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博士畢業,30萬住房補貼,年薪30萬+……

2007年,我剛上大學,距今也有10年的時間了。大部分同學的發展情況,我都知道,客觀來講,同學們都混得很不錯。

我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也不是什麼名校畢業,普通的二本院校,在一個很不發達的城市,說起來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但有一點挺讓我們終身受用的,就是曲師大的學風特別好。經過高中3年後,大學4年我們並沒有鬆懈,養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以後的工作和繼續深造,是很有幫助的。

後來,我和很多同學交流,我們真得承認自己的不足,思維不夠開闊,略保守,與名校的學生比,也沒有智商的優勢。

但工作幾年後,我們靠著吃苦耐勞的品質與踏實的精神,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今天,我想分享大學同學於可的故事。

2017年,她博士畢業,去了大學當老師,是被人才引進的,給了30萬的住房補貼,工資也很高,如果按照普通的大學老師工資,剛工作一個月也就四五千。

除了不錯的薪酬,學校還在科研上給了她很多支持。

我曾認識一個復旦畢業的博士,研究人工智能的,也是被人才引進到上海某名校,年薪近百萬。

為什麼他們能夠拿到這麼好的條件?因為有研究成果。

於可從碩士到博士讀了6年,按時畢業,每年發表一篇SCI,一共發了5篇。讀大學時,她120斤,現在體重90斤左右,很瘦。

我說想寫一下她的學習過程,她一直強調:“真沒什麼好寫的,比我牛的人多得是,你一定不要寫太誇張了,也不要美化,我沒你想象的那麼厲害。”

這一點,她倒一直沒有變,不足夠自信。

我博士畢業,30萬住房補貼,年薪30萬+……

求穩,決策趨於保守,低估自己。

在我眼中,她是一個求穩並且低估自己能力的人。這一點,我也和她探討過。

大學四年,她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基礎知識很紮實,英語四六級高分通過,畢業論文也做得特別用心,很多活動也參加,能力很全面。

報考研究生時,她選擇就很保守,也是我們專業比較好的學校,但不是最頂尖的。那時,我記得每天晚上,大家一起跑步鍛鍊身體,勸了她幾次都沒有動搖她的決定。

讀博,她也可以選擇直接去國外,但最終決定聯合培養,去國外待了一年。找工作也是,她目前所去的學校條件也很不錯,但以她的實力,博一下更好的,成功的概率很大。

她做一件事情,首先考慮的是把握性,不是80%的成功率就上,她一般準備到120%。作為朋友,我偶爾也調侃她的保守,但人與人的性格不同,總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不過,我也看到她正在一點點突破,她性格偏內向一些,熟悉的人才有說有笑,不熟悉的人就不怎麼講話。為了更好地做事情,她也突破了很多,主動和人交流,人緣特別好,大家都願意幫助她。

我們要想取得一定成績,需要突破自己,但做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找準屬於自己的路,也沒什麼問題。

於可就是如此,可能有那麼一點不自信,但更多的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踏實穩定地往前走,不求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特別相信功到自然成。

我博士畢業,30萬住房補貼,年薪30萬+……

非常努力,堅持。

大學四年,她幾乎沒有逃過課,每天早晨6點多起床,去校園內讀英語,做科研,英語好了很佔優勢,從大學她就打下了紮實的英語功底。沒事時,她經常去上自習,看書。

我一直很佩服這種堅持學習的人,這需要很大的自制力。我也問過她,為什麼如此努力?她說高考發揮不好,對自己不夠滿意。

讀研後,她導師是一個工作狂,對學生要求極高,但她都堅持下來了,發表了很多文章。

那幾年,我們都沒怎麼聯繫,每次都從和她一個學校的學姐那裡聽到她消息,累瘦了,天天待在實驗室……

我問她怎麼就發了那麼多論文?最初是導師有要求,每週都在催,剛開始做起來特別困難,英文及寫作方法都不會,一遍遍修改,寫完後投稿,一開始一直被拒。

當時,她也特別焦慮,幾度想放棄,但想著熬熬就過去了,後面掌握了方法就順手了。

以前,我經常聽到一些人說我就是不努力,努力了肯定也能取得好成績。

你倒努力試試呀?越往前走,越明白自律是一種很優秀的品質,擁有的人太少太少。

於可可能趨於保守,也不見得多有天賦,但是就這麼日復一日的堅持,打敗了很多競爭對手。即使,她成為不了頂級的學術大牛,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我博士畢業,30萬住房補貼,年薪30萬+……

對自己狠。

讀博那一年,她也可以選擇不出國的,但一想到國外經歷對學術研究特別重要。

她看了一個導師的論文,覺得特別好。就給他寫郵件,自己聯繫,然後去了國外一所名校的實驗室做研究。

她剛去什麼都不懂,待了一段時間,啟發了自己的新思路,臨時決定換博士論文的課題,這時時間非常緊了,她回國後過春節都沒有回家,一心一意把論文寫出來了。

她一直說自己沒有什麼追求,也就是混日子。可是一個混日子的人,5年發5篇sci?她自己聯繫導師去做研究?臨時換博士論文課題?

我出差去她的城市,晚上她跟我住,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早晨,我睡懶覺,發現她已經起來看論文了。

當然,她不覺得有啥,她已經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早睡早起,一切我看著很難的事情,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

她也強調了習慣很重要,養成好的習慣一定要保持,時間久了就順其自然堅持了。一開始可能很痛苦,咬牙堅持過去就好啦。這個時間不會太久,3到6個月。

於可,28歲,博士畢業,成為大學老師。在這個起點上,她以後就是副教授、教授,學術帶頭人。我和她開玩笑,未來她孩子可以自豪地介紹她:“我媽媽是大學教授。”

我一直很佩服做科研的人,學術壓力很大的。在人群中,她不是那個最耀眼的人,可經過時間的沉澱,她已經遙遙領先。

青春年少時,我總是喜歡那些聰明、高智商的天才,現在我更喜歡那些日復一日堅持、對自己有要求的人。

於可身上的品質,我認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雖然不算聰明但最能堅持,雖然沒有太多技巧但懂得積累的力量,雖然現在依然焦慮但擁有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張博士文憑30萬的住房補貼,

30萬+的年薪,不錯的科研條件,這些只是一個結果,背後是她從大一至今10年的堅持。10年看著很長,轉眼就過去了。

你準備怎麼過接下來的10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