,由此推算:

人的壽命=25年×(5~7)=125~175年。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有百歲老人,甚至於有一些超過120歲的老壽星。中西方公認的人類自然壽限,中國古人叫天年,為120歲以上。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人類的自然壽限在120歲以上

4.人與天地自然爭功就會迷惑

中醫理論奠基之作《素問·上古天真論》曰:

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上古時期的人活到百歲而動作不衰。現在的人,活到50歲動作就都開始衰了,是因為時代變遷了,還是因為人把什麼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呢?

天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壽限在120歲以上,人只要有基本的溫飽,沒有那麼多的七情六慾,自己不亂作為、不胡作為,活到百歲以上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當然,上古時期人們活到百歲以上是天地自然之功,而非醫學進步之功!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荀子·天論》曰:

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願其所參,則惑矣!

不作為就成功了,不謀求就獲得了,這就叫做“天職”。像這樣子,雖然深奧,人是不需刻意思慮的;雖然偉大,人是不需費力的;雖然精微,人是不需刻意詳察的,這就叫做不和天爭奪職分。天有天時,地有地利,人有人治,這就是叫與天地參與配合。放棄自己配合參與的能力,而羨慕天時地財的功能,那人必然就會迷惑了。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戰國時期學者荀子

5.長命百歲之秘訣就在去害、節氣

《莊子·齊物論》曰: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糜,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人一稟受元氣而成形,在沒死之前就在等著元氣燒盡。與外物互伐互耗,元氣燒完的速度就像是奔馳一樣,而無法止歇,這是不是很令人悲哀呢?

這是莊子揭示人類生命實相的“煤氣罐”理論。作為一個智慧能量系統,用以支撐生命行為的能量即元氣是有限的,什麼時候氣燒沒了,不足以支撐生命了,人也就沒了。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戰國時期道家大師莊周

《呂氏春秋·盡數》記載:

天生陰陽,寒暑燥溼,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寧形,而年壽得長。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

天生陰陽,四時更替之寒暑燥溼四氣之化育,萬物變化,既可以有利養生,也可以致病。聖人明察陰陽之宜,辨析萬物之利,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就可以精神安寧於形體,而壽命能夠長久。壽命長,並不是要延續本來短促的壽命,而是使壽命終其天年。終其天年的要務在乎避害。

民國平均預期壽命35歲,現代人為76歲,是醫學之功還是貪天之功?

總而言之,戰爭時期得出的平均預期壽命主要是用來表功,人類需要認知的是自然壽限即天年。醫學並不能夠將原本不長的壽命續長,比方說原本人類的天年即自然壽限為76歲,醫學依靠逆天的高科技能力可以將人的壽命延長1歲到77歲,這是醫學之功。

醫學不可能有“短而續之也”之能,醫學之作為主要在“畢其數”——終其天年,“畢其數”的主體在每一個人自己,在自我保健,自我節氣,自我養氣,而不在醫學。

醫學可以通過教化使人們懂得終其天年之要,即“去害”之要。醫學還可以通過急救等醫療手段,來挽救因意外及創傷類傷害的人免於夭折,從而提高平均壽命。

文喜有話說 2018.9.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